淮安區應急管理局:淮安區整治老國企“廠中廠”安全生產亂象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淮安區有很多曾輝煌一時的“老國企”,曾經都是國有經濟的頂樑柱,後因歷史原因逐步破產倒閉,原有廠區面貌老舊、環境較差,廠房質量不高且佈局不夠合理,現大多數租賃給一些安全基礎薄弱的小作坊、小企業,租金低廉,形成了隱患較多的“廠中廠”,存在諸多事故隱患。

爲徹底改變“廠中廠”亂局,淮安區探索以老國企“廠中廠”整治爲抓手,通過調整資產結構、優化廠區佈局、提升企業質效等措施,完成國企由表及裡的重塑、破與立的統一,走出一條屬於國有企業的發展之路。

“騰籠換鳥”整治提升。“老國企”原商機廠1974年由國家商業部批准建設,初始隸屬於商業部下屬全民國有中型企業。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全廠幹部職工總數有500多人,含鑄造車間、鋼板彈簧車間等,廠房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及東南亞一帶,2000年全面停產成爲特困企業。淮安區對廠區中被評定爲“D級危房”的廠房,協商33個租賃戶全部搬離,並拆除危房及違建部分;對其餘廠房進行房屋加固,同時加大違法產能打擊、低端產能淘汰力度,爲產業鏈上的大項目、好項目騰出空間。通過將老舊廠房改造爲“文化+”數字文旅產業園,將舊空間轉向新地標,將工業記憶轉向文化創意,打造“公園內的企業”,“五一”假期舉辦了“五四青年文化市集”,爲淮安區文旅發展增添活力。

“集中收儲”統一規劃。“老國企”原農機廠上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成爲江蘇省農機配件定點生產企業,職工人數達到600餘人,擁有各種機牀設備100多臺,輝煌時期產值達到1300多萬元,銷售收入達到1400多萬元,後因市場競爭力下降,於1997年全面停產。對該廠區內部分“小、散、亂”企業,淮安區結合各企業實際和產業類型進行統一規劃,實行一企一策、集中管理。2023年共投入60多萬元對原農機廠在內的26家企業進行安全生產大整治,尤其是對易燃易爆企業開展重點檢查,要求企業主要負責人每月召開安全生產例會,定期進行安全生產檢查及消防演練。對於新進駐的企業必須做到廠房符合條件、產品符合條件“雙達標”,通過集中統一規劃,提升用地質效。(通訊員 李雪慶 王 瑋)

(來源:淮安區人民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