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科幻小說 衝出全球級熱度

劉慈欣《三體》所描述的「三體文明」不斷地在毀滅中重生。(Netflix提供)

《三體》以文革爲故事起源的背景,向外星文明傳遞訊息。(Netflix提供)

《三體》中人類科學受到「三體文明」的「綁架」。(Netflix提供)

《三體》作者劉慈欣。(摘自網路)

在臺推出的《三體》套書迄今仍熱銷。(貓頭鷹出版)

如果人類不斷向宇宙發出訊號,宇宙是否會有鄰居迴應?如何迴應?如果外星生物將在400年後來到地球將人類滅絕,人類能如何反制?近日大陸作家劉慈欣的《三體》被改編爲影集於Netflix上線播出,影視帶動下2023年由貓頭鷹出版在臺推出的《三體》套書迄今熱銷。字數達百萬字的小說在閱讀碎片化的當代,仍能乘坐想像的幻艙衝出「宇宙級」的熱度!

《三體》融合科學與哲學

《三體》原是劉慈欣在2006年於《科幻世界》雜誌上連載的長篇科幻小說,2008年在兩岸分別推出繁、簡中文版單行本,續作《三體II:黑暗森林》和《三體III:死神永生》也分別在2008與2010年出版。小說的英文版由Tor Books於2014年出版,並於2015年獲美國科幻和奇幻作家協會所辦的「星雲獎」最佳小說獎,成爲第一部獲得該獎項的亞洲作家作品。

前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在2017年即將卸任前,曾在訪談中表示讀小說能夠逃避現實,在繁忙的工作中轉換一下腦袋,當時他就正在讀《三體》「充滿狂放的想像,規模宏大的劇情幾乎讓國會的質詢變得無關緊要。」雖說原是爲了逃避現實而讀,結果卻發現這部科幻小說十分深刻。《冰與火之歌》作者,擅長奇幻、科幻風格的喬治.馬汀也曾表示,《三體》是一部突破性的小說,融合科學與哲學猜想而獨樹一格。

《三體》繁中版主編王正緯指出,該套作品去年在日本亦大受好評,遊戲設計師小島秀夫也曾表示這部作品在娛樂性、文學性和共通性上取得微妙的平衡。小說背景設定在文革期間,中國大陸科學家葉文潔經歷父親被鬥身亡,對人性失望的她向外太星文明發出了訊號,遂牽扯出一場攸關地球存亡的宇宙戰爭。和傳統的「硬科幻」小說有別,這部作品探討的多是人類做爲一個羣體,在面臨生存危機時如何因應與自處,倫理道德又會如何發展。

期待創造新世界觀

王正緯表示,華人科幻作品發展得很晚,主要在於創造世界觀上沒有太多的經驗,一如劉慈欣在《三體》前傳《球狀閃電》後記所言,西方科幻小說有着大量的想像世界,如法蘭克.赫伯特創造出錯綜複雜的沙丘帝國、布里安.阿爾迪斯的溫室雨林,以及從自然科學和歷史角度看都不可能存在的巴比倫塔等,「 這些想像世界構造得那麼精確鮮活,以至於讀者時常問自己,它們是不是在另一個時空中真的存在?反觀華文科幻,最大缺憾就是沒有留下這樣的想像世界,華文科幻作者創造自己世界的慾望並不強,他們滿足於在別人已經創造出來的世界中,演繹自己的故事。」

劉慈欣指出,要創造一個在所有細節上都栩栩如生的想像世界是十分困難的,需要遊刃有餘的想像力和從虛無中創世紀的造物主的氣魄,而這兩者正是我們的文化所缺乏的。王正緯分析,傳統科幻迷重視科學設定,「《三體》給的設定是近代物理學、天文學討論的議題,以假設性方式來講述,沒有定論也就較有想像空間,在理解上也並不困難。」加上人物刻畫成功,小說也很有畫面感,因此打開了讀者廣度。

科幻小說實則不僅只是打開想像的宇宙,讓人逃離現實生活,人類甚至是以科幻小說來面對未來戰爭!法國在2018年創立了國防創新機構,招聘4到5名科幻小說家組成「紅隊」,透過他們對未來的構想,提供戰略軍事專家模擬和預防。美國科幻作家拉瑞.尼文和傑瑞.普內爾也曾幫NASA成立公民諮詢委員會,該委員會制定了雷根政府時期的一些太空計劃; 911事件後,美國政府也諮詢了一些科幻作家的意見,摸擬五角大廈可能發生的攻擊場面,進而加以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