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股價重挫 外資送暖
內外資看華碩後市
華碩公告去年第四季財報,因認列呆帳費用,單季每股稅後純益(EPS)僅2.21元,低於市場預估,導致股價12日重挫,不過,高盛、花旗環球、摩根士丹利證券與數家大型投顧機構攜手送暖,將專注力放到今年亮眼營運前景,全部維持正向投資評等不變,目標價上看「8」字頭。
華碩上季品牌毛利率16%,然營業利益率0.7%遠低於預期,主因認列印度資料中心客戶呆帳費用53.5億元,衝擊營業利益率3.8個百分點;加上因GPU短缺,華碩第一季營收展望也低於預期,使股價出現明顯回檔,外資單日調節8,110張。所幸,華碩展望營收將於第二季至第三季恢復成長,穩定內外資研究機構信心。
儘管華碩股價12日重挫8.26%、退守600元關卡,然花旗環球證券指出,考量華碩產業地位領先、產品組合完整,且在AI伺服器領域持續成長,有助今年到明年營運動能,建議旗下客戶不要只侷限在短期波動中,宜鎖定長線成長觀點;另一方面,華碩現金殖利率達5.2%,亦提供股價下檔保護。
高盛證券估計,華碩第一季營收將年增13%、至1,380億元,第二季受惠AI PC新品放量,新一代機架級AI伺服器與基板式AI伺服器出貨量成長,營收動能會更強,估計年增率爲18%。AI伺服器佔華碩去年營收比重達10%,高盛預期,今年佔比將進一步提升。
高盛證券基於四大理由,維持華碩「買進」投資評等,推測合理股價814元、居外資最高。首先,PC換機週期來臨,Windows 10服務將於第三季停止支援(連結);其次,AI PC產品擴展至更多系統級晶片(SoC)平臺,並涵蓋各價格帶的機型;再者,電競PC與顯卡受惠於RTX 50系列新品;最後,AI伺服器出貨放量,且華碩鎖定歐美二線雲端服務供應商(CSP)。
外資估算,華碩今、明年的每股稅後純益(EPS)各是50.99元與61.88元,年增率皆高於2成,獲利成長性可圈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