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之亂】徐世勳/把農業政策當福利政策操作,政府豈不失能?
▲筆者認爲世界上少有國家,像我們這樣,把農業政策當成福利政策在操作,選情告急時,更變本加厲,不分農民的貧富真假,一律競相加碼福利補貼及保價收購。(圖/記者翁進忠攝)
近日蔡英文受邀下鄉到雲林關切花生收購問題,對「紙廠倉庫」、「舊保齡球館」被借來儲放花生,鄉鎮公所的「資源回收車」被用來運送花生,深感訝異。會讓蔡英文訝異的恐怕是可能衍生的食安問題,因爲花生極有可能受到能產生黃麴毒素的真菌感染。
衆所周知,黃麴毒素的毒性非常強,有很強的肝毒性、致癌性、免疫抑制力等,早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爲一級致癌物,歷史上早有許多因吃進黃麴毒素污染的花生而致死的案例。黃麴毒素的生成,與花生是否儲存在有良好控制溼度與水分的環境,有相當重要的關係。事關人命,這也難怪欠缺專業冷藏設備及後製加工的鄉鎮農會,在政策不明的情況下,不敢輕易配合中央,承接花生儲放業務。
年來風調雨順,正逢花生盛產時期,農業相關主管單位欠缺協調整合機制,卻批准明年元月關稅配額花生的進口。在商言商的盤商,理性預期市場即將嚴重供過於求,當然暫緩現在的採購需求,導致價格下跌,甚或崩盤。此時,政府以保障農民收入的「道德訴求」,以納稅人的有限稅金進場無限的保價收購。
尤有甚者,在上述這樣無專業冷藏設備下臨時庫存的花生,遲早都將因食安問題而賤賣爲飼料,或充當「格外品」送去當堆肥,或被丟入河川造成污染,或進掩埋場當垃圾。像前陣子香蕉、鳳梨、文旦等,造成嚴重的食物浪費,怵目驚心。這樣的情節,在寶島臺灣,重複上演,全民埋單,最後的輸家永遠是辛苦繳稅的廣大庶民。
▲雲林縣長張麗善與多位民代認爲,花生價崩盤原因在於中央不應在此時標售價、量作業。(圖/記者蔡佩旻攝)
世界上少有國家,像我們這樣,把農業政策當成福利政策在操作,選情告急時,更變本加厲,不分農民的貧富真假,一律競相加碼福利補貼及保價收購。
臺語的「浪費」就是「討債」的意思,形容一個人很會浪費金錢、浪費物質,彷彿是「前世的冤親債主投胎來討債」似的。「農民」與廣大「庶民」本不相欠,但在臺灣這惡質政治內鬥下,政府失能,且社會普遍存在以「道德訴求」取代客觀「因果分析」的迷思,「人爲的」導致不知情的農民,化身成爲廣大庶民的「前世冤親債主」投胎來討債。造成士農工商間的無謂對立,情何以堪。
臺灣2019年度代表字「亂」,相對於工商服務業,農業政策更是亂無章法。若要嚴肅檢討產銷政策,政府首先應該體認上下游產銷供應鏈的合作無間是關鍵,這需要市場機制的靈活運作,而不是政府的無謂干預,老舊法規的綁手綁腳,甚或蓄意污衊產銷供應鏈的農業從業人員爲剝削農民的奸商、菜蟲、米蟲,導致產銷交相指責,喪失互信,供應鏈當然脫節斷鏈,產銷永將失衡。
誠如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座右銘「怕熱就不要進廚房」,期待我們大有爲政府要敢做敢當,撥「亂」反正,別再將農業政策與農民福利政策混爲一談。建議尊重市場機制,除鼓勵契作外,或許還可以仿照日韓,授權社團法人「全國農會」去整合直轄市及縣市農會、鄉鎮農會及區(基層)農會,配合各地產季的調節,統籌農產品進出口業務,讓上下游產銷供應鏈的所有利害關係人,像今年「日本新語.流行語大賞」年度大賞「One Team」一樣,分工合作,相互扶持,讓產銷能夠平衡,利潤雨露分霑。
熱門點閱》
►沒有農會倉庫可以放?花生收成竟借放紙廠?►守住雲林「民主防線」 卓榮泰痛批國民黨:去年文旦之亂、今年花生之亂►花生之亂延燒 張嘉郡嗆綠營:莫要把農民當政治籌碼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聯合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