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一號」核電各地如火如荼建設中 陸製造業秀硬實力
華龍一號核電各地跑出加速度陸製造業秀硬實力。(大陸央視)
華龍一號核電各地跑出加速度陸製造業秀硬實力。(大陸央視)
大陸央視報導近年來,大陸持續推動新能源發展佈局,核電是其中一個重要方向。眼下,大陸自主研發的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項目正在多地如火如荼地建設中。浙江蒼南三澳核電基地是長三角地區首個「華龍一號」項目,已經進入到併網發電前最後的準備階段。作業人數高達2萬人。
2020年12月31日,三澳核電一期工程正式開工。目前,項目已進入併網發電前最後準備階段。
在三澳核電項目二號機組穹頂,距離地面近60米。目前,一號機組在3月底要進行設備的聯調聯試,按照計劃在今年底將實現併網發電;二號機組目前在進行設備的安裝。此外還有3號機組和4號機組也都在進行開工前的準備工作。
熊威是三澳核電專案儀器控制負責人,他說,三澳核電專案規畫建設6臺「華龍一號」百萬瓩核電機組,總投資約12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臺幣5400億元)。6臺機組全部商運後,每年將爲浙江省乃至長三角區域提供清潔能源超540億瓩時,減少標煤消耗1600餘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400餘萬噸,相當於造林11萬公頃。
海量的電力產出只是華龍一號的第一重價值。中核國電漳州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俊明表示,按照目前測算,如果6臺機組全部每年滿發,每年能提供稅收可達30億元。
除了提供清潔的能源,「華龍一號」還有很多隱藏的經濟價值。作爲技術密集型產業,它的落地會持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人才匯聚。
據瞭解,「華龍一號」機組設計壽命爲60年,將爲大陸工業產業鏈條上各行業產品能力的提升創造長期動能。在位於廣州南沙的東方重機,核電機組的蒸汽發生器、反應爐壓力容器等正在加工。據統計,自華龍一號研發以來,已帶動核電產業鏈上下游5400多家企業,全面實現核島主設備等400多項關鍵設備國產化。
近年來,大陸能源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創新,大工程背後的民間資本參股也備受關注。浙江三澳一期、二期工程分別都引入了民間資本。其中,2020年覈准的浙江三澳一期工程,民企參股比例爲2%;2023年覈准的浙江金七門一期工程,民企參股比例也是2%。另外,2024年8月,三澳二期工程、廣東陸豐1號和2號機組、廣西白龍一期等等5個項目,都引入了民間資本,且民營企業參股比例首次提高到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