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崇德出土宋朝銅幣 史前便與海外交流頻繁

花蓮崇德考古遺址近日出土臺灣史前未生產的玻璃環殘件、瑪瑙珠,甚至還有900年前的宋朝銅幣等物,顯見該地區史前便與海外有頻繁交流;圖爲玻璃環殘件。(花蓮縣文化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崇德考古遺址近日出土臺灣史前未生產的玻璃環殘件、瑪瑙珠,甚至還有900年前的宋朝銅幣等物,顯見該地區史前便與海外有頻繁交流;圖爲瑪瑙珠。(花蓮縣文化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崇德考古遺址近日出土臺灣史前未生產的玻璃環殘件、瑪瑙珠,甚至還有900年前的宋朝銅幣等物,顯見該地區史前便與海外有頻繁交流;圖爲宋朝銅錢「熙寧元寶」。(花蓮縣文化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崇德考古遺址曾出土獸骨、魚骨、陶器及石器等大量珍貴的史前文物,近日在發掘工作中,更出土臺灣史前未生產的玻璃環殘件、瑪瑙珠,甚至還有900年前的宋朝銅幣等物,文化局推測,該地區史前便與海外交流頻繁,未來將整理典藏並進行相關研究,逐步拼湊花蓮人的歷史樣貌。

崇德遺址位在秀林鄉崇德村立霧溪河口左岸河階臺地,是全臺第一個發現有金器、墓葬遺蹟的考古遺址,距今約1300年,屬十三行文化普洛灣類型,由於居民在遺址範圍有土地開發需求,需經調查試掘評估作業,因此文化局2016年起先後在下崇德段834地號等3筆土地進行考古試掘及搶救發掘,陸續出土獸骨、魚骨、具精美紋飾的陶罐及各式石器等珍貴文物。

文化局上月委託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在村民欲蓋房舍土地展開考古試掘及搶救發掘,除在地基發現疑似墓葬遺蹟的一角,更出土罕見的玻璃環殘件、瑪瑙珠及宋朝銅錢「熙寧元寶」等文物,令考古團隊相當驚訝。

文化局長吳勁毅說,玻璃、瑪瑙類等物是玉器文化後纔出現的海上交易物品,臺灣當時並未生產,都是透過海外貿易取得;宋代錢幣則是首次出土,團隊過去曾在壽豐鹽寮嶺頂遺址地面拾得,當時好奇銅幣「是後來掉到地上,還是史前遺留」,沒想到這次竟真的從遺址挖出,可推測崇德地區在宋朝期間與大陸貿易頻繁,不過宋代錢幣從未在遺址發掘出土,目前尚未有清楚的研究內容。

吳勁毅說,此次出土文物內容豐富,可推測崇德立霧溪口在史前時代各階段的貿易活動比預期活絡與複雜,後經屋主同意,未來還會利用2個月的時間進行試掘工作,同時也會清理出土文物,由考古博物館整理、典藏及進行相關研究,如有需要則會送請國外學者協助鑑定成分。

此外,「臺9線蘇花公路安全提升計劃」道路崇德段預計經過崇德聚落東側,施工範圍周遭鄰近考古遺址等敏感區域,公路總局蘇花改工程處已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及《考古遺址監管保護辦法》等規定,委託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執行考古遺址價值及內涵調查評估作業,後續將依評估結果續行規畫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