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與北京介入 德媒預測湄公河成印太新衝突引爆點

美國與中國大陸的介入,讓本已糾葛的東南亞情勢治絲益棼;但也有觀點認爲,湄公河可能是兩強唯一能合作的議題。圖爲湄公河流經泰國跟寮國段。(圖/路透社)

據《德國之聲》報導,過去專家一直認爲南海是亞洲最容易引爆衝突的地方;不過,新的衝突焦點浮出抓住了專家們的目光,隨着美國與中國大陸介入,加上經濟與環境風險不斷上升,湄公河很可能成爲印太新的衝突引爆點。

近幾年來,美國政治人物持續以「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爲由,指控中國大陸在南海採取挑釁行動,並呼籲透過國際法解決南海爭端。

然而,新的衝突焦點卻正浮現出來;2021年8月初,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東亞峰會外長會議上,呼籲各國「建立一個自由開放的湄公河」。報導認爲,此一口號反映出湄公河對東南亞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以及北京試圖在河岸爭議中擴大自身地緣政治優勢的野心。

湄公河源於中國大陸的青康藏高原,流經緬甸、寮國、泰國與柬埔寨,最後于越南三角洲地區匯入大海。自2010年以來,沿着湄公河共興建數百座水力發電水壩;其中,絕大多數位於中國大陸與寮國。

身爲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最貧窮的成員,寮國爲製造業不發達的內陸國家。但在過去10年內,透過出口水電工程產生的電力,該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7%。

※環境災難遭政治議程淹沒

然而,經濟成長背後卻是興建水壩導致環境生態遭破壞,以及強遷居民與土地強制徵收等爭議。甚至,2018年寮國南部傳出水壩坍塌,至少40人死亡,區域數百戶家庭因洪水而受影響。泰國與越南也紛紛表示,由於湄公河上游地區興建水壩,導致其經歷不尋常的洪水與乾旱。

國際河流組織(International Rivers)的皮恩蓬(Pianporn Deetes)點出,隨着美國與中國大陸對湄公河的興趣與日俱增,使得相關辯論淪於泛政治化與兩極化。甚至,沿岸社區居民提出的憂慮,完全被政治議程所掩蓋或邊緣化。

批評人士認爲,北京蓄意截留上游河段水流,使泰國與越南陷入極端旱災,再向其施壓並要求接受北京地緣政治目標。2021年7月下旬,大陸駭客自柬埔寨外交部的伺服器,竊取湄公河水文數據。

另一方面,在華府與北京的倡議下,流入區域政府與機構的資金也增加,讓世人更關注當地居民的未來。

※華府與北京能否合作

2021年8月2日,美國務卿出席湄公河─美國夥伴關係第二次部長會議。該會議始於2020年,乃是將先前的「湄公河下游倡議工作」論壇加以擴大。與此相對,則是2016年成立、由北京主導的「瀾滄江─湄公河合作論壇」。

華府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Stimson Center)的艾勒(Brian Eyler)指出,美國強調透明度與包容性,縮小北京在其後院問責制度的不明;但全球發展政策中心全球中國倡議的斯普林格(Cecilia Han Springer)表示,如何保護湄公河環境生態,很可能是華府與北京唯一立場一致的議題。

※東南亞情勢緊張

荷蘭國際水利環境工程學院的副教授施邁爾(Susanne Schmeier)表示,東南亞有兩大緊張情勢,分別爲北京與東南亞國家之間,以及東南亞國家本身之間。

他表示,數據顯示泰國是寮國最大的水力發電投資者,興建的大壩數是中國大陸的4倍,而泰國也是進口寮國電力最多的國家。問題在於,寮國水壩生產的電力過剩,找尋買家成爲艱鉅任務。在此之前,停止興建水壩纔是明智之舉。

皮恩蓬認爲,泰國爲寮國湄公河主流與支流水霸電力的最重要投資者與買家,泰國在減少對湄公河與其人民的影響上,應發揮關鍵角色。

2020年2月,儘管北京牽線,但泰國政府終止瀾滄江─湄公河河道改善工程,以免對社會與環境帶來影響。2021年1月,泰國政府否決北京開發商提出的20億美元寮國薩納坎水壩計劃。泰國表示,該報告沒有評估對下游環境生態的影響,特別泰國社區將首當其衝。

皮恩蓬表示,「泰國應更積極面對瀾滄江帶來的影響,包括與其他湄公河國家合作,改變水壩經營模式,以減少對河流與下游社區的影響」。

※經濟依賴中國大陸

不過,東南亞各國到底能對寮國發揮多少影響力,頗有疑義。更嚴重的問題是,扮演亞洲電力的寮國能否擺脫過於依賴水電投資與出口電力,答案恐怕不樂觀。

與鄰國不同,寮國缺乏大型且低成本的製造業,其對美國、歐盟的出口更屬杯水車薪。根據歐盟統計,2020年歐盟自寮國進口產品僅3億美元。換言之,寮國的經濟只能高度依賴水電出口、採礦與農業。

施邁爾認爲,「寮國很難改變目前戰略,畢竟向鄰國出口水電爲其帶來可靠且有前景的收入」。甚至,寮國也沒有提出獎勵措施,好讓經濟多元化。很遺憾的是,水壩開發爲官員與參與者帶來「帳面外的個人收入」,也讓該國難擺脫倚靠水電出口。

此外,中國大陸不但是寮國的政治盟友兼貿易伙伴,在寮國擁有各種投資項目,讓人擔心鉅額債務恐讓寮國陷入債務陷阱,進而將重要國有資產出售給北京。2020年,陸資企業有效的掌控寮國國內電力。

斯普林格針對湄公河100個最大的水力發電項目分析後發現,寮國的水電計劃產出的電力,9成輸出到國外;但靠風能與太陽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不但能滿足寮國大部分電力需求,且較現有做法相比,投資成本更低、獲利卻相當。然而,外國勢力介入、官員利益、各種技術問題,讓相關決策圍繞在政治化與兩極化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