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交通三法引爭議 環團籲退回、重新討論
地球公民基金會29日召開「給我實質的花東發展,撤回交通三法」記者會,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黃斐悅(右起)、臺東在地餐飲業者林智偉、花蓮在地旅宿業者賴冠羽等人出席。(劉宗龍攝)
藍白共推3項花東交通建設特別條例草案,預計以特別預算方式入法並訂出完成時限,環團認爲,花東交通三法未做完整評估,若壓10年時間要完成,恐壓縮評估與討論空間,且應傾聽花東地方民意,瞭解真實需求,喊話當務之急是0403花蓮大地震後的重建與復原工作,應先退回三法並重新討論。
花東交通三法包括「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黃靖庭指出,3條草案限縮10年完成,但工程地質探勘、環境影響評估、土地徵收等前置程序常需數年,施工更常要10年以上,草案給予的限期將壓縮專業與公共討論空間,影響公共安全及人民權益。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黃斐悅說,地球公民基金會發起「跟花東一起 站上臺灣民主前線」連署,讓地方表達民意,無論支持與否,這些觀點都能揭示東部地質脆弱和交通不便帶來的發展難題,國會應針對這些意見充分討論,而非粗暴提出法案,動輒數千億的公共建設,必須在公民自主、程序正義、充分評估、尊重環境與文化的基礎上進行。
臺灣原住民族太魯閣族學生青年會理事長Yabung Haning吳雅雯直言,0403地震展現東部地質脆弱,太魯閣族各部落長年礦場炸山,土地持續被合法掠奪、生命被暴露在危險中的經驗,難道要他們得一而再,再而三經歷?且並非開路就能帶來經濟發展,若無完善產業規畫,即便開路也無法帶入人潮,難深化部落經濟。她強調,並非反對開發,族人期待交通規畫是經縝密地質調查及環評,並向部落族人詳細說明並取得同意。
來自臺東的獨立互助創藝工作室負責人兼餐飲業者林智偉說,比起大興土木建聯外道路,應務實解決區域發展問題,包括醫療、教育、環境和就業等,快速聯外交通恐像西部鄉村加速人口外流,引入外來大型資本,恐推高地價、物價和生活成本,東部不需不符地方需求的道路,而是要有尊嚴的發展方式,花東願意分享獨特自然與人文,但建設預算應支持東部永續發展,而非追求快速、大量的觀光模式。
地球公民花東辦公室專員樑聖嶽強調,花東每逢豪雨或地震,交通要道土石崩落,存在中斷風險,需打造更有韌性的運輸系統,使災後緊急醫療後送、農產與物資運輸、居民日常通勤等需求在災害中仍能正常運作,而砸錢興建的高鐵、國道6號、花東快並不見得能解決問題。地球公民基金會將邀請羣衆對交通建設需求表達意見,喊話執政黨、在野黨正視花東環境條件,給予實際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