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都:三峽門城涌動文旅熱潮
【文化中國行】
光明日報記者 王建宏 張銳 光明日報通訊員 黎文來
近期,夜幕下的湖北省宜都市三峽千古情景區遊人如織、熱鬧依舊。
隨着音樂響起,景區廣場上聚集的人羣瞬間靜了下來,起火、熔鐵、揚水、打花……一場流光溢彩的打鐵花非遺民俗文化表演正式上演。
在非遺傳承人嫺熟的手法下,1600攝氏度的鐵水在夜空中幻化成“滿天繁星”,絢爛、璀璨,瞬間驚豔全場,現場遊客發出陣陣驚歎,紛紛用手機定格下這一難忘時刻。
“邀請非遺文化進景區,與旅遊深度融合,效果特別好。”宜都市文旅局局長陳美惠說。
壯闊的長江在宜都蜿蜒流淌50多公里,賦予了其“三峽門城”的美名。這座千年歷史古城山水相映,鍾靈毓秀,“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便是詩仙李白筆下的宜都。
如此好山水卻帶不來旅遊熱。過去,宜都境內文旅資源以自然風光爲主,資源種類單一、品牌不優,遊客到宜都多爲“一日遊”,甚至“半日遊”。
如何進一步探索培育文旅品牌,讓遊客“停下來”?隨着長江經濟帶發展等一系列國家戰略縱深推進,宜都文旅產業迎來了新一輪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機遇。
“文化是文旅融合發展的靈魂,只有努力發掘屬於宜都的長江文化價值、追溯文化脈絡才能生產出更加優質的文旅產品。”宜都市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搶抓文旅產業發展春天,宜都積極實施文化強市戰略和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三峽千古情項目應運而生。
三峽千古情景區爲集市井體驗、沉浸演藝、風土民俗等爲一體的沉浸式文旅項目。其中,大型歌舞劇《三峽千古情》共分爲大禹開江、楚風國韻、長阪雄風、昭君出塞、高峽出平湖五個篇章,不僅融合了三峽地區文化名人、歷史典故及風土人情,還運用多種現代技術,將宜都文化元素和屬於長江三峽的史詩在舞臺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20歲的大學生黎可欣在進入景區前就換上了漢服,精心做了造型,她開心地說:“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讓我對當地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和體驗。”
行走在景區裡,滿眼都是“一步一景”的驚喜。古樸典雅的建築、煙火氣十足的集市、彷彿穿越百年的街道……遊客沿途還可欣賞長江與清江兩江交匯涇渭分明的自然奇景。開業僅一個月,景區就接待遊客近百萬人次,宜都文旅傳播熱度持續攀升。
依託三峽千古情景區帶來的巨大流量,宜都文旅也“借船出海”,該市以鱘龍灣島爲核心,與周邊11處4A、5A級景區無縫串聯,打造長江三峽旅遊帶、清江旅遊帶核心景區,預計每年吸引遊客超150萬人次。
《光明日報》(2024年09月26日 09版)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