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衣大媽大鬧蘋果店,這是一個隱喻
撰文丨張明揚
今天上午,很多人都在傳一則“紅衣大媽大鬧蘋果店”的視頻。
據說事發於北京太古裡蘋果店。紅衣大媽一邊摔砸iPhone,大罵用iPhone的都是美日走狗、鬼東西、漢奸;一邊叉腰鎖眉慷慨悲歌《滿江紅》,“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還抽查路人背詩。
最具黑色幽默的是,紅衣大媽最後被救護車拉走,上車前撂下一句施瓦辛格《終結者》式的臺詞:“等着吧,我會出來的(I will be back)”。
從視頻中的表現及被救護車送走來看,紅衣大媽可能有躁狂症或其他精神疾病,本不值得做過多闡發甚或所謂批判;但此事之所以會發酵,自然不是因爲公衆有什麼審醜需求,而是其以一種荒誕的形式觸及到了某種微妙且敏感的社會情緒。
更不必說,在社交媒體上,紅衣大媽還有一大羣叫好者擁躉者,光輝形象直追岳飛。
蘋果與中國市場是互相成就的,這裡有兩則數據可以印證:
其一,根據蘋果上週剛剛公佈的新一季財報,蘋果總營收下滑1%,但在大中華區卻取得了增長7.9%的佳績;
其二,也是在上週,作爲蘋果手機三大組裝廠商之一,有A股“果鏈一哥”的立訊精密首次入榜《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
砸蘋果店,砸的不僅是蘋果的鍋,也是中國無數“果鏈”廠家的鍋。
與蘋果在中國境遇類似的還有特斯拉,如果未來也有紅衣大媽衝入特斯拉打砸,千萬別出離驚詫。當然,這裡有個打砸的高成本問題,策劃者得有個心理準備。
根據剛剛公佈的最新數據,中國汽車出口量上半年首超日本,達214萬輛,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增長2.6倍之多,其中僅特斯拉一家就出口逾8萬輛。
網上有一種說法,特斯拉的國產率超過95%,甚至要高於國貨之星比亞迪的90%。
當然,這種比較本就意義不大,但可以堵那些激進反外資者的嘴。更真實的經濟圖景是:中國既是特斯拉的最大海外市場,也是最大出口基地;中國既成就了特斯拉從低谷的捲土重來,也是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最繁盛的國家。
特斯拉與比亞迪齊飛,蘋果共小米一色,這纔是真實的經濟,所謂“打壓外資和國際品牌,給國貨贏得發展空間”,這只是前現代的經濟思維。
在中國社交媒體上,有一個極其精分的現象:有一羣網民,熱衷於諷刺印度的打壓中資打壓外資,將這種狹隘的經濟思維視作印度落後的根源;但進入中國語境,這些人人彷彿又變身自己看不上的印度人,對外資充滿莫名其妙的惡意,大有買蘋果買特斯拉就是國賊的意思。
也因此,當紅衣大媽如此荒誕的大鬧蘋果店之後,這些人還打着愛國無罪的旗號,在明裡暗裡支持着大媽,哪怕他們知道大媽可能有這樣那樣的精神疾病,但他們可以輕飄飄的說上一句:“連病人都比國內某些殖人正常。”
打砸蘋果店,以及背後的叫好聲,打砸的不僅是外資的信心,也是民企的信心。
在國內互聯網上,對民企喊打喊殺的往往和杯葛外資的是同一羣人。在這些人眼中,外資和民企都是“資本”,都是中國經濟的異類,甚至不加掩飾地宣揚着“歷史階段論”。
對於民營企業家而言,他們看到蘋果店被砸,想必是肝顫的。民資和外資一樣,都是中國經濟的合法組成部分,在法律地位上與國資並無太大不同。很多民營企業家將中國法律視作自身最大的合法性來源,既然同樣合法的外資企業可以被無視法律的人打砸,被砸後還有人叫好,那麼,民營企業家的法律信仰還會那麼根深蒂固麼?
一個很自然的思維延伸是,今天那些爲打砸蘋果店叫好的人,明天會不會成爲打砸民企的擁躉者?
以最近停更的司馬南爲例,他除了天下聞名的反民企標籤外,對外資也是深文周納,又是批外資入股水務鹽業,又是批外資入股民營醫院,總之,要把外資全方位的管起來。
在這些人眼中,外資參股中國民營企業是錯的,而中國民營企業出海也是錯的,一個封閉的,不出不進的經濟體就是他們的理想國。
上月底公佈了“民營經濟31條”,市場信心爲之一振,但至少在初期,這種正在發育的信心也是脆弱的,甚至對外界信號有些非理性的過於敏感。
這也就是,這幾天爲何輿論會熱議司馬南停更的原因所在。停更固然是好事,但市場一個再自然不過的疑慮是:司馬南何時復出?他復出了是否代表着什麼?
在某種程度上,這種猜想和疑慮正是非理性的,但卻也如實反映了市場的真實情緒。
而打砸蘋果店正也在這一邏輯中。今天早晨看這個視頻時,想必多數人都和我相似,第一反應是覺得好笑,我差點把正在吃的早飯給噴出來;但第二反應是陷入某種不可名狀的沉思,這是怎麼了;當在社交媒體看到一些支持紅衣大媽的言論後,第三反應就是寒意料峭了,這些充滿破壞力,可能還在隱藏着的惡意會襲向更多的市場主體麼?
打砸明明是一件違法的事,爲什麼那麼多人會叫好?甚至連我們自己,第一反應不是憤怒,不是感到法律被踐踏的憤怒,而是覺得可笑。
因爲我們知道,這不是一個紅衣大媽的問題,這些年的類似憤怒被消耗太多,已經有了抗藥性。
此刻,我最不寒而慄的是紅衣大媽的最後一句話,“等着吧,我會出來的”。她相信自己會出來,這沒什麼,但無數人相信打砸蘋果店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愛國無罪,反資本無罪,產權算個屁,很快就會載譽歸來。
我彷彿聽到了無數個司馬南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