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旗軍劉永福 與臺灣的不解之緣

劉永福舊居建築羣是清末黑旗軍領袖劉永福在廣西欽州營建的公館,又名「三宣堂」。(朱紹聖攝)

「走進壯美廣西,探尋向海之美—2023年兩岸媒體人聯合採訪活動」日前在廣西展開,首站抵達位於欽州的廣西對臺交流基地—劉永福故居參觀。身爲清末「黑旗軍」的創立者,劉永福除進入越南與法國軍隊鏖戰,更曾到臺灣領導中日甲午戰爭之後的抗日活動,因而與臺灣結下不解之緣。

劉永福,字淵亭,生於廣東欽州(今屬廣西),少爲傭工,1857年受太平天國影響,參加天地會,後於1866年創建黑旗軍。1873年,應越南國王邀請,大敗法軍於河內羅池;1883年紙橋大捷,斃法軍司令李維業,獲越南國王授英勇將軍等封號。

而在中法戰爭爆發後,劉永福多次率黑旗軍連創法軍,廣西提督馮子材諸軍亦同時取得鎮南關大捷,扭轉戰局,使中法戰爭成爲中國近代史中唯一沒有以割地賠款而結束之戰。

1894年爆發中日甲午戰爭,劉永福奉命赴臺,幫辦臺灣防務。隔年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後,清廷令其內渡,劉復電「與臺存亡」,留臺領導抗日,血戰近5月,殲敵逾1600人。1915年,劉永福聽聞袁世凱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大部分條款後,「憤慨填胸,白髮怒舉」,民族情懷躍然紙上。

此次參訪的劉永福舊居建築羣,是劉永福於光緒17年(1891年)在廣西欽州營建的公館。因當時劉永福「援越抗法」有功,被越南國王封爲「三宣提督」,故舊居又名「三宣堂」。其中展示着據傳爲遭斃法軍司令李維業的金色長髮。

舊居佔地面積達2.27多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5600多平方公尺,有大小房間119間。中間爲主座,坐北向南,爲三進式結構,最高達14公尺。主座的東西北三側有廂房圍繞,各廂房互通。

舊居東西兩側有穀倉、書房,圍牆四角有四個炮樓。主座、廂房和炮樓牆上都密佈槍眼,東西北廂房還有夾牆暗道,主座前是一個寬闊的廣場,主座、廂房與炮樓的槍眼遙相呼應,構成一個嚴密的防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