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燃料的前世今生:關於鈾、鈽與釷那些事(二)
日本研發生敗的文殊滋生式反應爐,1995年完成,2017年除役,運作時間不足100天。只能希望下一個會更好。(圖/IAEA)
1934年,美國科學家費米(Enrico Fermi)與德國奧圖‧哈恩(Otto Hahn),各自進行了中子撞擊鈾的實驗,他們原先的目的是要尋找鈾之後的元素,不過沒有成功,卻證實了核分裂。不過到了1940年,柏克萊大學的西伯格(Glenn Theodore Seaborg )與麥克米倫(Edwin Mattison McMillan),利用氘核撞擊鈾,成功找到了2種新元素,分別以海王星(Neptune)爲名的鎿(Neptunium),以及以冥王星(Pluto)爲名的鈽(Plutonium)。
自此,像是鈾238這種,可利用粒子撞擊形成別的核分裂物質的,就被稱爲「可增殖元料」(Fertile material),這意味着它們可以在吸收中子以後,間接地形成核燃料,也就是鈽239,這就是下一代核反應爐「滋生式快中子反應爐」的原理,在理論上,現有的用過核燃料,都由用這樣的技術重新核反應繼續發電。
第1個核武器裝置「小工具」,它是實驗覈武器威力的,所以不需要外罩與彈翼那些東西。它的外表圓胖胖的,是以濃縮鈽爲核心。(圖/美國國會圖書館)
投在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以鈾235爲核,採用槍式引爆,外表比較長。(圖/美國國會圖書館)
投在長崎的胖子原子彈,它也是鈽239爲核心,外表圓胖,與小工具類似。(圖/美國國會圖書館)
鈽最早的用途也是核武器,曼哈頓計劃期間,在分離與濃縮鈾235的同時,也利用上述提到的增殖技術,在增加鈽239的數量,而且科學家還計算出來,要達成起爆最小核武器的程度,鈽239僅需15公斤就夠了,比鈾235的50公斤還少的多,因此鈽原子彈的製作難度相對較低,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的「三位一體核武實驗」(Trinity nuclear test),第1枚核武裝置「小工具」(The Gadget)就是鈽原子彈,而投放到長崎的「胖子」原子彈(Fat Man) 也是鈽原子彈。
還是把重點放在和平用述。與鈾235相似,鈽239也是合適的核能發電材料,事實上,在覈反應爐研發的早期,科學家擔心鈾元素中,比例只有0.72%的鈾235可能會不夠使用,因此在1946年,美國愛達荷國家實驗室(Idaho National Laboratory)的人類第1座核反應爐EBR-I,就是使用中子滋生式的,它以鈾238爲增殖材料,持續產生鈽239再進行核反裂反應。在1951年12月20日,正式運轉時,它產生的電力點亮了4個燈泡,象徵人類進入核電時代。
世界第1個核子反應爐EBR-1,它以鈾238爲增殖材料,持續生成鈽239進行核反應,成功推動渦輪點亮燈泡。(圖/美國愛達荷國家實驗室)
快中子滋生反應意示圖,鈾238被轉化成鈽239,由鈽239進行核反應,整支核燃料能夠被充分使用,從反應開始到燃料耗盡,至少80年。(圖/網路)
其實理論上,由於中子滋生式可以將鈾238增殖成鈽239,再進行核反應,因此鈾燃料的潛力可被充分利用,其燃料使用效率會比現行的低濃度鈾235,要高出10倍,大概填充一次燃料,就能運轉80年而不必再更換燃料,如果目前地球上已累積的用過核燃料被充分利用,大概可以使用1千年不虞匱乏,徹底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
不過,快中子滋生反應爐的技術難題不少,EBR-I在運作4年後(1955年)就因燃料夾具太厚,冷卻不足而造成爐心熔燬。到了1966年,密西根州費米核電廠的「費米1號」( Fermi 1)滋生式反應爐也出現部分燃料熔燬的問題,雖然美國核管理委員會表示,沒有異常放射性釋放到環境中,但是這也顯示了快中子反應爐的技術困難。另外世界第1艘使用鉛鉍冷卻式快中子反應爐(型號KT-1)的核潛艦-蘇聯K-27號潛艦,雖然在試航時達成新的航行速度紀錄,但是卻在1968年5月 24日發生輻射泄漏,144名艦員,有9人死於輻射中毒,被稱爲「水下車諾比」事故,由於該事件沒有像K-19那樣被拍成電影,所以較不爲人知。
日本在1995年完成的文殊快中子反應爐電廠,也因數次的鈉冷卻劑導致失火,長期停爐沒有真正運作過,在2017年宣告退役。
並且濃縮鈾的技術在之後也更爲進步,意味着鈾235的供應無虞,不需擔心枯竭,於是美國海軍上將李高佛決定先停止快中子反應器的研發,專心在慢中子反應器的優化,這也使得現在的商用核反應器絕大多數都是使用低度鈾235,每18個月需要更換燃料的類型。
李高佛的遠見是有道理的,但是留下一個後續問題,就是用過的核燃料會累積的愈來愈多,並遭到羣衆團體的炒作成爲反核運動主要抗議的目標。因此快中子反應爐在近十年以來再次被提及,包括比爾蓋茲的泰拉動力(Terra Power)所研發的行波式反應爐(TWR, Traveling wave reactor),目標也是將用過核燃料充分利用。
如今核能科技比以往更進步,新的儀控與管理系統也有助降低事故的發生,因此許多核電支持者相信,這一次快子中反應爐強勢歸來,可以達成商用化的目標。
其實,在快中子反應爐還沒完成的現在,已經有一些摻有鈽元素的核燃料在使用中,這就是MOX燃料,全稱「混合氧化物燃料」(Mixed oxide fuel),這種核燃料混合了部分再處理鈾與較高濃度的鈽,使得反應爐裡既有慢中子反應,但也有少部分的快中子反應,熱效率與反應效率也更好。在歐洲大概有30座核反應爐使用MOX,日本玄海核電3號機、高濱3號機也是使用MOX燃料。
除了鈾,以及相應生成的鈽以外,最近十幾年還有第3種核燃料的可能被提出,就是「釷燃料」,釷在地殼中的丰度比鈾來的高,更沒有匱乏的問題,因此有一種看法認爲,釷燃料纔是核電技術的希望,是否真是如此?下回揭曉。(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