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新車60萬售30萬 是定價策略失敗還是價格體系崩塌?

(某權威網絡媒體頁面上的價格信息)

車價像海鮮了:時價,隨時而變。

桑塔納(參數丨圖片),90年代至2000年前後的價格是19萬元,現在的價格是5-6萬元,不同時代,價格腰斬。

一款桑塔納,跨越了汽車暴利和微利的兩個時代。6萬和19萬,就是同一款車在兩個時代的價差,或曰代差。

汽車暴利時代,隨着最後東風本田CR-V、廣汽豐田賽那和華晨寶馬X5加價現象的消失而宣告結束。雖招致消費者口誅筆伐,但豐盈的銀兩已然被從容收入囊中。

暴利時代的暴利可以輕鬆獲得,自然有其供需矛盾突出、供貨渠道單一、人X錢X等市場因素和人爲因素,奇貨可居,好價好賣。但微利時代,車價居然也能下調20萬甚至30萬,這就不僅僅是市場因素問題了。

60萬的車,賣30萬,價格腰斬。豪華新車,上市一年前後,價格居然可以下調10萬甚至20萬元。這是價格問題、市場問題,還是產品問題?微利時代,豪華車有如此降價空間,正常,還是反常?

在比較規範的店面,一碗麪,一雙鞋,一件衣服,同樣的市場環境下,都明碼標價,即使有折扣,也是八折九折,一言九鼎,光明磊落,絕不含糊其辭。

百年品牌,豪華汽車,全新款式,價格呼啦啦一降十萬二十萬。

是價格定錯了,還是成本忽然降低了?顯然都不是。

國際著名豪華品牌路虎極光,當年賣到60萬的車,如今價格已經優惠到30萬元。讓經銷商斬獲豐厚利潤的代價是,目前該品牌車型已大多無人問津,淪爲邊緣化狀態。百年之後,而今分外孤獨,命懸一線。急功近利的結果是,豐厚的利潤拿到了,品牌的價值弱化了。

這,或許就是急功近利者的必然結果。

當年,伊蘭特和捷達上市時,外方堅持的定價方案,比中方的定價方案,價差有2-3萬元之多。如果外方的方案被尊重,被採納,兩款車的眼前利潤可能少拿一些,但其長遠品牌價值,與現今境況,決不可同日而語。

定價47萬,只能賣出30萬,這是剛剛上市的豪華車。寶馬i3,官方指導價是35.39-41.39萬元,目前優惠後低配款最低價已進入20萬區間。是當初定價錯了,還是價格體系崩了?是成本降低了,還是產品不值錢了?

肯定的一點是,定價者還懷有僥倖心理。尤其是豪華新能源車的定價。一旦熱銷了呢?

一旦銷量碰壁,價格打回原形。

既有今日,何必當初?

如果現今的降價是隨行就市合理的,那當初的定價就是盲目的。

如果當初的定價是科學的,那如今的優惠就是隨意的。

如果當初的定價是出於對產品的自信,那如今的降價,產品的自信在哪裡?

一款豪華車的價格,竟然出現如此大的反差。這在汽車微利時代,是無論如何也解釋不通的。

的確,目前新品爆棚,競品迭出,競爭已趨白熱化。但汽車產品畢竟是科技的沉澱物,是奢侈品,數十萬的價格竟然可以腰斬,銷售終端時時打臉於官方定價,令人對官方指導價的權威性和誠信度產生質疑。在一碗麪都可以明碼標價的時代,作爲奢侈品的汽車產品,居然可以同品牌同年同款同城同車不同價,銷售顧問,銷售總監,董事長,各有不同價格權,一人一個價,一城一個價。其隨意裁量,如同兒戲,遠沒有一碗麪的價格,光明,正當,體面。消費者爲以更低價位購得滿意的愛車,只能貨比三家,託人找關係關係,或鬥智鬥勇,擔心買的沒有賣得精上當被坑花冤枉錢。

試問,百年品牌,豪華新車,如此隨意的價格策略,其產品價值何在,其定價原則何在,其美譽度何在,其誠信度信服力何在?

包括普通品牌在內,產品研發,生產加工,營銷服務,維修保養,各個方面,應該均衡對稱。價格體系搖擺不定,雲裡霧裡捉摸不透,不知道你這款車究竟還有多大的利潤空間,還能降價多少,其後果是,營銷層面,與產品的品牌內涵,研發設計理念背道而馳。長此以往,品牌美譽度必受損傷。

對老百姓來說,汽車降價,幅度越大越好。既如此,爲何當初高定價?

走量,內卷,互相壓價,肉搏血拼,這是微利時代的特徵。越是競爭激烈,越要有個科學的定價,誠信的營銷。

惡性循環,最終只能進入閉環。目前,數家百年豪華品牌被邊緣化,被孤立,銷量持續下滑,是有原因的。而中國汽車行業,作爲中國目前的第一經濟支柱產業,需要健康發展。有幾家中國品牌就做得很好。價格體系嚴謹,價格穩定,產品價值逐步提升。光明磊落,嚴謹誠實,定將獲得競爭優勢,得誠信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