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發2族羣」暴食再催吐…日本飲食障礙症案例增加 專家憂臺灣狀況

根據國外統計,飲食障礙症求助率不高,但就連盛行率較高的西方國家都只有3至4成的就醫率,國內專家擔憂亞洲願意去求助比率恐怕更低。本報資料照片

根據國外統計,飲食障礙症求助率低落,但就連盛行率較高的西方國家都只有3至4成的就醫率,國內專家擔憂亞洲願意去求助比率恐怕更低。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表示,國內飲食障礙症目前尚未出現明顯增加趨勢,但臨牀上不可忽略,特別是現在網路人際互動頻率高,飲食障礙症好發在高中、大學女性。

李俊宏指出,飲食障礙症目前在門診零星出現,但是在西方盛行,日本也出現增加狀況,我國應該密切注意趨勢,一般來說,飲食障礙症好發青少年女性,因同儕壓力大,加上大家在網路表現自己,當身材、體重受到批評、霸凌,容易衍伸飲食障礙症,有人厭食,也有人暴食再催吐等,讓飲食變成舒壓來源。

李俊宏說,嚴重的厭食症會影響患者BMI,出現營養不良的後遺症,如體重減輕等,人體沒有辦法維持正常代謝狀況,不僅容易疲勞,意識和精神狀態都受到影響,也可能會有手抖、低體溫等,甚至出現呼吸道或心血管問題,嚴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飲食障礙症多出現於女性,李俊宏說,女生可能經期被影響,甚至出現代償性的毛髮變多。若有催吐,因胃酸會經過口腔,也可能導致食道發炎、容易蛀牙,甚至口角發炎等。

飲食障礙屬於身心症,生理、心理都需要同步注意。李俊宏表示,個案要先經過完整的生理評估,評斷體重、營養狀況,是否有其他併發症等纔可以治療;藥物上會使用抗憂鬱、抗焦慮或是衝動控制等藥物,也須要合併心理治療,屬於整合性治療,通常會合並內科、感染科一起介入。

李俊宏指出,厭食症、飲食障礙症跟其他疾病一樣,及早發現治療效果較好,不論厭食、暴食,經治療約有五、六成可得到改善。根據統計,國外個案願意求助比率僅三至四成,預估亞洲求助意願可能更低,很多民衆就算來求診,也不見得有意識到飲食障礙症。

李俊宏說,個案來到診間大多都是說心情不好、想傷害自己、遇到挫折等,經過進一步詢問紓壓管道等,才發現竟利用催吐、暴食來紓解壓力。

李俊宏提醒家長或民衆,留意飲食習慣,進食量是否正常,是否有刻意絕食或禁食,也有人爲了抵銷暴食去催吐或是過度運動等。值得注意的是,飲食障礙會合並情緒議題,不少個案會透過暴飲暴食紓壓,可能與校園、家庭狀況有關,若長期處於情緒低落狀態,應該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