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周報/每週生產上萬隻…「蚊子館」其實是登革熱重要防治據點

僅有母蚊會叮咬人體。記者劉學聖/攝影

文/記者李青縈

2019年7月,不少民衆收到「開山裡的登革熱疫情」國家級警報,疾管署的烏龍發送訊息,意外讓臺南開山裡一夕爆紅,而距離開山裡約3公里處,正是國衛院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簡稱蚊媒中心)的蚊子工廠,不只每週生產上萬只蚊子,更是重要登革熱防治重要據點。

●閒置空間 交給疾管署運用

蚊媒中心原本是當地的國軍醫院,後來在SARS期間改成負壓隔離病房,後來空間閒置被譏是「蚊子館」,結果政府交給疾管署、臺南市登革熱防治中心以及國衛院辦公室重新運用,國衛院更將此地設爲「病媒蚊防治研究中心」,真正「蚊子館」。

蚊子館的推手正是國衛院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助研究員劉韋良博士,更被稱爲「蚊子爸爸」。劉韋良說,此處原本是員工宿舍,現在國衛院使用此處作爲研究據點,3樓更是沃爾巴克氏菌蚊子生產重鎮,也是產學合作據點。

國衛院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的3樓是沃爾巴克氏菌蚊子生產重鎮。記者劉學聖/攝影

●培育帶菌蚊子 對抗登革熱

蚊媒中心成立的任務之一,是培育帶有沃爾巴克氏菌的蚊子,做爲對抗登革熱的預備手段。蚊媒中心的3樓儼然是「蚊子產房」,一個個的小房間,各有不同用途。從「蚊卵」培育、注入沃爾巴克氏菌、分離蚊蛹公母等,每個房間各司其職。

培育帶有沃爾巴克氏菌的第一代蚊子,蚊子在蚊卵的階段,就透過顯微注射,注入沃爾巴克氏菌,之後再進行篩選,進入幼蟲階段後,則放在略淺的塑膠盤中飼養,幼蟲尺寸稍長後,再去隔壁的蚊蛹分離室,利用公母蚊蛹的大小差異分離以區別性別。

經歷一系列的過程,可培育出帶菌的母蚊與公蚊,而帶菌母蚊,其後代都能夠帶菌,因此實驗室要確保有能力再生產下一代的帶菌母蚊要具有持續生產的能力。

劉韋良說,利用沃爾巴克氏菌滅絕登革熱,主要是希望讓帶有登革熱的病媒蚊滅絕,其方法可以運用帶菌蚊以「取代型」及「抑制型」兩種型態滅蚊。

若採取將帶有沃爾巴克氏菌的公蚊釋放到野外,讓母蚊變成不孕的「抑制型滅蚊」的話,在培養前期要先區分公母蚊,讓混雌率愈低愈好。

分離公母蚊蛹後,會依公、母蚊放置在不同位置養殖,但受限於目前政策,帶有沃爾巴克氏菌的蚊子還不能釋放至野外,因此未釋放的公蚊會面臨死亡,母蚊則會產卵以培育下一代所用,爲需要啓動、釋放的時機做準備。

●提供產學合作 測防蚊效果

養殖滿滿蚊子的蚊媒中心也提供產學合作,例如懋思德生技即入住蚊子工廠,研究利用AI影響識別分別蚊蛹公母,加速辨別效率及精準度。先前亦有提供防蚊液、捕蚊機、驅蚊精油、驅蚊電磁波廠商合作,將產品實際進入到滿滿的蚊子的房內,直接讓業者測試,產品是否有防蚊效果,國衛院也能隨時提供意見,幫忙滅蚊產品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