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這4個“小愛好”,將來智商情商都不低……

作者:主創團·小番茄

前幾天,閨蜜跟我吐槽。

自家孩子最近不知道抽了什麼風,着魔一般愛上了“拆家”。

他趁着父母不在家,將家中的傢俱、小型電器拆卸一遍,經常搞得滿地零件,偶爾運氣好的時候還能組裝回去。

閨蜜說了他好幾次,但孩子總不聽,搞得她很是頭疼。

我聽完之後,笑着跟她說:“行了,孩子有這種喜好,你就偷着樂吧!”

很多時候,孩子有一些看上去不靠譜的“行爲愛好”,反而是一種積極的信號。

有人說:智商高的孩子更容易成功,情商高的孩子會更幸福。

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如果有以下4個“小愛好”的孩子,將來智商情商都不會低,家長千萬不要盲目糾正。

特別“愛說話”

記得參加《爸爸去哪兒》的時候,大家坐車上山,“小話嘮”貝兒看什麼都新奇,問題一個接一個:

“山裡爲什麼會有動物?”

“爲什麼只有森林裡有動物呢?”

“土地是怎麼出來的?”

簡直就是一個行走的“十萬個爲什麼”。

有沒有發現,有些孩子從小就像一個播音機一樣,嘴裡說個不停。

我們小區裡的6歲小男孩鵬鵬就是如此。

每次看到他的時候,身邊都跟着一羣小朋友,大家七嘴八舌地說得熱火朝天。

記得我家安安剛加入他們一起玩的時候,鵬鵬就對着他不停地說:

“我知道你哦,你是45棟那個安安。

這是你新買的羽絨服嗎?看着很暖和誒!

對了,我們剛剛商量要一起去堆雪人,你要不要一起?”

接二連三的話語,把安安整得一愣一愣的。

鵬鵬媽媽看到這一幕,也無奈地說:“他怎麼到哪都是個話癆?一天到晚說個不停,我都聽累了。”

社會心理學家班杜拉說:

“孩子的能力是在跟人溝通中提高的,包括語言表達、邏輯思維、溝通交流以及情商的培養和發展,都是基於此而逐漸發展。”

其實,孩子在說話時,大腦也在高速運轉,思考接下來要說什麼,如何組織語言表達出來,這樣的孩子往往邏輯思維能力很強;

而且,一個能說會道的孩子總能得“人心”,嘴巴甜,走到哪裡都很受歡迎。

作爲父母,千萬不要打擊孩子的表達欲,多一點耐心,認真傾聽孩子,並給予 迴應。

平常讓孩子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並教導他們一些說話的禮儀,便能讓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如虎添翼。

喜歡“搞破壞”

2018年,浙江衢州高中生饒依珂,獲得第18屆“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

而她成功的原因也很讓人咂舌——從小喜歡拆東西。

小時候的她,就是很多父母眼中的熊孩子,喜歡拆玩具,到處搞破壞。

上到房頂的電燈、下到拖地的拖把,淘氣的她,總是動手拆一拆、裝一裝。

但她的父母從來沒有阻止她的破壞,也沒有壓制她的好奇心。

也正是因爲如此,她的探索欲特別強,愛動手愛創作,她的多項發明已申請了國家專利。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們的手指尖上。”

很多孩子搞破壞的行爲讓家長頭疼不已,其實,在拆東西的過程中,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大腦都得到了充分的開發。

敢於動手探索的孩子,才能積累到更豐富的感官體驗,形成自己獨有的思考方式。

還記得因爲獨自設計出一輛自動駕駛自行車出圈的B站博主稚暉君嗎?

稚暉君從小就對電器感興趣,家裡的電視、音響、鐘錶、收音機……都曾慘遭他的“毒手”。

然而父母從來沒有責怪於他。

反而特意爲他找來一些舊的、壞的電器,讓他繼續拆。

在父母的大力支持下,他的動手能力得到了極大的開發,探索欲也越來越強。

從大二起,稚暉君便陸陸續續參加了不少比賽,獲得了從校級到國際級大大小小近40個獎項。

他在離開華爲之後,也開啓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如今已經推出5款不同的智能機器人。

而他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與他小時候“拆家電”的愛好息息相關。

如果你家孩子有喜歡亂拆東西的“小愛好”,家長沒必要急着阻止他們,可以給他們騰出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和時間。

讓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發展,這樣更有利於孩子的智商發展。

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在生活中,我們常會發現這樣一類孩子,特別喜歡自己一個人呆着,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也不愛和人交流。

央視的紀錄片《零零後》,其中有一個叫一一的小女孩。

當其他小朋友組團去玩時,一一總是一個人玩泥土、看書、睡覺、吃飯;

當別人都是搭伴吃飯時,一一就喜歡獨享午餐時光。

看到這一幕,不少大人都會覺得一一有些孤僻、不合羣。

但事實上,在10年以後,一一卻變得越來越優秀,和其他孩子相比,做事情更專注、也更投入。

雖然她性格依舊內向,但是也深受好友喜愛,面對鏡頭也很自信。

其實,喜歡沉浸在自己世界的孩子,並不是自閉或是孤僻,而是專注力強的表現。

就好比學習和思考,只有注意力集中,才能避免上課走神、成績下滑、寫作業拖沓等壞習慣。

愛因斯坦童年也是如此,他總是一個人待着,不和小朋友玩,他不喜歡孩子們玩的打戰遊戲,也不喜歡坦克、軍車、刀具槍械等玩具。

即便是家裡來了客人,都不會主動說話。

但是愛因斯坦的“木訥”,並沒有成爲他成功的絆腳石。

他善於思考,把自己全部的時間與精力,花費在科學研究上,並通過不斷努力,完成了偉大的科研創舉。

作爲父母,要允許孩子獨處,允許孩子不合羣,不要輕易打擾孩子的獨立精神世界。

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宇宙,與世界交流的方式都是不同的。

而一個善於獨處、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往往更能發現自我,爆發出前所未有的潛力。

特別“貪玩”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會玩”的小孩往往更優秀,學習成績更好。

因爲在遊戲過程中,身體會分泌出更多的多巴胺、血清素。

這些物質會讓孩子心情愉快,還能讓大腦快速運轉,學習時更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博主@誕姐曾163ci.ar99915.cn分享自己的經歷。

她小時候,經常上躥下跳,點火點鞭炮,挖坑搭房子,玩很多亂七八糟大開腦洞的東西。

但父母從不因爲佔用了“學習”時間而干涉她。

因爲在玩和體驗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她的思維格外開闊,總能聯想到各種各樣的生活場景,去掌握書本里那些難懂抽象的概念。

比如立體幾何的各種公理,她立馬想象出泥巴搭建的房子;

講到函數,她就能立刻想到挪動小汽車速度不同而導致的時間不同。

要知道,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理解新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孩子自我探索的重要時刻。

在玩耍中,孩子們可以盡情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人工智能計算機圍棋程序“阿爾法狗”背後的創造者戴密斯·哈薩比斯,也是從小就喜歡玩,一開始對圍棋着迷,後來又對計算機編程着迷。

因爲對玩的執着,才促使他一路學下去,一路玩下去。

育兒專家王人平曾直言:孩子的學習本質,其實就是“玩兒”。

會玩的孩子,學習起來專注度更高,大腦更活躍。

所以,當孩子偶爾“貪玩”時,儘量不要阻攔,多給他們一些自由的空間,允許孩子去玩耍、去跑跳。

這不僅是給了孩子自由發展的機會,也是給了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完全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

養育孩子,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個性。

有的孩子像太陽一樣,熱烈明亮、活潑好動;

有的孩子像月亮一樣,溫柔皎潔、安靜美好。

而父母的使命,是理解和悅納每一個孩子的不一樣,是關注並呵護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需求,然後允許他以自己獨有的姿態綻放。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找到心之所向,肆意奔跑在理想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