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業保獲利 運價逆勢喊漲
國內業界解讀,貨量不足、運力增加,供需失衡導致運價殺聲隆隆,低運價已讓部分航商、航線開始賠錢。馬士基率先喊漲,無非塑造護價氛圍,希望其他航商跟進,因爲只有一家喊漲不會成功,只要有船公司擔心船裝不滿、怕掉貨,殺價搶貨,運價戰就沒完沒了。
今年美國線在7月1日已第三度喊漲,多家航商、貨代業者透露,目前亞洲到美西線、美東線每40呎櫃實際漲幅約300、400美元,不如預期,目前運價只是回到美西線1,400~1,500美元、美東線2,350~2,450美元水準。業者透露,航商漲價通知三連發,除7月初喊漲,接着7月中、8月初也想漲。
據瞭解,美國線前兩次漲價成功,包括4月中喊漲約600美元、6月1日喊漲約400美元,但沒多久就開始回吐,因此航商透過反覆操作,希望達到築底再拉高的護價目標。此前,美西線最低來到1,000美元、美東線最低來到1,900美元,被視爲多數船舶的成本防線,航商一面加碼減班縮艙,一面喊漲運價因應。
業界分析,美國線貨載7月稍有起色,較5、6月增加,但不比疫前,隨着運價大跌,中小型船舶退出市場,航商7月順勢喊漲,被認爲漲價成功機會稍高;反觀歐洲通膨嚴重、經濟況狀不好,儘管進入第三季旺季,貨量仍在低檔盤旋,現在運價都還有些微調降,每40呎櫃約1,100~1,250美元,瀕臨成本線或以下。也因此,馬士基這次站出來喊漲,被視爲難度高,下週定艙量是否衝出來,將是觀察指標。
除戰爭、通膨、升息等變數壓抑運輸需求,新船持續下水增加運力,持續拉大供需失衡缺口,也是讓運價欲振乏力的關鍵。根據統計,上半年運力增幅已逾5%,光是6月亞洲到美國線艙位就大減逾23%,仍不足以支撐運價,新造的萬TEU級大船主要配置在西北歐線,是這次運價下滑的重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