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研五號失事 新能源探勘受阻
臺灣四面環海,包括經濟海域在內,所轄「藍色國土」約爲陸地面積的5倍,政府爲提升海洋探測能量,有助實現「海洋興國」理念,花費新臺幣14.6億元,打造完全由國人設計製造的「海研五號」。
海研五號是臺灣第四艘海洋研究船,也是我國最大的海洋科學研究船,重達2700噸級,之前的海研一、二、三號,因噸數較小,且無法在冬季強勁東北季風下作業,科技部前身、國科會委託國內中信造船廠,在民國98年開工建造,並在完成後,交由國研院海洋中心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海研五號研究船續航力長達50天,配備具有機械手臂功能的遙控無人載具(ROV),可深入海底3000公尺,進行油氣、深層海水、離岸風電與天然氣水合物(冰甲烷)的探勘,協助科學家研究開發新能源,受到國內外各界關注。
過去臺灣海域曾探測到甲烷氣的存在,海研五號2013年 9月底,在西南海域海牀採集到高濃度的甲烷氣,並首度實際點燃成功,雖然海牀甲烷氣的藏量、濃度、開採價值,還待進一步調查,但已爲臺灣能源發展開啓另一個希望。
另外,調查顯示,臺灣西南海域可能廣泛存在天然氣水合物,估計可供臺灣人民使用50年以上,可惜至今未採到樣品,問題出在專業設備不足。研究人員指出,日、韓和中國大陸已致力研究可燃冰。
如今因爲海研五號觸礁失事,新能源探勘又將受阻。
此外,海研五號還配置「海底岩心鑽取設備」,可協助學者鑽探研究琉球海溝及馬尼拉海溝,以預先防範地震與海嘯威脅;這方面研究也將中斷。10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