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無人兵器、AI與現代戰爭(劉星)

2023年9月10日,在烏克蘭基輔一架俄羅斯無人機在城市上空爆炸。(路透社)

人類的科技結晶往往會凝縮在武器之中,戰爭也經常成爲新技術發明與運用的催化劑。一戰中坦克的出現改變了此後陸地戰場的作戰方式,二戰中空軍兵種的強勢發展改變了戰爭和戰略方式,原子彈的使用更可能改變了此後對戰爭的認知甚至軍事戰略決策。人類似乎偏好於將最尖端的科技用於殺人,這有些諷刺但或許是個事實,按照這個趨勢,AI必然會被運用於未來的戰爭。

烏克蘭戰爭大概率是AI大規模參與戰爭的起點和AI技術的試驗場。根據有限的報導,俄烏兩軍都在大規模使用無人機技術和裝備,烏克蘭更是將無人技術發揮到了該國現有條件下的極致,不僅是無人機,無人攻擊艇也戰果頗豐。烏克蘭轉入積極防禦戰略的今天,在北約各國重型武器乃至彈藥供應不足的現狀下,烏克蘭或將更加依賴無人技術減少己方的犧牲,加大敵方的損失。無人技術的背後其實就是大量的AI技術,從偵察、情報共享、目標識別、目標跟蹤直到發動攻擊,都是AI能力的體現。

進一步而言,爲何烏克蘭可以更有效地使用無人武器,或許在於烏克蘭得到了北約各國在更廣義層面給上的AI支持,包括衛星偵察、電子偵聽、實時戰場動態的監視以及依賴AI的情報分析等領域。僅僅從軍事而非政治角度而言,俄羅斯的鋼鐵與人數多大程度上可以抗衡北約的AI優勢,或許可以左右戰爭結果、乃至今後的戰爭模式。

烏克蘭戰爭應該還只是AI的初級版本,真正的AI軍事革命(如果有的話)大概率還是從大國、特別是美國開始。美國不僅在軍事技術和裝備領域長期「遙遙領先」,在軍事概念以及軍民技術融合上也始終保持在最前沿。比如僅就無人技術而言,美軍很早就開始探討並基本確定了新一代各型戰鬥機都採用無人隱身的方向,這無疑是基於其對自身強大的AI開發能力與應用能力的自信。而另一個AI大國的中國也在迎頭趕上,在無人機的運用上或許正處於所謂「彎道超車」的井噴階段。前兩年看過一套日本出版的AI入門書,作者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個觀點是,此後AI領域將很可能由中美各領風騷,美國的強項在於思路與研發,中國的強項在於製造與運用。想來在安全領域也是如此吧。

如果中美在無人以及AI領域展開安全競爭,是否需要共同制定規則就變得很重要。比如據說現在中美都很關心的是,是否應就在覈軍備領域、特別是使用核武器的判斷決策機制中引入人工智能進行磋商。正如核武器的出現從結果上導致爆發大國間戰爭之可能性減少一樣,AI戰爭如果成爲新的戰爭模式,戰爭是應該控制在局部戰爭、有限戰爭的層面,還是可能發展爲包括核武器在內的全面戰爭;是否應該讓人工智能參與決策、取代或部分取代人類進行判斷和使用武器,都可能關係到人類的命運,也應是大國間必須認真思考與磋商的課題。

不過,戰爭依然是政治的產物,除非AI全面取代甚至取代人類,否則戰爭的本質恐怕很難改變。烏克蘭戰爭中,俄羅斯正在用相對傳統的技術,通過兵力和火力的堆積(傳統戰爭模式)來彌補技術和信息上的劣勢,當領導人或政治體制可以承受足夠多的犧牲(也可以發現,高科技戰爭或許可以減少平民的傷亡,但對武裝人員的殺傷卻越來越精準和低成本)時,戰爭依然會繼續。從這個角度看,改變戰爭、決定戰爭的或許依然是國家與人的意志而非科技。(作者爲日本山梨學院大學)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