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圖強 追新逐綠——走進無錫“夢工廠”
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 11月6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爲《海天圖強 追新逐綠——走進無錫“夢工廠”》的報道。
8月6日,“千帆星座”首批組網星——千帆極軌01組衛星發射,從投資到製造,無錫深度參與這一中國“星鏈”計劃;9月24日,捷龍三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將8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其中5顆衛星來自無錫樑溪;10月30日,神舟十九號發射,無錫一家企業就參與了“神舟”“天宮”“天舟”三個系列所有艙門控制系統開關的研製生產……
2500年前,越國工匠巧奪天工,微雕而成的玉飛鳳僅有拇指大小卻散發着奮飛氣勢。今天,無錫人透古通今,一脈相承。從佈局空天產業,到創造深潛奇蹟;從致力國之重器,到加速綠色轉型;從集聚創新要素,到孕育未來產業。“無錫造”沿着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方向,一路向前。
近日,記者走訪無錫多家制造企業和研發機構,從這些夢幻般的工廠感知新質生產力的澎湃力量,尋找“無錫造”的成功密碼。
上天入海 逐夢未來
“我們正在打造一條年產10艘飛船的生產線。預計不久的將來,可以開啓太空旅遊項目。”走進紫微宇通科技裝備(無錫)有限公司展館,這家公司副總經理田銳指着飛船告訴記者,公司成立以來,已研發出多種型號、滿足不同需求的貨運飛船,並將多艘搭載科研實驗物品的飛船送上太空。
無錫太湖空天動力研究院於今年7月正式運行,院長助理張偉告訴記者,該院已帶動6家關聯企業落戶無錫,未來讓航天器水平起飛,實現航班化發射,是他們新的研究方向。“由我們孵化企業研發的航天發動機,可將發射費用降低30%以上,空天產業正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機遇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也在無錫設立了研究院,專攻航空動力系統及其零部件研究與產業化。研究院負責人孔祥浩介紹,目前該院已孵化企業10多家,服務企業100多家。“我們之所以選擇無錫,是因爲這裡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配套,研究院正在研製噸級以上貨運飛行器電推進動力系統,是傳統燃油飛機實際運輸成本的1/3。”
踏入牧羽航空科技(江蘇)有限公司展館,既有載重8噸的電動垂起固定翼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也有水陸兩棲的摺疊翼飛機,10多種型號琳琅滿目。公司負責人王勇說:“我們致力於重載eVTOL的研發和生產,可以適用於海島或遠距離物流運輸。”
既可上天攬月,亦能深海遨遊。太湖之濱、黿頭渚旁、雪浪山下,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就掩映在這如畫的風景中,是我國深海技術引領性研究機構,爲無錫深海裝備產業發展源源不斷輸送創新力。
“從‘蛟龍’號到‘奮鬥者’號,不僅僅是下潛深度從7062米提高到10909米,而且實現了完全自主化。”研究所工作人員黃璐自豪地告訴記者,國內新研發的海洋裝備幾乎都要來這裡開展試驗、檢測,而研究所的許多研究成果也在轉化爲產品或應用,助力船舶設計建造。
空天產業、深海裝備是無錫“5+X”未來產業體系瞄準的兩個方向,也是其發展新興產業、持續推進產業高端化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無錫瞄準國家所需和國際前沿,做大做強物聯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等4個地標產業,發展壯大高端裝備、高端紡織服裝、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等6個優勢產業,前瞻佈局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導體、空天產業、深海裝備等“5+X”個未來產業,進一步推動產業走向高端化。
無錫人均GDP多年位居大中城市前列,先進製造業功不可沒。今年前三季度,無錫GDP同比增幅達到6.0%,高於年初既定的全年5.5%目標,其中十大工業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超10.1%。先進製造業迸發出澎湃動力。
“這是一座創業友好型城市。”研微(江蘇)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10多位海歸博士創立的企業,2022年他們懷着“中國心”到無錫打造“中國芯”,目前已經有8項產品即將量產。公司董事長林興說:“無錫務實的產業支持政策、強大的配套能力,爲創新創業厚植了優渥的土壤,助力我們點‘夢’成真。”
“數”裡尋夢 引領“智”變
9月30日,一架國產C919客機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飛抵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正式加入東航機隊。鮮爲人知的是,隨同這架實體飛機交付的,還有一架看不見的“數字飛機”。
“我們在虛擬世界構建實物飛機的數字孿生體,可實現仿真測試、主動維保等功能,有助於安全飛行,高效運維。”“雪浪雲”執行總裁姜其強說。
“雪浪雲”是無錫雪浪數制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打造的一個工業互聯網平臺,旨在爲無錫及周邊地區工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解決方案,目前年收入已超2億元。而這一企業所在的雪浪小鎮,已入駐數字經濟企業400多家,營收超過130億元。
2009年,時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的劉海濤來到無錫,組建中國科學院高新微納傳感網工程研發技術中心,致力於推動物聯網產業化,實現“感知中國”目標。10多年來,先後出臺多項國內外標準,助力我國搶佔全球物聯網話語權。
“物聯網不只是提高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還帶來了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劉海濤說。由其牽頭打造的感知數鏈平臺,通過對供應鏈、產業鏈中的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等物的全程無遺漏監管與企業經營過程的多維感知相結合,助力企業降本增效,讓動產也能成爲融資抵押物。截至目前,已累計幫助實體企業融資2000多億元。
數智賦能催生新業態。利用一家廢棄軋鋼廠打造的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將數字技術與藝術美學深度融合,逐漸形成數字影視全產業鏈服務體系,如今這裡已然成爲電影“夢工廠”,累計爲1200多部影視作品提供拍攝製作服務。今夏火遍全網的《黑神話:悟空》預告片也誕生於此。
海瀾集團在人們印象中是一家傳統服裝企業,然而踏進海瀾雲服智慧工廠的那一刻,記者猶如穿越到一部科幻電影之中——物料空中傳遞,布料自動裁剪,服裝製作已然邁入智慧化、定製化生產時代。海瀾集團還打造了智雲工業互聯網平臺,爲不同行業的數千家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服務,提升工藝水平,降低能耗。
海瀾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江南說:“正是IT(信息技術)與OT(生產技術)的深度融合,讓海瀾做強了主業,探尋到新的增長點。”
據最新統計,無錫“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高達73.2,超江蘇省平均水平7.8%。近日,無錫也成功入選全國首批市級地方政府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
改舊育新 青綠入夢
渾濁的泥水加入高效絮凝粉末,攪拌片刻就能變清;椰殼破碎重組,編織爲優質生態基材……在無錫宜興國合環境高端裝備製造基地,一羣環保從業者構築起一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聯合體,持續培育一系列環保新技術、新裝備。
“環保科技創新,助力人與自然協同共生。”基地負責人邵焜琨說。在其基地生態展示區,記者看到的是滿眼綠色,清澈的溪水,生機勃勃的青草,猶如一片生態溼地。
地處蘇浙皖交界處的宜興,不僅有“半城山水半城綠”的美景,更有全國領先的環保產業。2023年,宜興環保產業產值高達339.2億元,是國內環保產業最集中、產品最齊全、技術最密集的集聚區和創新策源地。
青綠入夢,正在讓製造業也煥發勃勃生機。從設計圖上看,建設中的無錫交響音樂廳,屋頂覆蓋着一層形如龍鱗的“鱗片”。這“鱗片”不僅讓整個建築呈現出現代建築之美,更內藏玄機,既能透光,又能發電。
“它是我們的新產品——鈣鈦礦光伏瓦。”極電光能有限公司副總裁姜偉龍說,“相比傳統晶硅光伏板,這種新產品更美觀輕薄,光電轉化效率的提升空間更高,可以爲用戶提供更廉價的光伏電力。”
材料之變打開綠色建築想象空間,形態之變也蘊藏效能提升潛力。針對新能源汽車對高效電機的需求,躍科智能製造(無錫)有限公司攻破扁線定子的製造技術瓶頸,成功研發出高自動化扁線定子生產線,生產出的電機性能提升15%以上,且生產成本更低。公司總經理姜峰說:“成立僅4年,我們的市場佔有率已躍居國內頭部。”
一邊發展環保、新能源等綠色產業,一邊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天鵝在清澈的湖水中游弋,岸邊鳥語花香,山羊、孔雀、羊駝、鴯鶓等動物悠然自得……有別於傳統鋼鐵企業形象,中信泰富特鋼集團旗下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廠區竟還“藏”着一個小型動物園。
2000年以來,這家鋼廠就持續推進信息化、數字化建設,不斷改進生產工藝,構建全流程數字化管控體系,不僅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產品品質,還大幅降低生產成本、能耗,建成全球特鋼行業的“燈塔工廠”。
“廠區空氣質量、水質狀況好壞,動物們都能感知得到。”該公司副總經理王永建說,僅高爐“黑箱透明化”一項技術,就讓高爐焦炭用量下降了19.1%,年節約煤氣約1億立方米,年減排二氧化碳10萬噸。
在綠色發展之路上,無錫統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產業強市主導戰略,推進綠色、零碳園區(工廠)創建、綠電交易提質等工作,賦能產業全面向“綠”發展。據統計,近5年來,無錫經濟總量連跨4個千億元臺階,而2021年至2023年全市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8%,提前兩年完成“十四五”節能目標任務。
無錫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周文棟說:“作爲產業大市、科創高地,無錫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我們將錨定‘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創新智造強市和具有卓越影響力的新時代工商名城’目標,持續推進產業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努力將無錫打造成各種‘夢工廠’的匯聚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