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朱羅之亂可以是雙贏結局(何啓聖)
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羅智強。(資料照片)
朱立倫與羅智強在桃園市長提名之爭,在我看來,非但不是「魚死網破」,甚至還會以「雙贏收場」;羅智強贏了,朱立倫沒輸。
在各方對朱羅之亂提供諸多解方仍不可得的情況下,也只能換個角度來看,這何嘗不是「各取所需」的圓滿結果。用西方的「賽局理論」,就可以幫助旁觀者更清楚的瞭解箇中眉角。
「賽局理論」當中最經典的就是由「納許均衡」發展出的「囚徒困境」型態。在教科書裡的例子,爲避免串供,警方將兩名囚犯隔離偵訊,在「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原則下,如果兩人都坦承犯行,考量其有悔意,判刑三年;如果兩人都否認犯行,由於警方缺乏證據,只能拉長調查時間於一年後放人;如果一方坦承犯行,一方否認,那麼坦承者轉做污點證人,即刻釋放,而否認的一方,重判六年。
由此可見,對兩人最好的情況,是兩人都否認犯案,然而,由於是隔離偵訊,囚犯的一方會猜想對方一旦承認,而自己否認,反被重判;若是自己承認而對方否認,便可立即釋放;就算兩人都承認,被關三年,也不是最壞的刑罰。因爲猜想對方會承認,爲避免自己受到重罰,乾脆承認算了,最終,兩人失去對自己最有利的機會,放棄「最佳解」而選擇了「次佳解」,是爲「囚徒困境」。
以朱羅兩人目前的情況,羅智強宣佈了參選,而朱立倫又排除了對羅智強的提名,兩人都選擇了自認對自己有利的「最佳解」,當然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從羅智強而言,他的宣佈參選,以及持續的搭乘大衆運輸系統,甚或勤走基層都是對支持者作了交代;既便最後真的沒有提名他,也坐實了「悲劇英雄」的角色。更爲重要的是,羅智強至今還未設籍桃園,避免了對手對他臺北市議員「落跑」的攻訐,同時,也保留了一旦真的未獲提名的「迴旋空間」。一來不至深陷桃園,致政治發展受困;而「悲劇英雄」角色的形塑,在提名未果後,又還能轉進臺北,爭取成爲蔣萬安的競選總幹事,凝聚泛藍選民的支持,協助蔣的順利當選,羅正可補上蔣萬安所遺立委席次。
而從朱立倫的角度來看,他在「賽局理論」中另一個「懦夫博弈」模型裡的勝出,大可以依着他所設定的「勝利方程式」跨步向前,與他認爲的致勝關鍵「在地勢力」通力合作。畢竟,羅智強已經公開表明,不管民調、初選、協調、徵召,只要國民黨做出決定,他都尊重。羅智強既已放軟調子,朱立倫其實可以早點掀出底牌,以儘早進行整合工程,同時,讓紛擾塵埃落定。朱會在羅宣佈參選的第一時間,即告知排除在提名之外,而羅也已知難而退的宣佈尊重黨的所有決定,實在想不出朱有什麼拖延宣佈人選的理由。
唯一的理由就是在等民進黨的提名人選確定後再做決定,若真是如此,顯然,朱立倫迄今仍未確定最終人選,那又何必那麼早的將羅智強排除在提名名單之外呢?而這種「游擊戰法」不若早點整合,畢竟桃園這局已經被搞得好牌變危局了。而朱羅雙贏的情況下,最後的選舉結果,朱立倫得要一肩承擔了。
(作者爲致理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