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推動文化資產保存 宜從教育入手(劉建浩)

文化資產的觀念推動若能由教育單位協助執行,將能更廣泛地將文化資產保存的各種觀念傳達給社會大衆。圖爲臺北市市定古蹟「建國啤酒廠」。(本報資料照片)

《文化資產保存法》在2016年修法中新增關於文化資產教育的推動,明定「爲實施文化資產保存教育,主管機關應協調各級教育主管機關督導各級學校於相關課程中爲之。」一直以來,文化資產保存的主管機關,在推動文化資產保存不遺餘力,但是在文化資產保存教育的推動上,仍有許多無法涵蓋的部分。因此,文化資產的觀念推動若能由教育單位協助執行,將能更廣泛地將文化資產保存的各種觀念傳達給社會大衆。

雖然當前文化資產教育在十二年國教的推動下,已經有越來越多中小學老師爲此領域努力,但臺灣學生在這個階段的學習,常帶着時間與正確答案的壓力,並沒有太多機會思考文化資產保存的意義,而已經脫離學生身分的社會大衆,在文化資產觀念的進修與學習,時常只能透過自學的管道。

根據歐盟學者Tim Copeland的研究,文化資產教育可分成三個層面:一是關於文化資產的教育、即認識文化資產本身,二是透過文化資產的教育、即以文化資產作爲跨學科的媒介學習新事物,三是以文化資產爲目的的教育、即學習者透過各種方式與文化資產互動、跟文化資產的背景有所連結。若以這三種文化資產教育的層面來說,持續經營校園內文化資產的北科大,除了可將文化資產本身與保存觀念傳遞給學生;更可以藉由文化資產保存、作爲教育的媒介,將不同文化資產的特質介紹給學生。

相較於許多文化資產再利用之後,功能丕變而再也看不到文化資產指定理由的保存價值,北科大可藉由維持文化資產原本的功能,包括校園內紅樓持續作爲校園展示空間、建國啤酒廠持續啤酒的永續生產,並帶入新的文化意義與價值,包括以前述文化資產教育的不同層面,讓學生更爲了解這些文化資產的過去、以及永續經營的未來。

文化資產永續發展的方向,隨着時代的脈動而進化,而北科大可以藉此,讓不同年齡層的學生都有機會以不同專業的角度,思考文化資產、產業遺產的保存與永續發展的可能性。透過這樣的模式,不只能爲學校所有不同年齡層的學生,帶來文化資產教育的多元機會,更能爲建國啤酒廠的文創與永續,持續帶來新的契機。

(作者爲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特聘教授兼進修部主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