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蔣中正拚經濟、推賦稅改革 1969年買電腦(丘智賢)

蔣中正與劉大中合影。(圖/作者丘智賢提供)

又屆蔣公誕辰,國史館亦出版《蔣中正日記》,在綠營數十年政治去蔣化工程後,臺灣的年輕一代對於蔣中正已無太多印象,但事實上,蔣中正早年聽取專家建言,推動賦稅改革與資訊化,中華民國政府甚至在民國58年(1969年)就用電腦管理所得稅,堪稱位居世界前列,也因此奠定臺灣創造經濟奇蹟的基礎,這段歷史不應或忘。

蔣中正自民國13年就任黃埔軍校校長後,以東征、北伐的軍事功績很快成爲國民政府的領袖人物,事實上,蔣氏深知政治、經濟、心理皆爲建設國家與軍事現代化的基礎,蔣中正很早倡議國民政府財政統一,扭轉原先有槍就能包攬地盤自行收稅的狀況。

九一八事變後,蔣中正黯然下野,但沒有多久,國民政府政治、經濟都呈現搖搖欲墜之象,日本又在上海發動一二八事變,於是蔣中正又被推選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身分,回到政壇當中,中國若欲與日本相抗衡,則非加強各種資源的開發與運用,發展經濟不可,蔣中正於是創設了國防設計委員會,延攬大量專家,調查工業現況,發展重工業。與許多傳言相反,蔣中正是一位能夠尊重專業意見,聽取專家建言的領袖人物,國防設計委員會後轉型爲資源委員會,並於抗戰時期成爲經濟部的重要部分,今日臺灣電力公司企業標誌上的三個同心圓,即代表着資源委員會的符號。

蔣中正曾在民國57年左右時自述,自己感到,只有在八二三砲戰結束後這十年以來,才真正有一個安定的環境,因爲抗戰,蔣中正規劃的施政藍圖被無情摧毀,國民政府以極其貧弱的資源,獨力抗戰4年有餘,雖然中華民國在太平洋戰爭後成爲同盟國家的重要成員,但國力、資源與地位不相匹配,抗戰勝利之巔很快化爲數年後國共鬥爭的失敗,蔣中正只能繼續在臺澎金馬試圖繼續其理想。

中華民國中央政府遷臺,蔣中正與政府要員,更抱持着痛定思痛的決心,中華民國仍舊在國際社會上代表中國合法政府,美國政府也恢復美援,在風雨飄搖中,蔣中正運用連續14年,每年約一億美元規模的美援,使臺灣地區從戰爭破壞中恢復元氣,推動經濟建設,中華民國也運用中國合法政府身分,取得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相關援助。

蔣中正聽取劉大中等四院士財經建言。(圖/作者丘智賢提供)

至政府遷臺十餘年後,臺灣地區的經濟又面臨了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美援既因經濟發展而停止,政府也需要針對未來經濟發展思考方策,民國56年7月,蔣中正特別邀請劉大中、蔣碩傑、顧應昌、費景漢4位旅美學人,在梨山行館討論臺灣財經改革,夜涼時分,蔣中正特別請侍從爲幾位專家各送去一件外套,也顯示了蔣中正的處事日常,劉大中等人建言,政府應該重視總體經濟,政府的各項支出,不能同時並進,而要求得集中分析與平衡考慮,爲籌措各項建設資金,政府應該立刻改善現行稅制,減輕生產原料與工具上的關稅、貨物稅、間接稅,加強直接稅。

蔣中正對於劉大中等人的建議,經充分了解後,予以完全支持,政府成立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本身健康並不甚佳的劉大中,受聘爲主任委員,全力投入工作,修訂所得稅法、獎勵投資條例,創設財稅資料處理及考覈中心及稽覈組,運用資訊方式,持續加強稽徵,使得我國原本以間接稅爲主的賦稅結構,改以直接稅,作爲主要歲入來源。

財稅資料中心首臺電腦主機CDC3300型。(圖/作者丘智賢提供)

爲了稽徵直接稅,即個人所得稅,蔣中正聽取劉大中建言,購入當時還幾乎無人知道的電腦,管理賦稅資料,當時的電腦主機,儲存量只有32K,面對外界的質疑聲浪,是否浪費公帑,蔣中正批示「應照辦」、「如期完成」,充分尊重專業;改革不能光是依賴硬體,爲了扭轉原本賦稅稽徵講人情、走後門的弊病,劉大中也大量拔擢剛剛走出大學與研究所校園的青年人才,不僅讓稅務機關氣象一新,更爲之後數十年的財經建設,養成了基本骨幹,中華民國財政部更曾向新加坡、沙烏地阿拉伯等多國派出財稅顧問,成爲他國心目中的標竿。

儘管賦稅改革初期面臨許多困難,但步上軌道後,充分確保了政府的建設財源,使臺灣經濟發展得以穩定基礎,也在同一時間,蔣中正又決心推動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並開始高速公路、鐵路電氣化、臺中港等重大建設,拚經濟,當然需要良好的人才與基礎建設,蔣中正念茲在茲建設三民主義模範省的企圖心,還是基於爲了實現孫中山建設中國遺願的強烈責任感。

大概沒有任何編劇,可以摹寫出蔣中正漫長而戲劇性的一生,他既成功統一中國,又成爲世界領袖,但所經歷的重大挫折與失敗,也世所罕見,心思虔誠的蔣中正並未輕易放棄,而是用畢生的努力,試圖爲國家走出一條新路,在他逝世後未久,身受絕症所苦的劉大中,選擇服食安眠藥辭世,劉大中對於蔣中正的知遇之恩,以生命回報,更讓所有的民衆繼續分享經濟建設的成果。

在多數民衆都希望政府好好拚經濟的今日,回顧蔣中正推動改革的歷程,體會政治人物應有的責任感,當對今日深有啓示。

(作者爲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