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國民黨的青年瓶頸(練鴻慶)
國民黨舉辦「網紅青年營」。(趙婉淳攝)
一位參加國民黨「網紅青年營」的不具名網友,批評營隊過程。筆者可以理解,爲什麼許多年輕人對國民黨失望,但這位不具名網友則稍有不同。
年輕人對政治有想法,纔會來參加政黨活動,會想建議主事者,「這樣做,那樣做,年輕人才有感」。這些建議是對的,但政治是各種意見的平衡,讓年輕人有感的事,其他族羣不見得認同。
國民黨雖然遜,但也不至於遜到,不知道年輕人要的是什麼,只是不見得能把不同的意見整合在一起,所以有時會讓年輕人覺得「給你建議了也不用」。
而網紅青年營,既然聽衆都是對政治有企圖的人,講者分享自己的從政心得,希望年輕人少走冤枉路,這樣有不好嗎?
真的要談國民黨重用年輕人的瓶頸,國民黨的政治人物,當然也想要「重用年輕世代」,但十位年輕人,可能有十一種不同的意見,「老闆」最後還是隻能用自己的主觀,去選擇一位「最好的年輕人」。選出來的人難免同質性高。
而民進黨的年輕幕僚,是從小仗開始打,就像美國職棒,從1A開始磨練,一步步晉升2A、3A,有一天打進大聯盟,他們就有可能是羅文嘉、趙天麟,或者高嘉瑜、林淑芬。
民進黨的老闆,有實戰的結果可以印證年輕人的能力,就不會有幕僚跟老闆「很像」的問題。蔡英文敢去被波特王「撩」,筆者看到的不是好笑,而是蔡英文對她幕僚的信任。
民進黨的政治幕僚是真的有決策權,應該要調整的是對技術官僚多點尊重;而國民黨要讓年輕世代有所發揮,則要讓幕僚有更多「以戰代訓」的機會,是真的有參與決策,而不是搖旗吶喊而已。
朱立倫栽培出葉元之、江怡臻兩位議員,現在的發言人凌濤也獨當一面;江啓臣的幕僚鄭照新、張智瑋、何志勇也承擔重任,只是到目前爲止,他們的優秀幕僚只能說是國民黨的「亮點」,而不是一種現象。
民進黨的幕僚,可以派系爲單位,在行政與立法、中央與地方之間輪轉,既增加了歷練,也有升遷的希望;國民黨的幕僚基本上還是跟着老闆打轉,沒有建立起一個機制,這實在是非常可惜的事。
最後回到這位不具名網友,他批評國民黨的營隊,只想着要「反攻民進黨」,呃,制衡執政者不是天經地義的嗎?國民黨內理念或有不同,但對民進黨「看不下去」絕對是所有人的共識。
放大到臺灣社會,「討厭民進黨」的也是比「支持國民黨」多出不少。如果覺得民進黨做得不錯,來看其他在野黨,自然都是格格不入。(作者爲政治幕僚)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