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當選舉聲量正被協同操作?(黃丙喜)
2024總統暨立委選舉倒數。(示意圖,中時資料照合成)
「贏得選舉,主因是多數人投票反對某個人,而非贊同某個人。」美國幽默作家亞當斯說的這個選舉現象,在仇恨、厭惡被社羣媒體高度操作的當下,極可能也發生在臺灣總統大選和立委改選上。
如果明年元月兩項選舉的結果是,全臺那些關心人民的政治家,因爲他們都不太會募款和養網軍,結果在選戰中大部分敗給了會砸錢大肆宣傳的對手。你不會憂心嗎?
根據AI人工智慧對於藍白合破局前後約半個月的假消息追查,發現利用假消息攻擊對手的力道和頻率,明顯地和政黨及其背後財力的大小呈正相關。這些被特定利益收買的社羣媒體正像「中央廚房」一樣,日夜利用假帳號,隨時發出假消息,以蠱惑社會或迷亂人心。
這種把選舉當「財務利益極大化」的政治投資,不論在國內外,人民最後都要爲此付出代價。想想如果是你,花了上千萬、億元去選上立委,但4年的薪水只能領回千萬,這種買賣你會做嗎?你不會想業外收入嗎?至於選總統的花費動輒10億起跳,對給你政治捐戲的大金主,你不會想投桃報李嗎?
這種政商利益的交換正發生在選舉假訊息的協同操作上。這些假消息明顯地呈現在對參選人及政黨的立場差異上。這種假聲量的大小,變成民調的風向球,不查真相的輿論又隨之起舞,各有立場的傳播媒體再各取所好,如此負面循環,社會大衆普遍不察,政府樂得在其中坐樁,視而不見,甚或暗自加碼。
聲量平權是歐盟等國際組織近年關切的焦點,也運用AI等先進科技保持密切追蹤。問題是,現在的假訊息也多是AI生成,加上傳遞又多透過跨國社交平臺,即使被追查出來,假訊息已經繞了地球好幾圈,負面影響也早形成。提早警示嗎?在政治、宗教和意識型態領域,愈提反而可能愈糟糕。
社交平臺本身經常立場鮮明,造成聲量平權註定不公平,且在文章可被大量洗版下,聲量大於真相是既存的事實,在選戰的認知作戰中,未來也可能是信者恆信。
境外媒體對臺灣總統大選消息也在協同操作,不少手法很技巧,先影片,再議題,降低人的防禦心理。AI科技、司法制度固然是防制假消息亂流的利器,公民的民主修養和媒體素養則是對抗假消息發酵的基石。
大選當前,假消息滿天。社會大衆如何看破它被協同操作的迷障呢?首先是看資訊那裡來?它是有公信力的平臺嗎?非利益團體的附屬組織嗎?其次是評論和民調出自那位人士或機構?專業品質和職業倫理可被肯定嗎?
再來是問卷設計和抽樣調查是如何進行的?它的客觀性、中立性可被尊重嗎?最後是誰可能從中得利?公衆或私利?
在社羣媒體看到選舉有關的消息,大家先用上述四道關卡過濾一下吧!別再隨手亂傳了。
(作者爲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