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豪邁出手125億,背後的醫療健康生意經
2023年末,上海萊士的一紙公告,將這家血液製品龍頭企業,與家電巨頭海爾集團聯繫在一起。
根據公告,海爾集團計劃以總價125億人民幣,收購國際血液製品巨頭基立福(Grifols)所持有的上海萊士20%股份,共計獲得26.58%的表決權。這筆交易預計於今年上半年完成。
“此次戰略合作的達成將在製備、診斷等環節加深盈康一生的佈局,完成其血液生態產業鏈佈局。”海爾對良醫財經表示,“交易完成後,海爾將支持上海萊士繼續加大研發投入,運用物聯網場景解決方案來優化供應鏈管理,並利用自身在智能製造、精益管理和公司治理等方面長期積累的優勢賦能上海萊士。”
這並非海爾集團首次投身大健康項目。
成立近40年,海爾集團早在2005年就開始推進在大健康領域的跨界。這一年,海爾生物應運而生,以低溫儲藏爲方向,開始探索大健康領域的廣闊版圖。此後,通過併購的方式,海爾將盈康生命納入自身的版圖。
從家電企業到大健康行業,海爾集團創始人張瑞敏早已道出轉型背後的秘密,“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中國家電企業快速增長之路已經不再,隨着行業逐漸碰觸到天花板,家電企業都在尋找第二增長曲線。與其說是併購“血王”,更不如說,是爲自身“輸血”。
⚕️ 主筆/慕荷
✂️ 文章架構師/ 立立
出品/ 良醫財經
01
125億
海爾拿下“血王”
2023年12月29日,海爾集團宣佈,擬溢價17.6%收購基立福所持有的上海萊士20%股份。
上海萊士並非是“無名之輩”,這家1988年就已經成立的中外合資血液製品大型生產企業,因爲在血液製品行業的龍頭地位,上海萊士也被外界稱爲“血王”。
根據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末,上海萊士總資產319.12億,淨資產298.22億,其中存貨33.68億,商譽47.03億;2022年,上海萊士實現營業收入65.67億,實現淨利潤18.73億。
東吳證券預計,2023年,上海萊士全年營業收入有望達到76.91億,自身血液製品業務佔比約爲55%。其中,靜丙收入增長最快,預計2023年代理基立福白蛋白的收入佔總營業收入的 44%,達到33.63億元。
這樣一家收入達到70餘億的頭部項目,爲何選擇被併購?
市場猜測,這也許跟基立福近幾年業績不佳有關。2018年,上海萊士因爲在股票市場投資虧損20億,股票遭遇連續10個跌停。爲了挽回局面,2020年2月份,上海萊士選擇了和國際血液製品巨頭基立福“合作”,上海萊士收購基立福旗下子公司GDS45%的股權,作爲代價,基立福拿到了上海萊士26.2%的股權。
基立福成爲上海萊士實際控制人後,上海萊士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取得了快速的增長,但是其產品的毛利率和淨利潤率卻在不斷下滑。同花順數據顯示,2020年,上海萊士毛利率爲61.98%,2023年三季度末,這一數據下降至41.92%;淨利潤率方面,也由47.75%下降至30.08%。
上海萊士需要新的引擎來驅動業績的增長。
但對於佈局大健康領域的海爾而言,上海萊士,卻是一筆好買賣。
根據市場測算,此次交易上海萊士總估值625億,對應約26倍的動態市盈率。A股市場中,天壇生物、派林生物等直接競品公司的動態PE也都在40倍以上。
從產出看質量,2022年上海萊士噸漿產量約爲13611瓶,同期博雅生物噸漿產出約10252瓶,派林生物約爲10102瓶,上海萊士的噸漿利潤大約110萬,而華蘭生物與天壇生物分別只有79萬和59萬。
有着頭部的能力,但從估值看,上海萊士卻相當划算。對於海爾集團來說,這筆交易無論怎麼看都是值得的。
02
40年創業史
青島家電大王尋找新增長
進入2024年,海爾集團開啓了第40年創業時間。
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家電產業還在出發的早期階段,消費者還需要還需要拿票排隊購買。誰家能有一臺電視機絕對在街坊四鄰中異常“有面兒”。
彼時,冰箱還是個稀罕物件,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只要有貨,必定能銷售一空。電影電視劇作品中,拿着“電器票”排長隊的一幕時有上演。
當時的中國家電產業並不發達,很多廠商也都是國營單位重新出發。大多廠商都擁擠在“貼牌”的代工賽道。這個不算好聽、甚至略顯低端的製造模式,卻有着極其豐厚的油水。根據從業者反饋,彼時家電代工行業利潤或在5%以上。這對中國大部分剛剛起步的家電廠商來說,具備不小的誘惑力。
面對巨大的利潤和市場的需求量,相關廠商擼起袖子加油幹,產量突破新高。作爲衆多廠商的一員,海爾集團創始人張瑞敏提出了“要麼不幹,要幹就幹第一”,並嚴抓質量。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是,一位用戶來信反映海爾冰箱有質量問題,張瑞敏讓員工用大錘親自砸毀76臺有缺陷的冰箱,砸醒了員工的質量意識。此後這把大錘還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收藏爲國家文物;文物收藏編號爲:國博收藏092號;文物命名是:1985年青島(海爾)電冰箱總廠廠長張瑞敏帶頭砸毀76臺不合格冰箱用的大錘。
1999年,在其他廠商還在忙着貼牌代工之時,海爾把工廠開到了海外。
這一年海爾在美國南卡來羅納州,計劃建造一座規模宏大的製造基地。這是當時中國企業在海外最大的一個投資項目:總佔地面積700畝,年規劃產能50萬臺(冰箱),僅僅建成這個超級工廠便要分六期實現.......
也就是憑藉這樣的精神,隨着市場需求逐漸減少後,消費者開始關注產品質量,憑藉差異化的選擇,海爾脫穎而出。
通過數十年的積累,海爾成爲中國家電廠商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可以說,一部海爾創業史,半部中國家電成長錄。
時代的浪潮不斷向前涌動。
家電產業不斷迭代升級,一部分缺乏創新的企業逐漸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這一進程中,海爾除了在製造方面不斷創新,也開始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03
跨界大健康
三家項目在手
據海通國際分析師介紹,醫療大健康賽道更準確的表述是醫藥與健康護理賽道,是圍繞藥品、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形成的生產、銷售、消費產業鏈,如創新藥、疫苗的研發,醫療器械硬件開發,大衆體檢和醫療外包等服務,都是這一概念的泛化。醫療大健康賽道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加之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爲這一賽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對於海爾而言,從家電製造到醫療大健康,也是產業拓展。
從產品看,冰箱是海爾集團的出發角度,也是核心產品。以此爲方向,海爾在2005年成立了海爾生物,主要研發生產低溫存儲類設備,產品覆蓋-196°C 至 8°C 全溫域。這一產品技術打破國外壟斷,突破生物醫療低溫技術。
這可能是海爾對醫療大健康行業最早的試水。
從 2013 年到 2017 年,海爾生物開拓海外市場,躋身全球前三生物醫療低溫存儲公司,併成功入選世界衛生組織採購目錄。如今,面向醫藥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生命科學用戶和醫院、疾控、血站、基層公衛等醫療衛生用戶,海爾生物提供以智慧實驗室、數字醫院、智慧公共衛生、智慧用血等爲代表的數字場景綜合解決方案。
2019年,海爾生物登陸科創板。藉助物聯網等大熱資本風口的造勢,海爾生物一經上市,股價暴漲。截至發稿,市值爲120億人民幣。
可能是有了海爾生物的成功,海爾順着生物醫療大健康之路,開始試圖複製過去的成功。
此後,海爾集團收購了盈康生命。
盈康生命成立於1998年,是一家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設備綜合服務商和腫瘤醫療服務運營商,公司主要業務包括醫療服務、醫療設備等,公司旗下擁有四川友誼醫院、蘇州廣慈腫瘤醫院和重慶華健友方醫院三家醫院。
海爾着力佈局大健康產業賽道,打造了“盈康一生”大健康生態品牌,並將兩家上市公司海爾生物和盈康生命納入其中。從業務上看,盈康一生致力於高端科研設備、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解決方案的研發、生產及應用,在血漿血液成分採集、存儲、製備、冷鏈運輸及臨牀應用等領域已形成產業生態。
海爾告訴良醫財經,盈康一生和上海萊士在產品、市場和產業鏈等領域能夠有效聯動,戰略入股上海萊士進一步完善了盈康一生的血液產業鏈佈局,長期看,將提升海爾在醫療健康領域的綜合能力。
海爾表示,完善血液生態產業鏈佈局是從健康需求的角度出發。盈康一生和上海萊士在產品、市場和產業鏈等領域能夠有效聯動,長期看,將提升海爾在醫療健康領域的綜合能力,未來以更好、更安全的產品滿足社會對高質量血液製品的迫切需求。
在國際市場上,家電企業跨界醫療健康賽道並取得成功的例子屢見不鮮,諸如西門子、通用和飛利浦等俱是個中翹楚。以西門子爲例,其生產的CT機、X光機等醫療影像設備,至今代表着國際先進水平,是國內同類企業追趕的目標。
據西門子醫療發佈的2023年財報(財務年:2022年10月1日-2023年9月30日)顯示,2023財務年期間,西門子醫療實現營收216.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698億元;其中中國地區實現營收28.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20.8億元,剔除匯率影響,同比增長7.1%。相較之下,萬東醫療在2023年1-9月實現營收約9.3億元。
而在國內,諸如海爾集團這樣從家電企業轉型醫療健康產業的也不在少數。
比如,美的控股的萬東醫療主要從事大型醫用影像設備的研發、生產製造以及銷售和售後服務,主要業務單元包括核磁共振產品、CT產品,以及用於心腦血管、外周血管等造影檢查及介入治療的DSA設備等。
業內投資人告訴良醫財經,“家電產業是傳統制造產業的一環,對於家電企業而言,轉型醫療器械,從邏輯上行得通,且有海外成功者的範例,此外還能給集團企業帶去第二增長曲線。”
上述投資人直言,“醫療器械的市場較大,且產品毛利相比於家電高出不少。尤其是一些核心醫療器械產品,動輒千萬價格。相較之下,家電市場競爭充分,掙得都是低毛利的辛苦錢。”
盈康生命旗下全資子公司瑪西普自主研發的伽瑪刀設備打破了國外壟斷,爲我國醫療體系抗擊腫瘤提供了“尖刀利器”目前其國內市場份額保有量排在第一,隨着政府鬆綁伽瑪刀等大型設備的採購政策,國內醫院伽瑪刀規劃數量有望進一步增加。
張瑞敏曾表示,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隨着家電產業迎來瓶頸期,中國家電企業需要新的業務增長點和利潤支撐,向“域外”擴張幾乎成爲企業達到一定規模後的必選之路。
04
良醫財經的思考
大健康這步重要棋,給海爾帶去一個新的可能
海爾集團一路走來,已經有40年時間。從家電,到醫療健康的轉型,也映射了整個家電行業的興衰變化。
據Wind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家電產品的平均毛利率爲33%,而醫療設備的毛利率能達到80%以上,醫療健康業務板塊具有極大的想象空間。
如今,家電產業已經進入存量競爭,頭部家電企業不斷創新,推出更具備性價比、更符合消費需求的家電產品,但入門門檻較低、不斷下壓的價格,使得家電產業的發展空間不斷縮小。
相比之下,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門檻更高、且市場更爲廣闊。近幾年,科創產業的崛起,讓這類項目得到了較高的市場溢價。醫療健康產業,將成爲海爾集團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重要一步棋。
有廣闊的市場格局、有較高的入門標準、有着資本市場的較高估值溢價,海爾集團的大健康之路,僅僅是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