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馬斯聰明反被聰明誤,以爲以色列人質是張王牌,其實是道催命符

加沙衝突已經持續一年,加沙衛生部稱衝突已經造成4萬多平民死亡。比這個數字更冰冷的是加沙悽慘的現狀。

大部分房屋被炸爲平地,基礎設施全部被毀。老百姓流離失所,難以果腹。爲了躲避戰火,人們被迫一次又一次地搬遷。現在的加沙無異於人間地獄。

哈馬斯的日子也不好過,領導人哈尼亞被暗殺,接替者辛瓦爾也東躲西藏不知所蹤。現在加沙基本上已經進入治安戰階段,哈馬斯武裝人員只要一露頭就會被打。

去年哈馬斯發動的阿克薩洪水行動,被支持者稱爲英勇抵抗。但不論站在哪種立場都無法否認一個事實——哈馬斯根本沒有與以色列對線的實力,軍事上他們沒有任何勝算。

這種情況下發動襲擊,無異於飛蛾撲火,但爲什麼哈馬斯卻執意要發動這場戰爭?覆盤這一年的戰爭,哈馬斯其實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犯了三大戰略性誤判,導致瞭如今的慘狀。

第一、以色列無法團結

阿克薩洪水行動之前的以色列其實非常分裂,內塔尼亞胡在年初推動司法改革,簡單地說就是限制司法權,擴大議會和政府的權力。甚至賦予議會推翻最高法院裁決的權力,且法院不得對內閣和部長的決定進行審查。

此舉引發大規模抗議,不僅反對黨參加,各個行業都有人站出來反對。以軍的精銳部隊和情報機構的一些單位也參加了抗議,比如有鐵錘之稱的以色列空軍第69中隊40名預備役飛行員,有37名宣佈拒絕參加演習,抗議司法改革。

這場風波持續到哈馬斯發動襲擊前,使內塔尼亞胡威信大降。不僅造成了社會撕裂,也浪費了大量資源,使許多單位陷入停擺狀態。外界一致認爲,正是這次內耗導致情報部門放鬆了對哈馬斯的監控,所以未能提前發現哈馬斯正在策劃襲擊行動。

司法改革不僅引發內部抗議,國際上的猶太人羣體也在西方主流媒體上刊登整版廣告,對以色列政府進行譴責,認爲“猶太人唯一的國家正面臨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機”。

美國的猶太人還推動這一問題進入國內的政治議程,民主黨內部一些人要求華盛頓對以色列採取批判立場,如果以色列強行推動司法改革,就切斷財政支持。迫於內部壓力,拜登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態,希望以色列政府放棄司法改革。

對此,內塔尼亞胡強硬迴應稱,以色列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哪怕最親密的盟友也不能干涉以色列人民的選擇。毫無疑問,雙方已經產生裂痕。

哈馬斯也正是抓住這個機會,決定發動襲擊。一方面,以色列國內無法擰成一股繩,反對派必然會出來阻擊內塔尼亞胡,很難就重大事件達成一致。另一方面,以色列與美國產生裂痕,使其難以獲得外部支持,軍事能力將會受到很大限制。

所以,以色列只會進行有限的反擊,大概率不會把戰爭推向加沙。

事實證明這是哈馬斯的戰略誤判。襲擊發生後,內塔尼亞胡很快便組建了包括反對派在內的戰時內閣,社會各界團結一致支持政府。大量在國外務工的人員也響應號召,回國加入軍隊,以色列在短時間內便動員了70萬預備役軍人。

以色列持續在媒體上播放哈馬斯襲擊時的殘暴畫面,西方國家紛紛對哈馬斯進行譴責,並一致支持以色列進行反擊。美國也轉變立場,大力支持以色列,第一時間便送來了大批援助,截至目前軍援已超過179億美元。

第二、以色列不敢進加沙

據以軍抓捕的哈馬斯俘虜供述,哈馬斯高層不認爲以色列會對加沙發動大規模攻勢。爲何會有這種想法呢?

在開戰的前20分鐘,哈馬斯向以色列境內發射了5000多枚火箭彈。目的是讓以色列的“鐵穹”防空系統飽和,無法攔截,以造成更多的人員殺傷。但以色列也早已經意識到鐵穹的這一缺陷,修建了大量的避難所,哈馬斯的火箭彈攻擊其實並未造成太大傷亡。

與此同時,1000多名武裝分子,乘坐各種交通工具快速向以色列縱深推進。他們的設想是在以色列境內儘量久地消耗,進行人員殺傷,讓以軍意識到想消滅哈馬斯並沒那麼容易,從而不敢輕易開入加沙。但以軍只花了幾天時間便將境內的哈馬斯全部肅清,同時在加沙邊境集結了大軍,速度遠超哈馬斯預期。

在以色列準備進入加沙時,哈馬斯開始大肆宣傳加沙的地道。據媒體報道加沙的地道長達500多公里,甚至超過了倫敦和香港地鐵的總長度。以軍如果進入地道,只能依靠輕武器戰鬥,將處於與哈馬斯同一水平,無疑會付出極大的傷亡。

但事實證明,哈馬斯的地道絕大部分是避難所,或者用於地下交通,並不具備戰鬥功能。以軍並未被地道嚇倒,他們也不需要進入地下戰鬥,只要派無人機進入查看,沒有人後直接炸燬即可。

據以色列繳獲的文件顯示,哈馬斯人員收到的指令是“儘可能多地殺人,然後抓走一些人質作爲未來談判的籌碼。”突襲當天,哈馬斯一名領導人便告訴半島電視臺記者,已經俘虜了足夠多的人質,足以讓以色列釋放其監獄中的所有巴勒斯坦囚犯。

人質無疑是哈馬斯手中的王牌,據說有專家建議哈馬斯用好這張牌,哈馬斯確實也用得很好。關鍵時刻,哈馬斯釋放了一批老病人質,達成了一段時間的停火。後續又利用談判,不斷拖延戰爭進程。還時不時公佈消息稱人質受傷或死亡是以軍轟炸造成,導致人質家屬不斷向政府施壓。此外,辛瓦爾附近也關押着人質,使以軍不敢貿然轟炸。

其實,哈馬斯還有另外一張王牌——加沙的老百姓。網上流傳出來的大量視頻顯示,哈馬斯武裝人員從未穿過軍裝,以軍很難精準區分目標是平民還是哈馬斯人員。再加上加沙人口密集,轟炸經常導致平民喪生。這導致以色列在國際上廣受批評,最近法國總統馬克龍還呼籲對以色列禁運武器。

哈馬斯原本的設想是利用人質和平民傷亡製造輿論,壓迫以色列達成妥協,保持對加沙地區的控制。但內塔尼亞胡的強硬程度似乎超過了他們的預期,即便批評再猛烈,他也不肯絲毫讓步。

人質不僅未能羈絆以色列,反而成了內塔尼亞胡團結各派勢力,堅持一直打下去的藉口。只要哈馬斯不放人,以色列就會一直打下去,人質實際上成了哈馬斯的催命符。

即便出現人質傷亡,也未打消內塔尼亞胡的念頭,畢竟這場戰爭已經導致數百名以軍死亡,遠超人質數量。如果半途而廢,內塔尼亞胡根本無法對這些軍人家屬以及國內的支持者交代。

第三、盟友會下場幫忙?

以軍在汗尤尼斯行動時曾繳獲過一批哈馬斯高層的文件,其中辛瓦爾寫給部下的信中稱:“我們收到了抵抗軸心將參與偉大解放計劃的承諾。”

在其他文件中,他也反覆強調這一點。按照行動計劃,哈馬斯將與真主黨一南一北並肩作戰,而幕後大哥伊朗也會全力支持。試想一下,如果這種局面真的實現,還真夠以軍喝一壺的。

事實上,真主黨確實在邊境集結了15個營,但他們似乎並不知道哈馬斯發動襲擊的具體時間,又或者想讓哈馬斯展示一下自己的攻擊規模,以及能達到何種效果,再視情況進行攻擊。總之,真主黨並沒有第一時間下場,從而貽誤了戰機。

以軍迅速反應過來,在邊境進行了嚴密監視,真主黨再也找不到越境襲擊的機會。從10月8日起,開始在邊境零星地發射火箭彈,或者用反坦克導彈襲擊以軍的工事和裝備。

真主黨的襲擊非常剋制,他們並不想把事情搞大,但同時又能對伊朗和哈馬斯交代。只是襲擊發生後,以色列也定點清除了真主黨一些中層指揮官,雙方衝突日益升級。直到真主黨在一起火箭彈襲擊中炸死了以色列10多名兒童,以色列終於痛下決心,把攻勢向北轉移。

但總體上看,真主黨的攻擊只能牽制部分以軍,對哈馬斯的幫助極爲有限。而紅海沿岸的胡塞武裝只能喊喊口號,在海邊打幾艘商船,更難以提供實際性幫助。所謂的10萬遠征軍,也只在某些網絡上出現過。

由於地理原因,老大哥伊朗對加沙的戰事也只能望洋興嘆。不僅如此,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去伊朗參加總統就職典禮,還莫名其妙地被暗殺了。

伊朗雖然發動了大規模報復,但只是略表意思,提前通報了美國,使以色列有充分時間準備,最後只有兩枚導彈落入以色列,根本未造成實際性傷害。這也表明,提供點武器援助還可以,伊朗並不願意親自下場。

如果伊朗直接下場,哈馬斯或許能堅持更長時間,甚至逼以色列妥協。但伊朗不下場,哈馬斯根本沒有任何勝算。也許盟友纔是哈馬斯最大的底氣,但這也是他們最大的錯誤,根本不應該輕易相信伊朗會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