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重磅:解析解放軍在南海戰勝美軍的法寶:戰顱系統(譚傳毅)

大陸《央視》播出解放軍電戰機畫面,可以明顯看到機翼下的電戰吊艙。(圖/央視截圖)

最近網上流傳一個段子:「(6月30日),中美兩軍在南中國海展開了一場過去從未有過的、面對面的、驚心動魄的電子戰的較量,在這場軍事鬥爭中,解放軍大獲全勝!」

事實上在此之前,中美兩軍已經進行了無數次的電子戰較量,只是官方沒有報導。此次是因習近平簽署通令給解放軍海軍航空兵92950部隊記一等功,引發大家關注。92950部隊是個海軍電子戰部隊,解放軍海軍如何打敗美軍,值得深挖。

解放軍海軍電子戰獲勝只是表象而已,深層原因是解放軍所擁有的人工智慧(AI)軍事化的能力遠超美軍!2023年7月15日,官媒澎湃新聞首次公開解放軍AI決策輔助系統「戰顱系統」,揭開解放軍如何克敵制勝的原因。

超強的「戰顱系統」

關於中美兩國人工智慧能力的說法不一,就算力、演算法、大數據而言,兩國各有千秋,但在AI軍事化領域、特別是在AI推理與決策能力方面,解放軍絕對遙遙領先美軍,就憑已故之國防科技大學馮暘赫教授團隊所研發的「戰顱系統」。

根據官方解釋:「戰顱系統是用於指揮、控制和管理作戰行動的系統,可以在戰場上提供實時的信息共用能力,有效地分配和調整作戰任務,優化資源配置,同時整合來自各種感測器、情報來源的數據,提供綜合的態勢感知。」

聽着很複雜難懂,說白了就是兵棋推演系統,也就是以人工智慧方式處理我方兵力、敵方兵力、有利地形、不利地形、如何埋伏、謀略等等。之前的兵棋推演總會有疏漏,而人工智慧根據已輸入大資料庫中古今中外所有的戰役,主動深入學習,然後預判現有戰況,在極短時間之內處理上萬種不同情況之後,提出決策參考。

現在解放軍演習靠的就是「戰顱系統」,並多次參加解放軍重大聯合演習,包括臺灣所熟悉最新的「聯合利劍-2024」演習,甚至於是金廈撞船事件之後,海警部門所採取的海上登臨檢查與禁限制水域常態化巡航。

別忘了,解放軍可是打游擊戰出身的,如何騷擾敵人、打就跑、不求速勝、溫水煮青蛙、多點打擊全部都在大資料庫裡面,對付臺灣的手段多得很,就看指揮官做哪個決定。常態化巡航甚至於是無人機騷擾外島,就是「戰顱系統」的決策選項之一。

現代作戰中,指揮官最大的困擾就是因組織扁平化,手裡面的兵力越來越多且雜,但是指揮官的大腦容量卻沒有因此增加。此時,我們就需要一種決策輔助系統,來幫助擴大指揮官的腦容量。

例如號稱「小總長」的作戰區指揮官手下擁有海軍艦隊、空軍飛機、地面(聯兵營)兵力包括防空、炮兵、裝甲、生化、電子作戰等,但這些兵力組建並不是將大量不同的兵力集中在一個作戰區指揮部即可。和過去比較起來,其整個作戰指揮管制系統會更加複雜,每增加一個作戰功能和任務,對整個指揮管制系統和作戰決策能力的要求就會提高一個難度。

在這種情形之下,僅僅依靠指揮官對於戰場上的各種情況做出及時的分析判斷、以及下達各種作戰指令,顯然是一個非常繁重的任務。此時我們就需要一套AI輔助決策,這個系統可以全盤分析基本作戰單元的任務、結合各基本作戰單元中每一件武器裝備功能、位置、特點等做出作戰行動判斷,並從宏觀的角度全面分析戰場和作戰走向。

作爲聰明大腦的「戰顱系統」,必須與聯合作戰體系(C4ISR)產生緊密聯繫。那麼它的具體位置在哪兒呢?當然是第四個“C”(Computing)。「戰顱系統」本身是個超級電腦,而且是具備人工智慧的超級電腦,才能夠進行超級運算,達到輔助決策的目標。解放軍賦予它一個饒富宗教的名詞:千手觀音。

「千手觀音」系統

「千手觀音」系統是中國版的C4ISR系統,該系統以電腦網路爲核心,整合了指揮、管制、通信、情報、偵察、預警功能對部隊和武器系統實施自動化指揮的作戰系統。該系統可在全方位、全高度、全角度的範圍內進行探測和打擊,其打擊精度和速度都相當驚人。

此外,「千手觀音」系統還可以同時監控2000多個目標,連接的大部分是無人裝備,如島礁上的無人機和水下的無人潛艇,結合偵察衛星,在實戰中收集數據,不斷修正。總之,「千手觀音」能夠迅速整合一個聯合作戰集羣的所有訊息,並根據不同情況和不同特點,提出戰術和技術方案、提供「人」與「機器」對抗平臺。

過去解放軍部隊的本位主義嚴重,表面上看指揮權集中在部隊指揮官手裡,其實各軍兵種各自獨立,很難整合,在指揮方面充滿了人治色彩。例如,集中是個命令,這個作戰命令是由「人」來下達:集中哪些平臺?到哪裡集中?機動路線是什麼?執行什麼性質任務?產生何種戰鬥機制?

其實這些可以交由人工智能的「戰顱系統」來執行,「人」則做最後的批准。在作戰體系之內(千手觀音)的決策,是由「戰顱系統」主導作戰,此舉不但可以解決各級指揮官之間的爭執、甚至於可以自主決策,更能統一軍權並化解軍種本位主義!

衆所周知,近年解放軍戰力發展神速,無論是航母、五代機、坦克、導彈、電子戰與網路戰或核武器。但光擁有這些武器系統,就能成爲一流軍隊、甚至於立即超越美軍嗎?當然不是如此。

因爲軍力的實際水準不是簡單先進裝備的堆積,最關鍵的是如何通過一套先進有效的系統將這些優勢整合起來,形成綜合實力。例如美海軍將其巡洋艦和宙斯盾驅逐艦訊息、預警和指揮系統升級到「基線-9」水準,並與「標準-6」導彈結合爲海上反導系統。

實際上,「基線-9」系統只是美國龐大複雜C4ISR系統的一部分,這個系統不但有效整合了美軍海陸空天潛的全部力量,還能與北約和亞太區域盟友形成互聯互通、聯合作戰。解放軍「千手觀音」的功能也是如此,只是從電子戰和網路戰的角度來看,似乎「千手觀音」還更強一些。

在南海的中美電子大戰,解放軍之所以能夠戰勝美軍,主要依靠的就是「千手觀音」和「戰顱系統」。然而光有這些沒有用,還得要有強大的電子戰能力才行。

電子戰能力

由於現代通信的無線化和網路化,我們談到電子戰,就不得不涉及網路戰。過去解放軍對於電子戰的概念還停留在古代蒐集情報,相當原始;直到2001年4月中美撞機事件,解放軍憑空獲得1架美軍EP-3偵察機,這才驚覺原來現代電子戰還包括電子偵察、電子對抗、電子干擾和電子防禦等領域。

電子對抗是指作戰雙方利用電子設備所進行的電磁頻譜鬥爭,其目的是削弱、破壞敵方電子設備的使用效能,以保護己方電子設備並能得到充分發揮,具體手段包括雷達對抗、無線電通信對抗、光電對抗等。電子對抗是現代戰爭的重要作戰手段。

這大大的刺激解放軍開始向真正電子戰方向前進。經過20年的努力,解放軍終於組建一支功能強大的電子戰部隊,例如空軍擁有殲-16D電戰機,海軍這次獲獎的92950部隊隸屬中國海軍航空兵,這支部隊主要裝備艦載機、高新系列特種作戰飛機,還有815型電子偵察船等等。

千萬不可小覷815型電子偵察船,它不但能防禦美軍電子偵察船和EA-18G電戰機對其的電子攻擊,還能夠對其切斷、干擾美軍C4ISR系統電子信號和戰術數據鏈、並施放假訊息甚或病毒。值得注意的是該艦所揹負的3個大型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天線,本身不但是個大型探測器,更是進行電子戰的利器。

由於該艦雷達功率夠大,能夠直接對準對手電子信號源大面積發射大功率電磁波,燒燬對手電子元件,也就是現成的微波武器。殲-16D也具備類似功能,而且各種電子作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搞得美軍非常被動。不只是815型電子偵察船,052以及055級驅逐艦雷達也具有微波電子戰功能,這得歸功這幾年解放軍在雷達領域的大幅進步。

在空中方面,目前最大的短板就是載體。高新特種作戰飛機載體都是老舊的運-8和運-9運輸機改裝,飛行速度慢、滯空時間不足。儘管如此,從高新-1號發展到12號,可以看出解放軍電子作戰實力:

高新-1:運-8CB綜合電子對抗機

高新-2:運-8JB海軍電子情報收集機

高新-3:運-8G電子干擾機

高新-4:運-8T空軍戰場指揮通訊機

高新-5:運-8W空警200預警機

高新-6:運-8Q空潛200海軍反潛巡邏機

高新-7:運-8XZ空軍心理戰飛機

高新-8:運-9JB海軍綜合電子戰飛機

高新-9:運-9XZ空軍心理戰飛機

高新-10:運-9W空警500預警機

高新-11:運-9G電子干擾機

高新-12:運-9Z空軍綜合電子戰飛機

在美菲軍事合作期間,解放軍航母山東號迅速介入,出動了運-9電子戰飛機,而美國則緊急調動了RC-135電子偵察機和EA-18G電戰機。雙方在南海上空展開激烈的較量,經歷長達12個小時的對峙,據聞整個呂宋島上的電子設備全部「當機」,美軍選擇撤退,而解放軍則掌握了南海上空的電磁控制權。

中美兩軍演練了全套的電子偵察、電子對抗、電子干擾和電子防禦,最後,美海軍羅斯福號航母選擇撤出菲律賓戰場。

結論

作爲一個世界強國,解放軍已經不像過去一樣保守、點到爲止,過去的韜光養晦,實因解放軍能力不足,只能如此。

經過20多年的努力,解放軍已經煥然一新,對於領土主權問題例如南海、釣魚臺和臺灣若繼續韜光養晦,問題將永遠無法得到解決。

特別是在臺灣問題上,既然已經走到今天這個地步,那就不會消停。「戰顱系統」和「千手觀音」系統既已啓動,若臺灣方面仍堅持臺獨立場,妄圖以人力對抗聰明機器,恐怕下場不會太美麗。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法國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