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警惕!中華民國正從「臺灣化」轉向「臺獨化」(柳金財)
2023國慶主視覺曝光,因又沒有「中華民國」4字而引發批評。(中時資料照,黃婉婷攝)
蔡英文總統執政最後一年的雙十慶典主題,仍延續2022年引發諸多爭論。今年爲「2023 TAIWAN NATIONAL DAY」,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競選辦公室直批,整個雙十主視覺看不到「中華民國」非常荒謬,質疑民進黨政府是不是在向國際社會宣佈「中華民國」已不存在?事實上,無論是賴清德從政或民進黨發展過程,皆是臺獨訴求逐漸顯化過程,中華民國從「來」、「到」、「在」及「是」臺灣,這可謂從「臺灣化」斷裂成「臺獨化」歷程。
所謂「臺灣化」係指中華民國的「在地化」,雖強調臺灣主體性,但不會界定臺灣爲主權獨立國家,兩岸具歷史淵源及主權、領土方面具重疊主張,中華民國仍屬「中國之國」。至於「臺獨化」係指,將中華民國國號加以工具化、形式化,借殼上市,認爲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切斷兩岸臍帶關係、在主權及領土議題上採取「分割論」,拋棄「國家同一性」原則,中華民國成爲「臺灣之國」。換言之,屬於「一國內部屬性」之「兩岸關係」,轉變成「互不隸屬兩國論」之「中臺關係」。
檢視蔡英文總統最近幾屆國慶演說,2020年提及4次「中華民國」、2次「中華民國臺灣」,其他大多場合則多是單稱「臺灣」計35次。2021年是110年中華民國國慶,但蔡英文強調的卻是「1949年至今72年」,計算時間是政府播遷來臺開始的年份;使用「中華民國」有9次、48次臺灣及3次是「中華民國臺灣」。2022年國慶演說論及「臺灣」51次、「中華民國」3次、「中華民國臺灣」3次。顯見這是中華民國「臺灣化」歷程。
當民進黨主席、副總統賴清德一再拋出主張「務實臺獨」,即等於「維持現狀」, 這個現狀仍宣稱「中華民國」國號,如此「務實臺獨」等於「中華民國主權獨立」。原本「臺灣獨立」與「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此爲完全截然相反的概念語詞,然在民進黨主政過程中,許多原本對立性概念變成同樣性語詞。這種混淆概念的政治代價是,導致中華民國做爲兩岸和平緩衝地帶,及保護傘功能之逐漸消失。
例如,「九二共識」是涉及兩岸關係性質,「一國兩制」則是統一後製度性安排,但民進黨卻混淆概念、偷龍轉鳳變成「九二共識」等於「一國兩制」,這利於民進黨攻擊民衆黨認同「兩岸一家親」、國民黨支持「九二共識」,標籤化藍白政治勢力傾向「親中賣臺」危險性;另臺灣社會既往承認「臺灣是中國一部分」、「臺灣與大陸皆屬中國一部分」,但不會承認「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但在民進黨及賴清德界定中「中國」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長期以來,民進黨在主張臺灣獨立、中華民國及臺灣正常國家運動路線,一直處於搖擺不定。同時保有「一黨綱兩決議文」,雖具有「選票極大化目標」策略思考,但卻以分化國家認同及降低臺灣社會團結爲代價。1991年《公投臺獨黨綱》、2007年《正常國家決議文》獲取傳統、激進獨派支持,說服選民將「法理獨立」、「正常國家」變成長遠努力及終極目標。
而民進黨及泛綠選民最終投票取向,頗具「大局意識」及「下架國民黨」共識,即是運用《臺灣前途決議文》,拉攏中間選民及淺藍淺綠支持者,宣稱依據憲法中華民國爲臺澎金馬國號。「一黨綱兩決議文」所揭櫫目標南轅北轍,看似充滿「矛盾對立」,實則是一種「辯證統一」達成「歷史性妥協」。
民進黨政府所公佈雙十節主視覺,完全沒有提到「中華民國」,甚至使用「2023臺灣國慶日」,顯然在雙十節慶典中傳統「中華民國」意象被消融。在蔡英文歷屆國慶演說中,論及臺灣次數越來越多,提及中華民國的次數則是越來越少。近來賴爲獲取中間選民選票,從倡議「和平保臺」、到「維持現狀」、「四大和平支柱」,一再宣稱沒有宣佈獨立、變更國號的必要,藉此形塑其爲兩岸和平促進者、兩岸關係「穩定者」角色。
賴清德一再宣稱沒有所謂「臺獨路線」,臺灣已經獨立是主權獨立國家,沒有變更國號及宣佈獨立必要性;賴不僅宣稱支持蔡所倡議「維持現狀」,也認同「兩岸互不隸屬論」;然更甚者,賴主張「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蔡最多隻是提及「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兩岸關係不是外交關係」。相對於「維持現狀論」,賴所主張「務實臺獨論」更加偏離,成爲一種「隱性臺獨」、「實質臺獨」及「柔性臺獨」,助攻將中華民國從「臺灣化」一步步往「臺獨化」推進,這將提高維護臺灣安全的風險係數。
(作者爲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