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國民黨捍衛中華民國 不搞「暗獨」?(王昆義)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反駁「暗獨」說法,他強調國民黨的核心使命,就是要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和憲政體系,保障臺灣社會的自由、民主與開放,和臺灣人民站在一起。(趙婉淳攝)
2月12日,中國《人民政協報》記者高楊發表了一篇《促統必須同時和島內「兩股」勢力作鬥爭》的署名文章,內容指出當前破壞和分裂「祖國」的人,一股是目標爲實現臺獨的民進黨「明獨」勢力,另一股則是表面上堅持一箇中國,實際上卻勾結美、日等國際反中勢力,以「反共」之名行反中的國民黨內少數頑固派,即「暗獨」勢力。
作者還點名藍營裡有一批像「林爲洲、陳以信」這樣公開勾結國際反中勢力,暗地裡與民進黨合流,繼承李登輝「兩國論」路線的國民黨人存在,還強調在破壞兩岸關係上,「暗獨」比「明獨」更具破壞力。
文章刊出以後,在國民黨內造成很大的震撼,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反應特別激烈,他強調國民黨的核心使命,就是要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和憲政體系,保障臺灣社會的自由、民主與開放,和臺灣人民站在一起。他說這是國民黨的基本立場,也是每位黨籍立委的天職。朱立倫還批評此文爲跋扈獨斷、處處樹敵的「戰狼」嘴臉。
朱立倫的過度反應
朱立倫的反應確實有點過頭了,大陸一篇媒體署名文章,說穿了只不過是一個記者對臺灣政治的觀察,如果國民黨內沒有文章所指稱的「暗獨」,大可不必理會。若真的有「暗獨」,那麼大陸記者的批評也沒錯,過度反應,反而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
其實該文分析,如今國民黨正在國家和民族大義方面迷失方向。尤其2020年臺灣大選失利以後,國民黨中央將失利原因歸咎兩岸路線,選擇了步蔡英文後塵,放棄堅持以一箇中國原則爲核心的「九二共識」,甚至還在立法院公開拋出「請求美國協助抵抗中共」、「臺美恢復邦交」等有着明確臺獨立場的決議案。
這些指稱都是前主席江啓臣時代所出現的現象,不必然是當前朱立倫時代的立場。只是,從朱立倫擔任黨主席之後,爲了忙補選和罷免,一直沒有在兩岸關係上多所着墨,以至於連臺灣的民衆都弄不清楚國民黨當前的路線是什麼?這樣去怪大陸記者的「戰狼嘴臉」,當然有失一個泱泱大黨的風範。
國民黨內部本土派會被大陸記者認爲是「暗獨」,其來有自。前總統李登輝在推動民主化的過程中,他就明白的說出,臺灣的民主化就是「本土化」的過程。爲了實現民主化的成果,李登輝一方面選擇跟民進黨「分進合擊」,藉由國家機器的改造,把臺灣原本五權憲法的架構,轉化成雙首長制的行政體制。另一方面,李登輝也結合「黑金政治」,把地方派系轉化成支持國民黨從威權體制解體之後,在民主化之後最大的「保駕護航」勢力。
可惜的是,李登輝推動的民主化,並沒有延續國民黨在臺灣的政權,2000年民進黨的陳水扁成了李登輝民主化的最大受益者,在國民黨分裂之下,以弱勢的相對多數贏得總統的寶座。
2008年國民黨的馬英九雖然因爲陳水扁家族的貪腐,一舉擊敗民進黨,重新贏回執政權,但是馬英九兩任之後,2016年又敗給民進黨的蔡英文。讓民進黨有起死回生的機會。
民進黨重新執政以後,蔡英文知道爲了永保政權安在,開始亮出「不當黨產」與「轉型正義」兩把利刃,不僅揮刀把國民黨砍得皮開肉綻,還可以說是殺得刀刀見骨。
2020年的總統大選,國民黨原本可以挾着2018年九合一選舉大勝的氣勢,一舉奪回執政權。但是,因爲內在國民黨初選的內亂,以及外在香港反送中的外亂,在民進黨大賣「芒果乾」之下,讓蔡英文贏得連任。
連續兩次總統大選的失敗,讓部分國民黨人開始氣餒,以爲若持續堅持「九二共識」的統一路線,國民黨將被永遠邊緣化,這纔有江啓臣擔任黨主席時不肯接受九二共識,而有向「暗獨」轉向的緣故。
國民黨需找回原初價值
事實上,李登輝當初把民主化導向本土化的操作並沒有錯,畢竟中國的土地太大,不可能沒有地方性的特色存在。只是,臺灣因爲有一股主張獨立的民進黨勢力存在,使得本土化的過程,沒法單純的導向「臺灣化」,於是當李登輝的國家改造必須依靠民進黨勢力共同完成時,本土化也開始跟「臺獨化」糾纏不清。
李登輝下臺之後,國民黨分出一小部份人轉向臺聯黨,在臺聯黨泡沫化之後,國民黨內一部分沒有跟隨李登輝脫黨去臺聯黨的本土人士,又把本土化與臺獨化混雜的幽靈,不時在國民黨內發作,所以主張改黨名爲「臺灣國民黨」者有之;主張拋棄九二共識,跟大陸進行切割者有之;近來還有人拋出「和統無望論」,這不是國民黨趨向多元性,而是讓國民黨更變成一盤散沙,看不到再起的力量。
所以,國民黨不是需要一場脫胎換骨的改造,而是應該重新找回存在臺灣社會的原初價值,若一味的跟隨着民進黨的步伐,繼續向臺獨化的方向走去,國民黨可能連「小綠」都難以存在,最後可能成爲飄散在空中的泡沫,一見陽光隨即消失。
因此,找回國民黨存在臺灣社會的原初價值,找回讓人民感動的力量,拋棄臺獨化的「暗獨」主張,纔是國民黨能夠成爲一隻浴火鳳凰的最大力量。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