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俄烏緩衝區國家的囚徒困境(蕭衡鍾)
歐盟27國領袖緊急峰會,匈牙利總理奧班抵達峰會現場,表達強力反對禁運俄國石油。(路透照片)
從2月24日開始的俄烏戰爭受到了全球矚目,除了嚴重影響全球糧食供應鏈、相互經濟與金融制裁之外,還有在主權國家概念與地緣政治糾葛的衝突。
對於烏克蘭來說,作爲一個獲得國際社會大多數國家都承認的主權國家,烏克蘭加入北約組織是國家主權訴求所在,但是在普丁或若干俄羅斯人的「大俄羅斯」思維裡,烏克蘭的主權在俄羅斯人的認知中是受到質疑的。
在地緣政治糾葛方面,俄羅斯最常提到的就是其國家的安全受到北約國家的擴張而受到減損,確實,在北約組織歷次的擴大當中,的確讓俄國傳統的勢力範圍不斷受到擠壓,顯示在地緣政治與地區衝突上「緩衝區」的必要與作用。
過去理解傳統地緣政治是從國家所處的空間環境中,將國家的綜合要素和地理連接區與相鄰的國家來看相互的影響,所以地緣政治是研究國際關係的起點,傳統地緣政治觀點的主要學說有二,一是海權論,一是陸權論,這兩個很大程度影響了歐洲安全的概念。
就此來看,地緣政治上的緩衝區,指的是在兩強之間、處於中間地帶的國家與地區就是所謂的緩衝區,就歐洲安全而言,歐陸左邊是歐盟的會員國,歐陸右邊是俄羅斯這個強大的國家。
在分析緩衝區的中小型國家在面對兩強的策略選擇上,有抗衡、扈從、避險和中立等對外策略選項,緩衝區的中小型國家在抵抗強權、與一方強權合作、與兩方強權合作、中立的軍事等距作爲等方面面臨到了某種理性選擇上的「囚徒困境」。
如果從地圖上來看,歐洲大陸的緩衝區北起芬蘭、瑞典,中至波海三國、白俄羅斯、烏克蘭,南至摩爾多瓦、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與土耳其一線,這些都是歐俄之間的緩衝地帶。
過去,歐洲緩衝區國家多采取中立的軍事等距作爲策略。然而,當過去蘇聯的衛星國都奔向歐盟和北約組織時,這一線的國家就變成非常重要的緩衝區了,特別是在地緣政治下的烏克蘭。烏克蘭向來就是俄羅斯陸權論的核心,不論是從俄羅斯的邊界或從烏克蘭的領土、人口、東部工業區和南部農業區來看,都成爲俄羅斯一個重要的勢力範圍。
以兩國交戰的傳統想法來看,第一時間就是想要直搗黃龍、然後兵臨城下籤訂城下之盟,俄羅斯在第一階段當然也做了這樣的想法,不過似乎沒有成功,所以俄羅斯調整了階段,迴歸到一個國家的現實面,那就是對於國家來說,最重要的戰略利益在什麼地方,由此決定了戰爭的發展方向。
所以俄羅斯在一開始便宣佈,其發動「特別軍事手段」是要保護烏東地區講俄語的俄裔族羣體與親俄羅斯的人民,這是最首要的。因此從開打到現在,雖然在第一個階段看起來比較像是一般軍隊的進攻,但是開戰一個月之後,很明顯的在俄羅斯國防部宣佈第一階段結束之後,便在戰略上做了一些調整,主要鎖定在烏東的部分。
迄今,不只是烏東地區,基本上在第3個月開始,戰事也延伸到了烏南地區,迴歸到了俄羅斯的戰略利益。由此可知,俄羅斯發動這場「特別軍事手段」鏖戰至今的戰略利益,就是在於烏東環亞速海、烏南環黑海,還有黑海到第聶柏河的出海口,然後再繼續往西推進到奧德薩接涅斯特河東岸的沿岸地區,並以之爲最高戰略指導原則。
至於俄軍的這個最高戰略指導原則是不是能夠達成,就看俄羅斯自己的決心,以及西方國家支持烏克蘭的決心了,這兩個決心基本上現在正在較量當中,當然,除了決心之外也要看國家彼此之間的能力較量。
儘管大規模的地面性戰爭目前似乎還沒出現在烏克蘭戰事之上,烏克蘭也表示已經收回了一些城市,不過俄軍的飛彈、炮襲等攻勢仍然不斷,烏東和烏南地區的戰事依舊持續進行,也使這場戰事的情況瞬息萬變。
(作者爲國立聯合大學助理教授,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