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從刀郎《羅剎海市》看謝長廷核廢水謬論(黃惠華)

刀郎新專輯《山歌寥哉》單曲《羅剎海市》爆紅,已創下百億以上點閱。(圖/新浪網)

歌手刀郎的新歌《羅剎海市》爆紅,這首歌歌詞,被廣泛地運用在暗諷社會怪異亂象,甚至將「羅剎海市」帶入臺灣,用來諷刺政壇假象,甚至有臺灣的網民表示,《羅剎海市》歌詞「拿來罵民進黨很貼切」。

當初這首歌引發爭論因爲這首歌「美感」的特殊性,因爲不具流行音樂普遍性的本質,卻在臺灣受到歡迎,這首歌的諷刺意境,符合臺灣政壇亂象的最佳典範。

《羅剎海市》的美學概念

中國音樂歌手刀郎《羅剎海市》爆紅,將近百億的流量,引發熱議。將近百億的點閱率,這種「數大便是美」,看在徐志摩眼中是一種「美」。刀郎專輯名稱《山歌寥哉》中的「寥哉」,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的諧音。多數人直覺,這首歌矛頭指向過去曾批評刀郎音樂的樂壇恩怨情仇有關。刀郎被歸類於非主流的流行音樂歌手,據說之前遭到排擠,經過多年在家練功,這次新專輯一推出,打趴所有流行音樂天王天后,讓許多人相當眼紅。

相信大家聽不太懂《羅剎海市》,這首歌曲風非流行音樂,不容易被大衆所接受。相較於周杰倫歌曲,這種山歌小調的流行音樂,在許多人的感知,確實不符合普羅大衆的審美標準,如果看《羅剎海市》歌詞,文學底蘊深厚,「概念」很符合文學美學,刀郎的歌到底「美」在哪?何以能觸發多數中國民衆的審美感知與情緒?

欣賞刀郎《羅剎海市》,必須採取一種微觀的、簡單的、謹慎的態度,因爲其作品還有不完整的神秘的元素暗示,包括批判、諷刺、隱喻,羅剎國不重視文采只重視外表,且「以醜爲美」,長相越是醜惡,越是身居高位,馬驥由於長相俊美而被視爲妖怪。一日馬驥飲酒,將臉塗黑扮演張飛助興,卻被羅剎國人視爲美男子,而當上了下大夫之官職。後來馬驥離開羅剎國,經由海市遇上了龍王的公主,兩人結爲夫妻的故事。

《羅剎海市》裡的相國指鹿爲馬、挪移陰陽,隨之也風涌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集體羣起造孽。例如,日本排放核廢水,臺灣官員不但支持,還將其顛倒黑白,就像是臺灣駐日代表謝長廷在臉書發文,指「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反而對身體有益」。謝長廷在2021年爲支持日本排放核廢水,鬼扯「我們(臺灣)也有三座核能電廠的廢水也是排放入海」,還說他到仙北市出差,「311地震後,世人對放射性的議題有些敏感,其實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反而對身體有益」,還舉例北投溫泉、日本玉川溫泉特有的北投石含有微量鐳,研究對健康有益。這種「以醜爲美」,把錯誤政策當良策的官員,相當不可取。

中國美學成爲一股流行風潮

中國美學特色特別強調「境界」,一種人的內心世界、靈性。達到某種境界需要運用文字力量、書寫創作能力與文化水準。

蒲松齡《羅剎海市》故事從佛經改編來,儒釋道家學說是中國古典美學思想概念,儒釋道關心理想社會的追尋。聊齋志異故事很多書生角色,這是作者本人的投射,中國古代社會當官都要通過考試,讀書人、書生的本職就是要努力唸書通過考試,在蒲松齡心靈的最高境界,當官不僅要通過專業考試,還有人品的試煉,例如孝敬父母、兄友弟恭、人與人之間的倫理,才知道如何爲百姓謀福利。

聊齋故事充滿了儒家美學思想,儒家哲學核心和諧社會,人是和平與秩序的基礎,是社會理想,這是中國特色的審美概念,儒家審美觀是隨着社會政治理論而來的,加上美與善各種相關元素綜合起來就是一種美。

即便刀郎在流行音樂與樂壇格格不入,蒲松齡的通俗小說與刀郎山歌小調,中國古典美學至今仍受到歡迎。建議多看點蒲松齡的文學作品,學習修練品格,爲百姓謀福利。

一首內地山歌小調,來到臺灣成爲受歡迎的流行歌曲,這種具有中國特色批判、諷刺、隱喻美學風格,意外結合臺灣社會亂象受到歡迎,刀郎的中國美學,也符合臺灣人的美學概念。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