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蔡麥會:共和黨的「主動」與民進黨的「被動」(周忠菲)

蔡英文過境美國會見麥卡錫,這場蔡麥會的影響是複雜的。從美國看,對外提供軍經援助,對他國領導人或美國認爲的重要人物給予「過境」、「庇護」、特殊待遇、「摸頂」、「加冕」等,是美國外交政策對外援助專案下,常用的工具。(觀察者網)

今年二月以來,麥卡錫「何時」、「何地」、「何種模式訪臺」,戲本一直定不下來,近日卻以提前證實的模式,拉開了序幕。

4月3日,麥卡錫辦公室對外發布資訊,蔡英文出訪拉美回程中,中國時間4月5日,美國時間4月6日,在美國加州過境時,美國衆議院議長麥卡錫,將率兩黨國會議員等非行政官員,與臺灣「總統」蔡英文會見。

資訊透露出這樣的特徵:

其一,美先臺隨,顯示東道主的「主動」。麥卡錫辦公室先宣佈,臺灣官方「隨後跟進」。

其二,與蔡英文去程在紐約過境,接受「世界優秀領導人頒獎」時,美方降低層級接待,對民進黨「臺獨」腔調有所管控,以及去年曾二度訪臺的前國務卿蓬佩奧等共和黨政要不出席等現象相比,蔡麥會晤,升級爲「總統層次」(「4月5日,麥卡錫將在雷根圖書館主持一場與臺『總統』的兩黨會談。」On Wednesday, April 5th, Speaker Kevin McCarthy will be hosting a bipartisan meeting with the President of Taiwan at the Ronald Reagan Presidential Library.)。

其三,臺灣民進黨「不可低估」的作用。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將受到巨大沖擊。

其四,轉移焦點。俄烏戰爭背景下,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和臺海危機,再度成爲世界輿論的熱點。

本文觀察到,已有文章從美國行政部門的態度、從麥卡錫個人的政治意圖、從美國兩黨大選進入火併階段,川普面臨牢獄之災,共和黨「勤王」等角度,對麥卡錫的言行、動機,他與蔡英文的互動配合,這場會見對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帶來的風險,中國大陸可能採取的強烈反應等,進行了分析與評估。

本文認爲,這場蔡麥會的影響是複雜的。從美國看,對外提供軍經援助,對他國領導人或美國認爲的重要人物給予「過境」、「庇護」、特殊待遇、「摸頂」、「加冕」等,是美國外交政策對外援助專案下,常用的工具。美國對此運用也十分成熟,在世界各地有各種「因地制宜的範式」。由於有美國霸權做爲後盾,美國行使這些政策工具時,往往同時追求多種目標,絕不會滿足於單一利益。

目前,拜登政府的態度,總體仍然謹慎。如蔡英文拉美行前夕,3月24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與大陸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通話。同一時間,美國國務院新成立的中國事務協調辦公室負責人,低調訪問中國,美中緊張關係出現緩解信號。其它如3月29日蔡英文出訪,原訂過境紐約時,美方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將發佈過境簡報,在簡報會前23分鐘,美方突然取消。如美方發言人對蔡英文「訪美」(visit)更正爲「過境」(transit)的「字斟句酌」,強調蔡英文是「個人行程」等。

對蔡英文「過境」美國,美國在下半場推出蔡麥會,如何看?

政治上,這可以解讀爲代表美國共和與民主兩黨「集體意志」的體現。但一個現實是,如今美國國內矛盾尖銳到極點,兩黨的重大政治分歧接近失控,拜登的支持率也從發佈國情諮文演講以來的46%,下降到了42%。因此,這種「集體意志」有多少代表性,美國第一號人物和第三號人物之間如何「鬥法」,兩黨在臺灣問題上如何「發牌」,「底牌」是什麼,共同披露哪些資訊,拜登政府與國會,拜登政府與臺灣民進黨,如何互動,互動到何種程度等,仍充滿變數。

目前展現的資訊是:中國大陸強烈反對蔡麥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再次強調,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安排蔡英文過境訪美,堅決反對美國政府第三號人物衆議長麥卡錫同蔡英文會見。中方將密切跟蹤事態發展,堅決有力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臺灣官方立場則從蔡英文過境上半場時曾表述的:「臺灣是兩岸關係中負責任的一方」,急劇調整爲「外交部」發出聲明:「中華民國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在發展與世界其他國家關係方面有權做自己的決定」。強調:(臺灣)不接受任何國家以任何理由進行干擾或打壓,也不會因爲恐嚇或干擾而自我設限。

鑑於此,本文先從美國的視角,即美國國內政治結構的角度,對蔡麥會提出一些基本看法。對蔡麥會釋放的信號,對中美關係的影響,中國大陸的反應,臺海是否再掀波瀾等,將在後續文章中,再進行分解。言歸正傳:

其一,這次蔡麥會的觀察焦點,是臺灣的國際空間和兩岸關係的問題。美國的立場和態度,涉及美國與民進黨的分歧。

其二,對拜登政府而言,選戰壓頂。第一任務是集中力量,押川普棄選。但拜登也面臨中美博弈分量越來越重的壓力。不僅關係到美元、美債、民衆生活、洗刷拜登「敗家政府」的形象,而且影響到對拜登全球戰略的評價。如拜登外交政策被批「不專業」,中東戰略被批受到中國斡旋沙國與伊朗建交的衝擊等。拜登現在的基本立場表現爲,對蔡麥會「順水推舟」,要中國「不要過度反應」。在黨爭方面,拜登也會「借力使力」,與共和黨比拼,誰更反中、反共,迎合民粹,應對大選。

其三,共和黨借蔡麥會強調,採取高強度,不按邏輯打「臺灣牌」,更大程度地維護美國的臺海利益,「原創」來自川普(川普曾計劃與麥卡錫一起訪臺)。借蔡麥會宣傳,共和黨的對華政策,更加符合美國利益。如麥卡錫公開聲稱:臺灣不是中國內政。美國絕不會允許臺灣被中國統一,「我爲了民主與蔡英文見面,也是爲了美國」等。

其四,麥卡錫個人利益。包括他遠期政治生涯的考慮,以及近期他提出的「訪臺」,總算有了下文。憑藉衆議院議長身分,他可以對拜登政府在美中關係中取得的默契、對華政策設下的「護欄」、危機管控決策等,進行衝擊。但對臺灣安全問題,他至今沒有對臺海戰爭的風險,做出符合美國利益的解釋。更不用說對臺灣人民做出解釋。可見個人利益至上。

舉一個反證;不久前,美國最高將領密利上將等三將領表態說,臺海戰爭,美軍因軍工落後,對解放軍沒有必勝的把握。表示美軍「不想在臺灣海峽惹麻煩」(對臺灣民進黨當局而言,潛臺詞是,萬一打不過怎麼辦?)

民進黨當局如何應對蔡麥會產生的影響,大陸的反應,臺灣百姓的看法,這些因素,纔是解讀共和黨「主動」與民進黨「被動」的關鍵之所在。

(作者爲上海臺灣研究會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