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大行的2023年:日賺超37億

2023年年報“重頭戲”來了,3月28日,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披露業績,加上前一日“放榜”的交通銀行、工商銀行,六家國有大行“成績單”聚齊。過去一年,六家國有大行交出了一份穩健且不乏亮點的年度“成績單”,累計實現歸母淨利約1.38萬億元,每日盈利超37.72億元;2023年,六家國有大行在資產管控方面取得成效,不良率均有所下降。不過,在銀行業普遍息差收窄的情況下,國有大行亦面臨嚴峻挑戰。

六大行日賺超37.7億

國有六大行2023年成績單“出爐”,過去一年,六家銀行業“領頭雁”交出了一份穩健發展的成績單。翻看年報數據,中國銀行是六家國有大行中營收增長最高的銀行,去年全年,該行實現營收6228.89億元,同比增長6.41%。

郵儲銀行實現了3425.07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速2.25%;農業銀行實現營收6948.28億元,同比微增0.03%;交通銀行的營收也維持了0.31%的正增長。

不過,國有六大行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的營收出現了下滑,工商銀行降幅較高,實現營收8430.7億元,同比下降3.7%;建設銀行營收則較上年同比減少1.79%。在對利潤表的分析當中,建設銀行指出,受持續讓利實體經濟、市場利率整體下行等因素影響,利息淨收入較上年減少264.36億元,降幅4.11%;受市場環境變化及減費讓利等因素影響,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較上年減少3.39億元,降幅0.29%。

整體上看,六家國有大行的營收表現存在分化現象,在歸母淨利方面,去年全年,六家國有大行累計實現歸母淨利約1.38萬億元,平均每日盈利超37.72億元。

工商銀行歸母淨利規模仍是“絕對王者”,達3639.93億元,同比增長率爲0.8%,增長步伐相對溫和;建設銀行緊隨其後,實現歸母淨利潤3326.53億元,同比增長2.44%。

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的歸母淨利同比增長也較爲顯著,分別爲3.9%、2.38%,呈現出穩定的盈利增長趨勢。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的歸母淨利同比增長分別爲0.68%和1.23%,實現了適度增長。

一位銀行業觀察人士指出,結合去年宏觀經濟、銀行經營壓力及披露銀行業績表現看,六家國有大行營收基本持穩、淨利潤增速平穩。預計後續在我國經濟保持良好復甦態勢的背景下,國內銀行也將積極應對挑戰,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持續加大不良資產處置等,銀行整體經營將繼續保持穩健。

淨息差的挑戰

受市場利率下行、持續讓利實體經濟等因素影響,六家國有大行淨息差(即淨利息收益率)面臨嚴峻挑戰。淨息差下行幅度較大的爲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截至去年末,上述兩家銀行淨息差分別降至1.61%、1.7%,均較上年同期下降31個基點,盈利空間受到擠壓。

農業銀行的淨息差爲1.6%,同比下降了30個基點,主要是受支持實體經濟、LPR下調以及個人住房貸款等存量資產持續重定價等影響,生息資產收益率下降;受市場環境影響,付息負債付息率上升所致。

交通銀行、中國銀行的淨息差分別同比下降20個基點、16個基點;郵儲銀行的淨息差爲2.01%,儘管在六家國有大行中處於較高水平,但也未能完全避免淨息差收窄的趨勢,同比降幅爲19個基點。

而LPR下調導致的貸款重定價、存量房貸利率下行等因素,也會對今年銀行業息差帶來壓力。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基於多個原因,今年銀行業淨息差仍有收窄壓力,一是存量貸款重定價效應,去年降息以及存量房貸利率調降的部分效果會在今年體現出來;二是實際利率處於高位,今年仍有繼續降息的必要,在存款定期化背景下,降息會繼續壓降淨息差;三是地方政府平臺債務置換,以及低息的基建類貸款、普惠小微貸款佔比提升等,也會對息差產生壓力。

在業績發佈會上,多位國有大行管理層均提到了穩息差的重要性。交通銀行首席風險官劉建軍表示,2023年銀行業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淨息差整體呈下行趨勢。初步展望,短期看,預計2024年淨息差仍然繼續承受一定壓力。

“2024年交通銀行將息差改善,營收、淨利潤的穩定和增長放到經營中心環節,總目標是要推動淨息差在合理區間內邊際趨穩。”劉建軍介紹,主要措施包括重點提升普惠和零售貸款的佔比。積極拓展低成本的核心負債,以提升支付結算的綜合服務能力爲抓手。在兼顧流動性安全的同時,強化存款成本的精細化管理。

農業銀行董事長谷澍表示,淨息差要把資產和負債兩個結合起來看,從資產端來看,2023年末,農業銀行貸款收息率3.79%,上年下降了30個基點,和行業趨勢和可比銀行基本一致,主要是支持實體經濟、主動向實體經濟讓利的結果。2024年農業銀行將在存款端主動作爲,不斷推進數字化經營,發揮好網點優勢和龐大的客羣優勢,更多地組織好低成本的存款。

對於銀行如何應對息差收窄挑戰,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指出,一方面,隨着我國宏觀經濟恢復向好,商業銀行應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重點做好“五篇大文章”,挖掘新的增長點,通過以量補價的方式提升淨利息收入;另一方面,要致力於提升核心存款的吸收能力,通過產品、服務等綜合服務能力提升客戶忠誠度,進而持續降低負債成本。除了拓展淨利息收入外,還應積極發展中間業務,例如拓展財富管理業務、跨境增值服務等高附加值中間業務,進一步提升中間業務收入佔比,形成對營收的有力支撐。

資產質量“局部風險”仍存

過去一年,六家國有大行在不良率控制方面成效顯著,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下降幅度在0.01—0.05個百分點。

郵儲銀行不良貸款率仍保持國有大行最優水平,截至2023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0.83%,較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但不良貸款生成率爲0.85%,較上年同期略微上升;中國銀行不良貸款率降幅最大,較上年末下降0.05個百分點至1.27%;農業銀行、交通銀行不良貸款率均爲1.33%,較上年末分別下降0.04個百分點和0.02個百分點;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不良貸款率則較上年末分別減少0.02個百分點和0.01個百分點至1.36%和1.37%。

回顧2023年不良貸款率情況,國有銀行均以“穩中向好”作註腳。交通銀行副行長殷久勇在業績發佈會上透露,該行全年新發生不良貸款630億元,雖然還處於較高數值,但是已同比減少170億元,該行新發生不良率0.88%,同比下降0.36個百分點。同時,撥備覆蓋率較上年提升14.53個百分點至195.21%,全年不良貸款處置額647億元,已達成既定的計劃目標。

而從新增不良貸款分佈情況來看,房地產、地方債務風險防控較爲嚴峻。農業銀行副行長張旭光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2023年農業銀行新增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房地產、地方債務等領域,但風險總體可控,該行通過積極落實“金融16條”措施等政策要求,對不良貸款早反應、快處置,房地產行業的風險得到有效控制,房地產不良率、新發生不良率均較2022年有所下降。

據瞭解,截至2023年末,農業銀行房地產業不良率爲5.42%,較上年末減少0.06個百分點。

“農業銀行始終平衡好業務發展和風險防控的關係,守牢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結合當前不斷恢復向好的宏觀經濟環境,以及我行的信貸結構和管理能力因素,我們預計今年的資產質量仍將保持穩定。”張旭光說道。

工商銀行副行長王景武也表示,該行將堅持管好存量、精準化險,加大風險房企和項目的處置出清力度,確保資產質量穩定可控,2023年末,工商銀行境內的房地產業不良率較年初下降0.77個百分點至5.37%。

“2024年,宏觀經濟基本面大概率觸底反轉,對應銀行資產質量觸底回升,大概率走V字形,先惡化後改善。”薛洪言表示,從風控的角度看,銀行應主動擁抱經濟結構調整大趨勢,以“五篇大文章”爲金融抓手,調整信貸投向,發力新質生產力,在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去控制不良風險,順利度過週期低谷。

北京商報記者 宋亦桐 李海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