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強記者會首秀,回答哪些核心關注?開局之年經濟發展如何定調?多位經濟學家解讀

(原標題:國務院總理李強記者會首秀,回答哪些核心關注?開局之年經濟發展如何定調?多位經濟學家解讀)

財聯社3月13日訊(記者 林堅)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經濟工作是重中之重。3月13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這是國務院總理李強的首次記者會。

“乘風破浪,未來可期”,這是李強總理對於中國未來經濟走向的總結,他充滿信心。李強總理指出,新一屆政府的工作就是要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貫徹好、落實好,把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施工圖,與全國人民一道,一步一個腳印地把施工圖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的現實。

李強總理在答記者問中,金句連連, 提到“政府工作就是要貼近老百姓實際感受”“相比GDP老百姓更在乎身邊具體事”“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下去調研看到的全是辦法,高手在民間”等等。

關於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李強總理回答記者問稱,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現在定在5%左右,這是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以後確定的。當然,現在經濟總量大了,總量已經過了120萬億,而且現在新的挑戰也不少。在這種高基數上,要達到5%左右的增長目標,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倍加努力。

關於如何實現預定目標,李強總理指出,需要打好系列組合拳:宏觀政策組合拳;擴大需求組合拳;改革創新組合拳;防範化解風險組合拳。

關於民生關切,李強總理指出,相比GDP老百姓更在乎身邊具體事。他表示,客觀地說,絕大部分老百姓不會天天盯牢GDP增加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更關心的一定是自己身邊的具體事,像住房、就業、收入、教育、醫療、生態環境等等,政府工作要貼近老百姓實際感受,要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爲。

關於集中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李強總理回答記者問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但發展還不平衡、不充分。任何一個總量指標,分攤到14億多的人口基數上,人均水平都比較有限。他表示,現在的發展更多地只是解決“有沒有”的問題。

他進一步指出,下一步需要更加重視解決“好不好”的問題,特別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等。總的來說,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關於民營經濟,李強總理回答稱,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會越來越好,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大。他表示,去年有一段時間,社會上出現了一些對民營經濟發展的不正確議論、言論,使一些企業家心存憂慮,其實在發展民營經濟這個問題上,黨中央的方針政策一直是十分明確的。黨的十九大,黨的二十大,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對此作了強調。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會越來越好,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大。

關於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李強總理表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進程中,還是要“吃改革飯、走開放路”。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深化改革開放中不斷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關於人才建設,李強總理表示,中國現在適合勞動年齡人口已經有近9億人,每年新增勞動力是1500萬人,人力資源豐富仍然是中國一個巨大優勢或者說顯著優勢。更重要的是我們國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經超過2.4億,每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經達到14年。因此,可以說中國人口紅利並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逐步形成,發展的動力依舊強勁。

對於香港、澳門的作用和地位,李強總理回答稱,有祖國作後盾,香港、澳門的作用和地位只會加強,不會削弱。

關於在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方面,李強總理表示,兩岸同胞是一家人,血濃於水,打斷骨頭連着筋。將在一箇中國和“九二共識”原則下,繼續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歡迎更多臺企臺商來大陸,不僅讓他們來得了,也要融得進,有更好的發展。早日實現兩岸正常往來、恢復常態化交流,是共同期盼,也需要共同努力。

關於糧食安排,李強總理指出,國家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國家已經連續八年年糧食產量超過1.3萬億斤,總體上看糧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下一步,會抓住兩個要害:第一是耕地,第二是種子。不斷地提高國家的糧食生產能力。

“我特別想跟農民朋友說句話,國家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鼓勵大家多種糧,一定要確保14億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我們自己手中。”他在會上說道。

迴應中美脫鉤論調,李強總理談到,中美兩國“脫鉤”的論調有時候還比較熱,但不知到底有多少人在這種炒作中真正受益。中美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都從對方的發展當中受益。中美可以合作,中美應該合作,中美合作大有可爲,圍堵打壓對誰都沒有好處。

關於就業問題,李強總理提到,就業是民生之本,解決就業問題,最根本的一條,還是要靠發展經濟。具體工作中,將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戰略,進一步加大就業服務、技能培訓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多措並舉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支持和規範發展新就業形態。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1158萬,從就業看,有一定壓力,但從發展看,注入的是蓬勃的活力。將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幫助年輕人通過勞動和奮鬥,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關於人口問題,李強總理表示,中國人口增長由正轉負,有人擔心人口紅利會不會就此消失,但在他看來,並沒那麼簡單。他認爲,人口紅利既要看總量,更要看質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中國有近9億勞動力,每年新增勞動力都超過1500萬,人力資源豐富仍然是中國的突出優勢。更重要的是,中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過2.4億,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年。可以說,中國的“人口紅利”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形成,發展動力依舊強勁。他也指出,對人口增減可能帶來的問題還要作深入的分析研判,積極應對。

談及今天李強總理答記者問,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在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提到,李強總理在今年記者會中,多次提及高質量發展,這也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以及去年中央工作會議重點提及的方向。雖然當前經濟面臨的難題和困難不少,但中國的經濟體量與結構依然具有相當的韌性,宏觀政策,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依然有較大的施策空間,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中國仍有十足的把握。

“下一步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打好宏觀政策、內需外需、改革創新、防範化解風險的組合拳,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向好,推動高質量發展有大的進步。”他說。

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師、董事總經理李求索表示,今天李強總理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在經濟和金融層面繼續釋放相對積極的信號,針對新一屆政府的工作重點的提問,總理明確迴應“一是樹立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二是集中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三是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同時針對實現經濟增長目標的應對措施,總理迴應“要打好四套組合拳,並且對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充滿信心,強調中國具備較多優勢,包括“市場規模巨大,產業體系完備,人力資源豐富,發展基礎厚實,更重要的是制度優勢顯著”。

從總理答記者問的表述來看,李求索認爲,會議釋放的信號有將大力提振市場信心。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記者注意到,就在13日上午9時,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此次閉幕會表決通過了關於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可以看到,從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2023政府工作報告》,再到李強總理記者會最新發言,無不展現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與決心。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的團隊此前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的5%上調至5.7%。他認爲,經濟增長將持續下去,這得益於務實親商政策的迴歸,所帶來的持續商業正常化及隨之而來的更廣泛的就業增長。“我們認爲,全年經濟增長率將達到5.7%,高於市場一致預期。我們仍然堅信中國經濟會出現強勁復甦,使經濟恢復到後疫情時代的潛在增長水平。”

談及今年兩會釋放的積極信號,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資本市場研究室研究員尹中立在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向市場實際傳遞出財政擴張的信號,貨幣政策的寬鬆環境會持續。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中國目前經濟金融亮點是社融存量增速回升明顯,結構上居民貸款繼14個月同比負增之後首次轉正,其他關注度較高的企業中長貸連續第7個月同比多增、金融數據和經濟數據轉暖企穩明顯。 對股市而言,資金利率未來一段時間預計維持穩定,今年的經濟復甦強度決定市場主線。

“我們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爲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着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產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並舉,科技政策聚焦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產業政策是2023年政策亮點。”李湛說道。

當前經濟形勢依然複雜嚴峻,但不可否認,我國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展望未來,我國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變。

尹中立表示,從歷史經驗來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影響最直接,今年兩會確定財政赤字爲3%,相較去年2.8%有0.2%的提升。從前2個月的金融數據看,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增幅創6年新高,達到12.9%。此外房地產市場的觸底回升,有利於包括股票市場在內的資產價格穩定向好趨勢的確立。

邢自強受訪時表示,通過適度的財政寬鬆和定向的貨幣工具(如準財政措施和再貸款)支持公共資本支出和製造業貸款,將是最可能的政策取向。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在採訪時告訴記者,在外需拉動有較大不確定的背景下,內需成色決定了今年經濟的復甦成色。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師、董事總經理李求索認爲,伴隨政策環境和改革方向進一步明確及落實,相應支持領域有望帶來較高關注並提振市場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