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廣東人是真心想救屈原的

據說,別的地方過端午都只是在紀念屈原,只有廣東人是真心想要“救屈原”。廣東人對賽龍舟,有着非同一般的熱情。

賽龍舟,在廣東又叫“扒龍舟”。不同於通常在寬闊河面進行的其他龍舟賽,廣東民間“扒龍舟”很多時候會將賽道設置在狹窄曲折的河涌。

每年端午時節的廣東,帶着“寧可煲爛(撞爛),不可扒慢”的信念,每條船上的幾十位槳手在扒手(掌控速度)和舦手(掌控方向)的帶領下上演“水上漂移”,生動地詮釋了什麼叫“龍”舟——原來頭文字D的D,是Dragon boat(龍舟)的D。

佛山疊滘更熱衷於高難度的S灣“水上漂移“ / 圖源b站博主@康喲喂,已取得授權

站在兩岸圍觀的,大多都是提前好幾個小時甚至好幾天佔據有利“地形”的村民和街坊,當然也有慕名而來的外地人。

在廣東的一些地方,“扒龍舟”加上“起龍”、“龍舟飯”等各種儀式,熱鬧的氛圍可以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東莞甚至設立了“龍舟月”,簡直比過年還要隆重[1]。

爲何“扒龍舟”在廣東那麼火?

廣東人和龍舟,天生有緣

關於賽龍舟這一習俗的起源有多種說法,目前民間的主流觀點認爲與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有關,但有史料顯示,類似的競渡活動在屈原之前的春秋晚期已經有之[2][3]。

不論真實起源是否與屈原有關,包括《中國的龍舟與競渡》在內的一些著作都認爲,生活在南方水鄉的古越族是龍舟起源的民族之一[4]。

古越族正是現代廣東人的先民[5]。廣東人自古便擅長駕船,也擅長造船[6]。歷經千年的傳承,“扒龍舟”的傳統依然在嶺南大地興盛不衰。

從地理條件上來說,廣東很適合“扒龍舟”。一個冷知識是,按年流量計算,廣東人的“母親河”珠江纔是中國第二大河。其3300多億立方米的年流量,達到了黃河的七倍[7]。整個廣東省的面積,有超過60%都屬於珠江流域[8]。

水系發達的廣州,爲扒龍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 圖蟲創意

廣東地區,尤其是珠三角地區,水系發達、河涌密佈,給“扒龍舟”帶來了得天獨厚的環境。如果不是河涌這樣的“毛細血管”隨處可見,一些龍舟漂移過彎的“名場面”也不會有機會出現。

到了每年的五六月份,廣東還會迎來一段持續時間長達一個月的強降雨,當地人叫它“龍舟水”。在此期間,廣東平均降雨量達到325.2毫米,而全年的總降雨量也“不過”是1798.8毫米。也就是說,“龍舟水”的一個月,要頂得上平時的兩三個月[9]。

雖然“龍舟水”可能帶來洪澇風險,但水道水位上漲,其實也給“扒龍舟”創造了良好的場地條件。

隨着時間的推移,龍舟已經在廣東發展出了多種不同的“玩法”,如廣東佛山地區的“彎道龍舟”、東莞的“龍舟競渡月”、湛江的“海上龍舟”、潮州的“旱龍舟”等[10]。

對於廣東人而言,賽龍舟堪比過年 / 圖源小紅書博主@騎車的DR,已取得授權

對於廣東人而言,賽龍舟堪比過年,每年都會有不少老廣從香港、澳門專程趕回廣東只爲一睹龍舟風采 / 圖源小紅書博主@騎車的DR,已取得授權

除了自己“扒”,廣東人還拉上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一起“扒”。在珠江上舉行的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至今已有三十年曆史[11]。

2023年,這項賽事吸引到125支隊伍參賽,參賽隊員中不乏約旦、新西蘭、波蘭、法國、匈牙利、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等國家的龍舟愛好者[12]。出身廣東的短跑名將蘇炳添也來到現場,爲這項賽事鳴鑼發令[11]。

龍船劃得快,今年好世界

在商業經濟長期發達的廣東,對“搞錢”的迫切已經刻進廣東人的DNA。因爲商業活動有着很強的不確定性,對一切可能導致“蝕本”的事情,廣東人有着本能般的厭惡。

這種強烈的趨利避害屬性,讓廣東人顯得尤爲“迷信”[13][14]。

比如,爲了避開寓意不好的諧音,討個好彩頭,廣東人會把豬舌叫成“豬利”,把絲瓜叫成“勝瓜”,把豬肝叫成“豬潤”。在一些廣東家庭,家裡或許可以缺別的傢俱,但不可不擺神臺。甚至,風水在還廣東成了一種“社會需求”,許多房地產公司在開發樓盤時都會找來“風水師”[15]。

廣州人要講“好意頭” / 圖源小紅書博主@Meghan小姐的旅行日記,已取得授權

2016年在粵東進行的一項調查就發現,在接受調查的200人中,有60%的人“相信風水”,其中的90%認爲“風水有一定的科學性”[15]。

與龍舟相關的各種習俗,從誕生之初就帶着宗教祭祀的屬性,與廣東人“一拍即合”[6][16]。廣東還有“龍船劃得快,今年好世界”的說法,對“扒龍舟”的重視,和廣東人對一年風調雨順、大吉大利的渴望分不開。

祭祀、祈福的屬性在“扒龍舟”的整個流程中留下的印記,從造龍舟開始就有所體現。

要在廣東打造一艘用於“扒龍舟”的龍舟,過程很有講究。比如在珠三角,按照傳統的方式,首先要選好吉日吉時,選上等粗大的杉木、格木、柚木或坤甸木,經過選木儀式、發木儀式、雕刻龍頭儀式、龍舟竣工儀式等,方得一艘嶄新的龍舟[17]。

這樣造出來的龍舟裝有龍頭、龍尾,還有紅、黃、青、綠、白、黑等各種顏色組成的塗裝,更華麗的龍舟上可能還會有鑼鼓、旗幟和船體繪畫等裝飾,還未下水,就已經氣勢不俗、栩栩如生[13][17]。

廣東的龍舟從造型上就開始“卷” 了/ 圖蟲創意

與“扒龍舟”相關的各種活動,時過境遷,其中的一些已經被簡化,但大體上仍包括起龍、龍舟競渡、藏龍等環節[18][19][20]。在這些環節中,被神聖化的龍舟備受尊敬,在某種程度上已被廣東人視作“真龍”,寄託着廣東人的圖騰崇拜。

“起龍”是每年“扒龍舟”最必不可少的預熱環節,它與最終的“藏龍”相對應。每年端午後,爲了保護龍舟不在曝曬下受損,廣東人會將其深埋在河涌或魚塘底部的淤泥之下進行保養,待到來年“扒龍舟”前(一般是農曆四月初八左右),再把龍舟“請”出來[21]。

“起龍”及其前後的祭祀儀式熱鬧非凡。在鞭炮和鑼鼓聲中,人們給龍舟裝上龍頭龍尾、上油、點睛,“喚醒”龍舟,並在寺廟和祠堂燃香祭拜,祈求這一年風調雨順[2][21][22]。

廣州的“游龍探親”,場面很熱鬧/ 圖源小紅書博主@Wilson最求其,已取得授權

“起龍”之後,就進入了“扒龍舟”的“主戲”——龍舟競渡,這其實分爲“趁景”和“奪標”兩種形式[23]。前者是不排名次、強調交流的表演賽,後者則是讓人血脈僨張的正式錦標賽。

在廣東,龍舟競渡同樣承載着求福禳災的功能。據《廣東省志·風俗志》記載,潮州一些地方會在江邊供起五彩龍頭,祈求消災消難,而粵東山區的居民則會在溪流上放一種“迷你版”龍舟,給大家送福呈祥[24]。

比賽結束後,就到了“龍舟飯”時間。每到此時,村民們都會齊聚一堂,一同加入宴席,有時“龍舟飯”的規模可以達到上百甚至上千圍。飯桌上的菜都有各自代表的好意頭,廣東人相信,在端午節吃“龍舟飯”能夠帶來好運氣[21][25]。

可以說,“扒龍舟”的各個環節,都有祈福消災的內涵。對廣東人而言,“扒龍舟”爲他們提供了一個可以爲這一年討個好彩頭的機會,也成爲他們寄託美好生活願望的一種方式。

不減房租不跪祠堂,但確實不能輸給隔壁村

在廣東,“扒龍舟”傳統上以宗族或者村落作爲單位,由被推舉的“龍舟會”進行組織,族人或者村民作爲“劃手”參加[17][26][27]。因此,龍舟的勝負背後,關係到的是整個宗族或者村落的榮譽。

爲了奮力爭勝,“扒龍舟”的各支隊伍在集訓期間常常要花費大量時間。

以廣州天河區的獵德村爲例,龍舟訓練從五月開始每週開展六天,風雨無阻,有時甚至晚上還在“扒”[28]。有閒的“收租佬”因爲能保證較高的出勤率,逐漸成爲一些龍舟隊的主力[29]。

端午節賽龍舟被調侃爲“包租公們一生中最努力的時刻” / 圖蟲創意

近些年來,隨着廣東“扒龍舟”盛況出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這一“房東運動會”。

網絡上也開始調侃贏了龍舟賽的房東會給租客們減房租,輸家則會跪祠堂。對此,“房東”們已經通過媒體迴應“我不是我沒有”[28]。不過,雖然他們嘴上說着對輸贏沒有執念,但在訓練和實戰中都確實拿出了“不能輸給隔壁村”的氣勢[30]。

廣東人能將龍舟“扒”得如此激烈,和廣府社會歷史上長期宗族強勢有關。由於仰仗強調合作的水稻種植,南方人本就可能比北方人更強調集體主義,華南地區特殊的歷史背景,更讓廣東人形成了牢固的宗族觀念[31]。

從秦漢至今的千年以來,廣東所在的華南地區多次成爲大規模遷徙的目的地[32]。不同人羣爲了爭奪資源和地盤,形成了強烈的宗族認同意識。

在爭奪灘塗(可用來圍墾沙田、建設桑基魚塘)等資源的過程中,強宗大族往往佔據優勢,而且還通過合族聯宗、修志續譜、建祠敬祖等方式,強化宗族認同和凝聚力[33]。

陳家祠始建於1888年,是廣東省七十二縣陳姓宗親合資興建的合族宗祠 / 圖蟲創意

像“扒龍舟”這樣的民俗活動,實際上也是宗族對自身加以強化的方式。這些歷史背景使得龍舟競渡不僅僅是一項競賽,更是宗族“秀肌肉”、聚攏人心的重要手段。廣東地區的一些龍船會,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實質的宗族或村落聯盟[34]。

可想而知,宗族觀念的存在,會使得一場“扒龍舟”的輸贏有着比其本身重大得多的利害關係。

由於宗族之間火藥味過於濃烈,因“扒龍舟”引發的械鬥在過去的廣東屢見不鮮,有時甚至會出現人員傷亡、房屋損毀[35][36]。再加上有的宗族鄉老會趁“扒龍舟”進行勒捐,勞民傷財,官方下場禁“扒”的事情也時有發生[37]。

當然,進入現代社會,上述與廣東“扒龍舟”相關的糟粕已經逐漸被擯棄。

龍舟巡遊,即邀請各村的龍舟隊,按約定的時間到指定的村落“走親戚” / 圖蟲創意

“扒龍舟”不再是宗族社會裡人們爲了維護個人和本族利益頭破血流的激烈對抗,而變成了一種具有競爭性質的民俗娛樂活動。但對於宗族文化根深蒂固的廣府社會來說,這大概依然有着不小的誘惑。

“扒龍舟”也仍然起着凝聚廣府人的功能,每年都吸引着衆多廣府人在龍舟時節從遠方回到家鄉[38]。爲了“自己條村”能夠取得好成績,廣東人爭相慷慨解囊[6]。一些經濟實力雄厚的族人,一年捐出的數額甚至高達六位數[39]。

而和過去不同的是,現代社會廣東“扒龍舟”更加和氣,“趁景探親”時村與村之間的和睦友好成爲主旋律[25]。曾經贏不了隔壁村可能會大打出手,現在輸給了隔壁村,也許只會在笑聲中給對方潑潑水,讓他們接受“龍舟水”的洗禮[40]。

隊伍往往經過數月訓練,才能不愧“龍舟水” / 圖源b站博主@康喲喂,已取得授權

廣東的“扒龍舟”正越來越成爲當今社會背景下,難得的能帶來強烈認同感和凝聚力的本地性全民狂歡。而對廣東人民來說最幸運的是,他們每年都有那麼一個能讓自己感受到最純粹的快樂,同時又爲本土文化傳承無限自豪的夏天。

[1] 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與東莞市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 (2021年10月14日). 風情東莞 | 端午競渡——東莞龍舟月. 廣東省情網.

[2] 邢甲志. (2015). 番禺龍舟競渡: 獨具嶺南水鄉特色的民俗活動. 中國民族博覽, (12), 48-49.

[3] 萬建中. (1995). 龍舟競渡活動的歷史淵源. 體育文化導刊, (3), 44-46.

[4] 張建世. (1988). 中國的龍舟與競渡. 華夏出版社.

[5] 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1999). 廣東省志·地名志. 廣東人民出版社.

[6] 王鳳春與蔣俠. (2019). 多重視角下廣東傳統龍舟民俗文化的構建與分析. 地域文化研究, (6), 29-37.

[7] 珠江. (2021年10月29日). 於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8] 珠江流域. (2021年6月28日). 廣東省水利廳.

[9] 葉卡斯與晴雨. (2024年5月21日). 廣州進入“龍舟水”集中降雨期. 廣州日報.

[10] 廣東龍舟文化各具特色. (2022年6月3日). 大公報.

[11] “廣州體育”微信公衆號. (2023年6月18日). 2023年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盛大回歸.

[12] 丁荷菲. (2023年6月22日). 鼓起槳落!中國龍舟“出海”競遊熱卷全球. 南方網.

[13] 劉介民. (2016). 廣府民俗藝術審美.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4] 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2004). 廣東省志·總述. 廣東人民出版社.

[15] Madeddu, M., & Zhang, X. (2021). Feng Shui and the City. Springer Singapore.

[16] 曾慶軍. (2023). 珠三角地區“龍舟文化”的藝術特徵與時代價值. (7), 26-29.

[17] 申小紅. (2014). 順德龍舟文化探析. 尋根, (3), 58-63.

[18] 王維娜(主編). (2021). 圖解嶺南民俗. 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19] 廖靖文. (2022年5月28日). 起龍!廣州荔枝灣又響龍船鼓. 廣州日報.

[20] 河合洋尚. (2014). 城市景觀再生下的民間儀式——廣州划龍舟儀式的象徵資本化. 宗教人類學. (5), 279-300.

[21] 陳恩維. (2020). 地方性知識與非遺的整體性保護——基於廣東勒流“扒龍舟”的考察. 民族藝術. (3), 114-121.

[22] 龍舟競渡鬧端午——廣州非遺之扒龍舟. (2015). 神州民俗, (9), 52–54.

[23] 葉春生與丘桓興. (1996). 嶺南百粵的民俗與旅遊. 旅遊教育出版社

[24] 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2002). 廣東省志·風俗志. 廣東人民出版社.

[25] 徐勉, 張笛揚, 陳彧, 章倩倩, 黃穎彤與應迦勒. (2023年6月12日). 龍舟競渡鬧端午——廣州非遺之扒龍舟. 南方日報.

[26] 高建磊. (2014). 嶺南文化映照下佛山龍舟民俗的生存樣態與傳承對策. 南方論刊, (12), 90-92.

[27] 譚志紅. (2021年8月23日). 廣東龍舟 一步一景. 中國文化報.

[28] 郭蘇瑩與黃舒旻. (2023年6月22日). 划龍舟贏了減房租?輸了跪祠堂?我們幫你問了廣州“房東.” 南方網.

[29] 方俊明. (2023年6月24日). 閒情日誌/粵“富貴”龍舟隊 比拼速度與激情. 大公報.

[30] 王凱. (2023年6月19日). 廣東划龍舟參與者:許多村全程花上百萬. 上游新聞.

[31] Talhelm, T., Zhang, X., Oishi, S., Shimin, C., Duan, D., Lan, X., & Kitayama, S. (2014). Large-scale psychological differences within China explained by rice versus wheat agriculture. Science, 344(6184), 603-608.

[32] 徐傑舜(主編). (2019). 漢民族史記2歷史卷(下).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3] 陳曉陽. (2022). 再造祖先圖像:一項華南宗族民族誌的考察.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4] 朱光文. (2018). 水運社會的地方文化網絡-以宋以來廣州府番禺縣沙灣司磚瓦業和龍船習俗為中心的考察. 歷史人類學學刊, 16(2), 43-92.

[35] 何研. (2023). 廣東龍舟文化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現代文明價值. 文化遺產. (4), 9-15.

[36] 潮陽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1997). 潮陽縣誌. 廣東人民出版社.

[37] 陳熙遠. (2008). 競渡中的社會與國家── 明清節慶文化中的地域認同, 民間動員與官方調控.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79本第3分, 頁417-496.

[38] 郭芸芸與關仕新. (2023年6月30日). 龍舟熱潮緣何“燃爆”珠江?. 農民日報.

[39] 魏伯航. (2023年6月20日). 龍舟“狂飆”!廣東的龍舟經濟到底有多火?. 南方網.

[40] 康喲喂. (2022年7月2日). 我混上了佛山房東的龍舟!40個壯漢差點把船撞爛![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