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發佈《肥胖症診療指南》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肥胖症診療指南(2024年版)》(以下簡稱《指南》)。《指南》強調循證醫學與多學科合作,對肥胖症臨牀營養、藥物治療、手術治療、行爲心理干預、運動干預等領域予以詳細指導和規範,梳理並規範了肥胖症多學科診療方案和路徑。
《指南》指出,肥胖症已成爲我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成年人的肥胖症患病率達16.4%,在6至17歲的兒童青少年中,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別爲11.1%和7.9%。6歲以下兒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別爲6.8%和3.6%。2019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超重和肥胖症導致的死亡在全因死亡中佔比由1990年的2.8%,上升至2019年的7.2%。
《指南》明確,肥胖症的診斷標準包括基於體質指數、體型特徵、體脂比和兒童青少年肥胖症診斷標準四類。其中,在我國成年人羣中,BMI達到或超過28kg/㎡(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爲肥胖症。肥胖症的減重目標應進行分層設定,需綜合考慮肥胖症的程度及肥胖症相關疾病的風險。對於大多數超重和輕度肥胖症患者,可設定爲在3至6個月之內,至少將體重降低5%至15%並維持;對於中、重度肥胖症患者可設定更高的減重目標。
《指南》編寫委員會專家同時強調,多數超重、肥胖是不良生活方式所導致的,根本的解決方法是要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通過合理飲食、適當運動來使體重控制在健康範圍內。肥胖症在臨牀治療上無論採取何種辦法,治療基礎都是患者行爲的改變,積極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防治效果纔會最大化。
主動運動是肥胖症運動干預的重要措施。對於肥胖症患者,運動干預方案應以注重患者安全爲原則,在運動風險評估(包括機械性損傷風險和運動誘發疾病風險)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BMI、體能、基礎疾病和肥胖症相關疾病制定個體化運動處方,包括運動頻率、強度、方式、時間、總量及減重過程中的運動進階,隨訪運動執行情況,並進行動態評估,適時根據心肺功能和健康狀況的改善逐漸增加運動總量和強度。推薦力量訓練和自重抗阻訓練,增強身體穩定性,保證各項動態訓練的安全,減少受傷風險。在減重期間,成年人應該每週進行150至420分鐘的有氧耐力運動;在體重維持階段,應該每週進行200至300分鐘的有氧耐力運動,同時進行靜態和動態拉伸以增強身體柔韌性。
(劉昕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