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已取消外資參股、收購、增資金融機構的股權比例限制
智通財經APP獲悉,1月25日,國新辦就金融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在會上表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推出了50多項金融對外開放的措施,包括,取消了銀行保險機構的外資股份比例限制,包括取消外資參股、收購、增資金融機構的股權比例限制。
他指出,現在外國資本可以持有銀行保險機構100%的股權,實現完全控股。並且已經有這樣的機構,有外資獨資保險公司、外資控股理財公司和外資獨資貨幣經紀公司,還有外資獨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這些都已經批准開業,目前他們的經營情況都比較良好。另外,《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裡關於金融業的相關限制措施目前已經完全清零。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統計與風險監測司負責人劉志清在發佈會上表示,持續推動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開展數字化轉型評估工作並納入到銀行保險機構信息科技監管評級中,引導金融機構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科學制定發展戰略,加大資源要素投入,實現經營管理和服務變革。
此外,增強數字賦能成效。充分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優化數字金融產品和服務,做好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同時積極拓展互聯網移動終端等服務渠道,通過數字手段觸達傳統金融服務難以覆蓋的客羣,持續提高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和可獲得性。
文字實錄如下: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邢慧娜: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天的發佈會我們邀請到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金融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長李明肖先生,新聞發言人、統計與風險監測司負責人劉志清先生,普惠金融司司長郭武平先生,財產保險監管司負責人尹江鰲先生。
下面,先請肖遠企先生作介紹。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 肖遠企:
謝謝主持人。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今天,非常高興有機會與大家一起溝通交流。我和我的同事都非常願意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也感謝大家對金融監管工作、金融事業發展的大力支持和關心。下面,我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金融監管總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領會、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經濟金融高質量發展。
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不斷深化金融管理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全面從嚴治黨,確保金融工作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確保黨中央關於金融工作的重大決策落地見效。
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爲根本宗旨。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維護好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積極支持擴大有效需求和有效益的投資,保障重大工程和民生項目融資需求,助力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加大對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科創產業的支持力度。健全綠色金融體系,支持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加強民生領域和薄弱環節金融供給,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提升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和新市民金融服務水平,加強鄉村振興和農業強國建設金融服務。加快發展養老金融,持續推進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改革,全力支持健康產業、銀髮經濟發展。加強外貿綜合金融服務,支持鞏固外資外貿基本盤。擴大和豐富金融工具,滿足廣大人民羣衆多層次、多樣化金融需求。
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爲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穩妥防範化解重點機構、重點領域金融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把握好時度效,有序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資需求,大力支持“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和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設。積極配合化解存量地方債務風險,嚴控新增債務。堅持依法合規開展監管,強化機構監管、行爲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推動構建全覆蓋、無盲區的金融監管體制機制,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
堅持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引導金融機構優化業務結構和增長模式,實現由外延式粗放擴張向內涵精細化管理轉變,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強化金融機構公司治理,穩步提升經營管理能力,持續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穩步推進金融領域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鼓勵中外金融機構加強合作,互利互惠,共同發展。
金融監管總局將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加強金融監管,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全力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撐。
我先簡單介紹這些。下面,我和我的同事非常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邢慧娜:
現在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澎湃新聞記者: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企的合理融資需求。請問,在房地產金融領域,金融監管總局目前有哪些安排?接下來還將採取哪些舉措?謝謝。
肖遠企:
非常感謝您提的這個問題,大家都很關心,我們金融監管總局也非常重視。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們積極配合行業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從房地產市場供需兩端綜合施策,不斷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住房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明確了“認房不認貸”的住房信貸政策。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發佈了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金融16條”支持措施,並研究確立首套房貸利率政策的動態調整機制,下調了二套房利率政策下限、引導銀行降低存量首套房貸款利率。這些政策措施對於做好房地產金融服務,穩住房地產市場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已經並且正在發揮積極作用。
今年1月份,住房城鄉建設部、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出臺了《關於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通知》,要求各地級及以上城市建立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搭建政銀企溝通平臺,推動房企與金融機構精準對接。
我們都知道,房地產產業鏈條長、涉及面廣,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影響,與廣大人民羣衆生活也息息相關,金融業責無旁貸,必須大力支持。目前,銀行對房地產融資主要有這麼幾個渠道:一是對房地產企業的開發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按揭貸款)。截至目前,開發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的餘額分別是12.3萬億元和38.3萬億元,2023年這一年就分別發放了開發貸款3萬億元,住房按揭貸款6.4萬億元,這兩項加起來將近10萬億元,這個量還是非常大。二是銀行投資房地產企業債券,去年末銀行購買房企債券餘額4275億元,銀行投資房地產企業發行的債券金額也是比較大,2023年比2022年增長了15%。此外,銀行在2023年還向房地產企業提供了併購貸款、存量展期貸款,這兩項加起來超過1萬億元。
在保交樓方面,我們積極配合住房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做好金融支持。截至2023年底,3500億元“保交樓”專項借款絕大部分都已經投放到項目,商業銀行還提供了相應的商業配套融資,確保“保交樓”任務完成。
金融監管總局將指導金融機構用好用足現有的金融支持政策,繼續做好房地產金融服務,保持房地產信貸整體穩定,滿足合理融資需求,爲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貢獻和發揮金融力量。近期,我們還將重點開展以下幾項主要工作:
一是加快推進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見效。在城市政府牽頭協調機制下,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則,向本行政區域內金融機構推送可以給予融資支持的房地產項目名單。這在我們跟住建部聯合發的通知裡已經明確。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評估協調機制推送的支持對象,對正常開發建設、抵押物充足、資產負債合理、還款來源有保障的項目,要積極滿足合理融資需求;對開發建設暫時遇到困難但資金能夠平衡的項目,不盲目抽貸、壓貸、斷貸,要通過存量貸款展期、調整還款安排、新增貸款等方式予以更大力度地支持。近期,我們還將召開相關工作部署會,要求銀行儘快行動起來,在城市人民政府牽頭協調下,與住建部門一起,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加精準支持房地產項目合理融資需求。
二是指導金融機構落實好經營性物業貸款管理要求。昨晚,我們與人民銀行一起聯合印發了《關於做好經營性物業貸款管理的通知》。這個通知非常有針對性,我們前期也做了很多調研,聽取了行業、金融機構和各個方面的意見建議。這個通知允許銀行發放經營性物業貸款,對經營規範、發展前景良好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全國性銀行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基礎上,對這些房企發放的經營性物業貸款,在今年年底之前可以用於償還房企的存量貸款和他們發行的公開市場債券。
三是要繼續做好個人住房貸款金融服務。支持各地城市政府和住建部門,因城施策進一步優化首付比例、貸款利率等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指導督促銀行更好服務廣大人民羣衆剛性和改善性住房的融資需求。
四是指導和要求銀行等金融機構大力支持“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設,並且要求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記者:
我想問一下,2023年結束了,整體的銀行業和保險業運行情況怎麼樣?包括風險、穩健性怎麼樣?另外,對於今年銀行業保險業的發展前景,總局是怎麼看的?謝謝。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統計與風險監測司負責人 劉志清:
各位媒體朋友,下午好,感謝記者的提問,下面我就2023年全年銀行業保險業運行情況、經營穩健性情況作一個簡單通報。銀行業保險業總資產和主要業務平穩增長,202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417.3萬億元,同比增長9.9%,全年人民幣貸款新增22.75萬億元,同比多增1.31萬億元,負債總額383.1萬億元,同比增長10.1%,人民幣存款新增25.74萬億元,同比少增5101億元。2023年末,保險公司總資產29.96萬億元,同比增長10.4%;通過債券、股票、股權投資等方式,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各類融資支持25.4萬億元,較年初增加2.9萬億元;2023年賠款與給付支出1.89萬億元,同比增長21.9%;農業保險爲農業發展提供風險保障4.98萬億元。
資產質量總體保持平穩。初步統計,202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3.9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495億元。不良貸款率1.62%。商業銀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比例爲84.2%,保持在較低水平。全年處置不良資產3萬億元,保持處置力度。
風險抵補能力充足。初步統計,2023年商業銀行淨利潤2.38萬億元,同比增長3.24%。貸款損失準備金餘額增加4768億元,撥備覆蓋率爲205.1%,持續保持較高水平。商業銀行整體資本充足率15.1%,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5%。其中大型銀行資本充足率17.6%,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1.7%。商業銀行槓桿率6.8%,保持穩健水平。保險業償付能力保持充足,2023年末綜合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爲196.5%和127.8%。其中,財產險公司分別爲236.5%和204.3%,人身險公司分別爲186.2%和110.3%。
流動性保持較高水平。2023年末,資產規模2000億元以上銀行流動性覆蓋率151.6%,淨穩定資金比例125.5%。資產規模2000億元以下銀行優質流動性資本充足率269.4%。各類機構流動性指標均保持較高水平。銀行資金來源穩定,各項存款佔總負債的比率達到69.2%。2023年,保險公司經營活動淨現金流1.71萬億元。
展望2024年,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產業基礎、要素稟賦、創新能力等基本面不斷優化,新型城鎮化、綠色轉型等方面將形成發展增量,爲銀行業保險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行業發展機遇大於挑戰。銀行業有望持續保持穩健發展勢頭,機構和功能佈局更爲合理,金融資源配置將進一步優化。過去三年,保險業總資產平均增速達到8.7%,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保險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服務社會經濟大局能力將持續增強,更加有效地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謝謝。
紅星新聞記者:
我的問題是,高新技術企業貸款、製造業貸款等增速如何?金融監管總局採取了哪些促進措施?還有哪些打算進一步引領銀行保險機構把更多金融資源用於促進科技創新、先進製造業?謝謝。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長 李明肖:
金融監管總局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爲根本宗旨,圍繞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等重點領域,不斷完善金融監管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強金融服務能力,切實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制定印發《關於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的通知》,引導將更多金融資源用於促進科技創新,根據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不同發展階段科技型企業需求,針對性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鼓勵豐富知識產權融資服務和保險保障模式,努力提升科技型企業“首貸率”。支持在科技資源聚集地區規範建設科技金融專業或特色分支機構,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健全科技貸款盡職免責和不良容忍機制,小微型科技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可較各項貸款不良率提高不超過3個百分點。截至2023年末,全國高新技術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0.2%,其中,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佔比均超過四成。
在支持先進製造方面,強化重點監測和日常監管,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工作協同,聯合發佈《製造業卓越質量工程實施意見》《關於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完善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環境,推動擴大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工作機制化、常態化。通過專題會議、專項培訓等方式,引導金融機構把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力支持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截至2023年末,製造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7.1%,其中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9.1%。
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推動完善多層次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在風險可控前提下,會同有關部門穩妥推進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深化製造業金融支持舉措,指導金融機構落實落細各項政策要求,不斷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持續加大對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的支持力度,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努力爲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有力金融支撐。謝謝!
美國國際市場新聞社記者:
我的問題是,金融機構如何優化信貸結構和盤活信貸存量?當前是否存在貨幣資金在銀行間空轉的情況?如有,該採取什麼措施應對這一問題?謝謝。
劉志清: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近年來,中國銀行業信貸結構持續優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更加精準有力,金融資源更多地用於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普惠小微、基礎設施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着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剛纔我的幾位同事已經對信貸支持實體經濟有關數據作了一部分介紹。與此同時,在監管部門大力推動下,銀行機構連續多年加大不良資產處置清收力度。2017年以來,累計處置銀行不良資產達18萬億元,盤活了大量被低效佔用的金融資源,將資金投向更有效益、更具前景、更需支持的領域。從資金投向看,絕大部分信貸資金用於實體經濟,積極滿足企業、居民等市場主體的融資需求,有力支持了經濟恢復向好,提振有效需求。
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繼續引導支持銀行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優化信貸結構,重點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着力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以金融“活水”潤澤實體經濟。謝謝!
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經濟金融風險隱患仍然較多”,要求要“及時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請問,金融監管總局2024年在處置相關風險隱患方面將採取哪些措施?謝謝。
肖遠企:
感謝您這個問題,大家可能比較關心。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先簡單報幾個數字。到目前爲止,全國共有中小銀行3912家,主要是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等幾類中小銀行機構,總資產110萬億元,在銀行業整體總資產裡面,它的比例是28%。這3912家中小銀行,它們的涉農貸款、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分別是21萬億元、29萬億元,佔整個銀行業涉農貸款、小微企業貸款的比例是38%和44%,應該說這些中小銀行是服務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三農”、鄉村振興的重要金融力量。從全國範圍看,當前中小銀行經營穩健,資產質量都保持穩定,資本實力顯著增強,中小銀行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資產質量總體上都處於比較好的水平,這些經營和監管指標均處於合理健康水平。當然,也有少部分中小銀行在前期積累了一些矛盾和一些風險,個別的中小銀行風險還是比較高。個別風險較高的中小銀行,從全國來看,它的數量和資產總額以及不良資產總額,無論是佔整個銀行業的比例,還是佔中小銀行體系的比例都是非常低的。對於這些風險較高的中小銀行,我們一方面實施高強度監管,逐步使它的風險收斂,同時,與地方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一起“一行一策”,謀劃實施改革化險的路徑以及相應的舉措。整體上是多措並舉,穩妥有序化解和處置存量風險,嚴控增量風險,其中有相當部分這種銀行的風險已經大幅收斂,而且實現了可持續經營,改革化險成效正在顯現。
金融監管部門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與地方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密切協作,合力做好中小銀行的改革和風險防控,不斷提升中小銀行經營管理水平,重點從這幾個方面發力:
第一,強化公司治理,實現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有機融合,優化股權結構,規範公司治理主體的履職要求,建立相互制衡、運行高效的公司治理機制,特別是要嚴防大股東操縱和內部人控制,嚴防利益輸送和違法違規的關聯交易。
第二,配合地方黨委政府,按照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三個過硬”的標準,選配選優地方中小銀行的高管和關鍵崗位的重要人員。加強對高管班子和人才隊伍的建設。我們也採取一些措施,要求大型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以及一些頭部中小銀行,向其他地方中小銀行輸送人才、輸送技術,包括核心客戶系統,也包括風控系統,這方面工作已經在做起來了,目前看來效果非常明顯。比如,招商銀行在風控、人才、信息系統方面,對遼瀋銀行支持效果非常明顯。要加強對高管和關鍵崗位人員的行爲管理,提升其政治素質、法治理念、專業能力,做好依法合規經營。
第三,分類施策深化改革。對於農村信用社這個體系,以轉換農村信用社省聯社功能定位、規範履職行爲爲重點,“一省一策”啓動實施農村信用社改革,這個改革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我們有的農信社改革方案已經國務院批准,有的正在積極組織實施,有的已經開業運行,目前我們做了階段性評估,都達到了預期目的,效果正在彰顯。對於城商行也是多措並舉、“一行一策”指導實施改革。總的目標是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從根本上提升中小銀行長期健康經營發展的能力,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更好地服務千家萬戶,更好地防控好風險。
第四,要督促中小銀行聚焦主責主業。中小銀行必須牢固堅守服務本地、服務小微、服務“三農”、服務鄉村振興的市場定位,要立足當地做精做細,深耕當地,因爲中小銀行有天然的熟悉當地的比較優勢。對於不顧風險,盲目求快求全的誘惑,中小銀行要有抵制和抗拒的意志和能力,要開展差異化特徵化的經營,把自己獨特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中小銀行有非常多的優勢,他在當地對客戶非常熟悉,這個優勢一定要發揮出來,發揮出來以後中小銀行未來的發展前景是相當廣闊的。
第五,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穩中求進、標本兼治,全面加強監管,防範化解風險。要嚴格中小銀行准入標準,嚴把股東、高管的准入資格,要嚴查資本金的來源,充分發揮資本在控制槓桿、配置資源和吸附損失方面的作用。資本監管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們監管的重點,要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緩釋、早處置,要做到“四早”,堅持打早打小。要健全具有硬約束的糾正機制,對中小銀行也包括大中型銀行的風險,要在防和控上發力,對從嚴的風險要緩釋、要防範,最重要的還是控制新增風險。要聚焦金融風險“關鍵人”“關鍵事”和“關鍵行爲”,嚴格執法、敢於亮劍,堅決打擊金融腐敗和金融違法犯罪,要激發金融機構防控風險的內生機制,並進一步強化固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源頭上把風險防範好、控制好、穩定好。要積極培育弘揚中國特色的金融文化,堅決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謝謝。
中國經濟信息社記者:
我們知道,近年來,我國在持續推動養老金融機構專業化發展,我國養老金融改革也在穩步推進。想請介紹一下目前相關工作情況,以及下一步安排?謝謝。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財產保險監管司負責人 尹江鰲:
這個問題與我們每個人都密切相關。金融監管總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持續深化商業養老金融改革,在引導養老保險機構聚焦主業轉型發展,服務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支持保險機構發揮長期穩健投資、養老風險管理等優勢,不斷擴大商業保險年金供給。目前,已積累養老金規模超過6萬億元,覆蓋近1億人。
二是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養老理財產品是採用符合養老需求的資產配置策略,實現投資者養老資金長期穩健增值的理財產品。自2021年9月試點至今,11家理財公司在10個試點城市發行了51個產品,認購投資者約47萬,規模超過1000億元。
三是推動特定養老儲蓄試點發展。特定養老儲蓄由工、農、中、建四家銀行在5個城市開展試點,期限分爲5年、10年、15年、20年四檔,利率略高於大型銀行5年期存款利率。自2022年11月啓動試點至今,存款人數約20萬人,餘額接近400億元。
四是啓動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商業養老金由養老保險公司提供,集養老規劃、賬戶管理與金融產品於一體,爲消費者提供全生命週期的養老資金穩健管理服務。自2023年1月起在十省(市)啓動試點以來,已累計開戶超過59萬個。
五是推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常態化經營。該產品是投保簡便、靈活交費、收益穩健,鎖定到60歲後年金化領取的普惠型養老保險。這個試點是2021年6月開始的,2023年10月將其轉爲常態化經營。截至去年末,保單件數約74萬件,累積養老準備金規模超過106億元。
六是積極推動個人養老金制度發展。指導商業銀行、理財公司、保險公司等積極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推動建立完善行業信息平臺,建設產品展示專區,便利消費者選擇。
七是穩步推動養老保險公司專業化發展。大家知道,2023年11月,印發《養老保險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對養老保險公司的公司治理、經營管理、強化風險防控等提出明確要求。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做好養老金融這篇大文章和落實銀髮經濟有關政策意見,推動保險機構發揮保險保障優勢,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以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等爲抓手,積極滿足新產業、新業態人員養老保障需求。進一步優化個人養老金相關金融產品供給,針對個人養老金制度特點,研究完善相關業務監管規則。及時總結經驗,持續推進商業養老金融試點。穩步推動養老保險公司轉型發展,引導推動公司發揮專業優勢,更好參與和服務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謝謝!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想問一下,金融監管總局接下來如何優化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和涉農貸款結構,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另外,如何綜合運用普惠信貸和保險,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謝謝。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普惠金融司司長 郭武平:
謝謝。發展普惠金融是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來的,經過十多年發展,我國普惠金融取得了長足進步。金融監管總局不斷加強監管引領,銀行大多設立了專門的普惠金融部門,提高了內部考覈比重,持續提升小微企業、“三農”等普惠金融重點領域的服務質效,大力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在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方面,截至去年底,貸款餘額是29.06萬億元,同比增長23.27%。這是個什麼概念呢?比各項貸款的平均增速高13.13個百分點;同時,利率逐年下降,去年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是4.78%,同比下降0.47個百分點。普惠型涉農貸款,去年底達12.59萬億元,同比增長20.34%,這個增速也是比較快的,超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10.2個百分點,利率也在下降,同比下降0.87個百分點。應該說,這些都是中國特色普惠金融體系的具體體現。
今年,我們將按照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決策部署,落實好普惠金融大文章要求,綜合小微企業、涉農主體、民營企業貸款,形成普惠信貸統一的監管口徑,開展考覈評估和數據披露,同時明確監管重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聚焦小微企業和涉農主體資金需求,合理確定信貸投放節奏,力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和普惠型涉農貸款這兩個領域貸款的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
二是積極發展首貸、續貸,續貸要做到應續盡續、能續盡續,鼓勵與生產經營週期相匹配的中長期貸款,推廣隨借隨還的循環貸款,滿足市場主體多樣化融資需求。
三是逐步提升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比重,去年底這個比重達到19.19%,同比提高2.29個百分點。今年我們還將繼續引導銀行放寬抵押物要求,加大信用貸款投放力度。
四是加強金融機構在產品銷售、信息披露、收費定價等方面的行爲監管,依法保護民營企業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同時,還要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推動民營小微企業法人貸款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增速。同時,增加對小微企業法人信貸的支持,提高小微企業法人貸款和戶數比重。合理提升縣域存貸比水平,將新增縣域存款一定比例用於當地貸款,爲縣域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促進城鄉均衡發展,助力共同富裕。
對於“專精特新”企業,我們在普惠信貸方面,將鼓勵銀行鍼對“專精特新”企業特點,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持信貸決策,積極運用企業科技研發、專利創新、知識產權等方面的信息,量身打造專屬金融產品,擴大信貸規模。另外,我們還有普惠保險,將鼓勵保險公司進一步加強“專精特新”企業全生命週期保險服務。比如說,研發設備財產險、產品責任險、產品質量保證險、專利險、出口信用保險、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等特色保險產品,助力企業避災挽損、擴大對外貿易和科技創新。
我們將認真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着力做好普惠金融這篇大文章,努力打造又普又惠、好用不貴的中國特色普惠金融體系,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羣衆。謝謝!
中新社記者:
請問在推動綠色金融方面,我國有哪些具體的實施方案和激勵措施,以促進綠色低碳轉型和環保產業的發展。
李明肖:
謝謝您的提問。我們一直高度重視綠色金融工作,我國的綠色金融已走在全球前列。近年來,金融監管總局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爲指引,推動銀行業保險業加大對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持續提升綠色金融的服務質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主要做了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監管引領。推動《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落地落實。強化跟蹤監測督導,組織召開綠色金融服務專題座談會,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從戰略高度發展綠色金融,加大對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支持,防範環境、社會的治理風險,提升自身的環境、社會和治理表現,會同有關部門推進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建設,研究完善工業、建築、生態環保等領域的綠色金融支持舉措,指導地方開展綠色金融實踐探索,完善各項配套政策的措施。
二是完善統計監測。定期組織銀行機構開展綠色融資數據統計工作,發揮各類資金的支持作用,引導銀行信貸資金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支持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截至2023年末,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餘額達到27.2萬億元,同比增長31.7%。完善綠色保險統計標準,推動保險機構加強對環境資源保護與社會治理、綠色產業和綠色生活消費等方面的風險保障。2023年,綠色保險業務保費收入達到2297億元,賠款支出1214.6億元。
三是優化考覈評價。組織21家主要銀行開展綠色信貸自評價,督促其對照相關監管制度和標準自查綠色信貸工作情況並及時整改。指導銀行業協會開展綠色銀行評價工作。將綠色金融發展情況作爲對銀行保險機構日常監管、現場檢查和公司治理要求的重要參考,強化對綠色金融發展的激勵約束。
四是豐富產品服務。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和商業可持續基礎上,根據綠色低碳項目融資和風險管理需要,立足自身職能定位,開發氣候友好型綠色金融產品,提供多元化、差異化的金融服務。拓寬綠色保險覆蓋面,發展綠色信託、綠色租賃,有序拓展綠色消費信貸業務。引導保險資金支持綠色項目投資建設。
五是強化風險管理。與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推進監管協同。督促銀行保險機構建立健全綠色金融管理體系,將環境、社會、治理要求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嚴把新上融資項目的碳排放關,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在降碳的同時保障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引導銀行保險機構積極研究和應對氣候變化相關金融風險,加強風險管理和信息披露。
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健全綠色金融政策體系,優化金融產品和服務,督導銀行業保險業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美麗中國建設貢獻金融力量。謝謝。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
考慮到數字金融的迅速發展。請問,目前我國在加強數字金融治理、防控相關風險,以及推動金融科技創新方面有哪些新的規劃和策略?謝謝。
劉志清: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大家比較關注數字金融發展,也很關心與此相適應的數字金融治理情況。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爲代表的數字技術飛速發展,正深刻改變着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五篇大文章”,其中就包括數字金融。我們對此高度重視,採取了一系列工作措施大力推動數字金融發展,積極引導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例如,我們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在小微、綠色、“三農”、科創、國際貿易等重點業務領域不斷豐富數字金融產品和服務;持續跟蹤前期發佈的《關於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的落地實施,分階段推進金融數字轉型目標任務,促進機構之間數字化轉型經驗交流;支持大型機構充分調動集團內部資源,在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下向中小金融機構輸出風控工具和技術,幫助中小金融機構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剛纔肖遠企副局長也講到了幾個合作示例。在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進程不斷加快,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顯著提高。
我們將持續加強監管引領,多措並舉做好數字金融這篇大文章,引導金融機構提升服務質效,全面加強風險管理。
一是持續推動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開展數字化轉型評估工作並納入到銀行保險機構信息科技監管評級中,引導金融機構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科學制定發展戰略,加大資源要素投入,實現經營管理和服務變革。
二是增強數字賦能成效。充分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優化數字金融產品和服務,做好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同時積極拓展互聯網移動終端等服務渠道,通過數字手段觸達傳統金融服務難以覆蓋的客羣,持續提高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和可獲得性。
三是提升行業風險防控能力。推動銀行保險機構將數字化風控工具嵌入業務流程,充分運用數字化能力提高風險管理和內控合規水平。
四是加強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風險監管。推動銀行保險機構提高網絡安全風險的日常監測和應急處置能力,有效保護數據安全和客戶信息,強化數字生態場景下的科技外包風險管理。
五是規範數字創新,守住風險底線。要求銀行保險機構建立穩健的業務審批流程,對新產品、新業務、新模式帶來的技術和業務邏輯變化進行評估,確保新技術投產運用的審慎性和合規性,牢牢守住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風險底線。謝謝!
邢慧娜:
時間關係,最後一個問題。
經濟日報記者: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着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穩步擴大金融領域的制度型開放,吸引更多的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請問金融監管總局如何落實好會議精神,推動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對外開放?謝謝。
肖遠企:
謝謝您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推出了50多項金融對外開放的措施,主要可以歸納爲幾個方面:
第一,取消了銀行保險機構的外資股份比例限制,包括取消外資參股、收購、增資金融機構的股權比例限制。現在外國資本可以持有銀行保險機構100%的股權,實現完全控股。並且已經有這樣的機構,有外資獨資保險公司、外資控股理財公司和外資獨資貨幣經紀公司,還有外資獨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這些都已經批准開業,目前他們的經營情況都比較良好。另外,《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裡關於金融業的相關限制措施目前已經完全清零。
第二,大幅減少外資數量型准入門檻。過去有一些對外資銀行、外資保險機構准入中總資產規模的要求,對他們在經營年限的要求,都已經取消了,現在更注重外資投資綜合資質評估。還比如說機構的類型也極大地豐富,現在各類外資金融機構,銀行、保險、經紀公司、理財子公司、資產管理公司都在我們國家設立起來了,並且經營良好。我們現在已經有5家外資控股的理財子公司,他們在產品設計、風險防控方面也有很好的經驗和做法。還比如說,現在外資銀行和保險機構的業務範圍跟中資已經完全一致,完全實現了國民待遇。
到去年年底,外資銀行在華共設立了41家法人銀行、116家外國及港澳臺銀行分行和132家代表處,營業性機構總數量已經有888家,總資產已達到3.86萬億元。境外保險機構在境內已經設立了67家營業性機構和70家代表處,外資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2.4萬億元,它在境內保險行業市場份額已經到10%,這個比例還是比較高的。外資金融機構深度參與我國經濟金融發展和金融市場運行,已經成爲中國金融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我們會進一步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協議中金融領域相關規則,繼續堅定推進金融領域高水平對外開放,在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歡迎各類外資機構和長期資本來中國展業興業;鼓勵外資金融機構與中資同行在股權管理、產品開發,比如技術以及人才交流培訓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同時,我們也非常歡迎那些在財富管理、資產管理、資產盤活處置,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綠色金融、可持續經營等方面有專業專長的外資機構來華開展不同形式的全方位合作。我們也支持外資金融機構深度參與上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大門一定會一如既往,越開越大。
對你這個問題我就回答這麼多。
另外,我簡單補充一下前面的一個問題,關於銀行信貸結構優化,我再補充一點。我們在監管方面對優化信貸資產結構方面,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監管定量措施規則。一是我們有集中度監管,對單一客戶、單一集團和單一行業的授信和貸款都跟資本金掛鉤,這個比例是非常嚴的,這樣就避免金融資源壘大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監管指標,我們實施了聯合授信機制,對同一個企業的授信和融資很多銀行都看得到,這樣確保既不把企業的債務率推高,同時又能夠把金融資源用到最需要的領域,能夠滿足不同企業、不同個體、不同市場主體真正的、合理的資金需求,避免資金空轉,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我就做這麼一點補充,謝謝你的提問,也謝謝剛纔每位媒體朋友的提問,再次感謝大家對金融工作特別是對金融監管總局監管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謝謝大家。
邢慧娜:
今天的發佈會就到這裡,感謝幾位發佈人,也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再見。
本文編選自“中國網”;智通財經編輯:陳筱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