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警報擴大!規模6.5、震度3級就發 9月起實施

中央氣象署9月1日起新增地震國家級警報發佈條件。(中央氣象署提供/蔡明亙臺北傳真)

臺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爲地震好發區,爲增加應變時間,2016年推出「國家級警報」地震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系統。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表示,經歷0403花蓮大地震後,考量現有發佈條件可能低估震度,9月1日起新增發佈條件,預估規模達6.5且預估震度達3級區域,皆將發佈國家級警報。

現行地震國家級警報發佈條件爲,預估地震規模達到5.0以上,針對預估震度4級區域發送。

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現有地震國家級警報已運作一段時間,但在0403地震時發現,針對較大規模的地震,警報仍有調整空間,故6月召開專家學者會議、7月也與防救災單位討論,經評估後決定新增發佈條件,未來預估規模達6.5且預估震度達3級區域,都將發送警報,預計9月1日起實施。

吳健富指出,規模6.5以上地震具有較長搖晃時間及強大低頻能量,需要新增警報發佈條件,涵蓋這類型的地震,實施後可針對規模6.5以上大地震提前發佈警報,進一步涵蓋多種地震情境,提升警報發佈的覆蓋範圍,提高預警準確性,讓民衆適時做相關反應,避免漏報。

他以0403臺北市狀況爲例說明,若調整至震度3級就發送警報,可提早2至3秒發出,規模6.5大地震後面隱含破裂能量,每個大地震有不同破裂形式,有的前有的後,若等到原有規模和震度標準,就是在震度4級時發出,不過調整後大家可有多2至3秒時間做反應,在0403時北部的部分地區就有低估情形。

針對高樓層感受較強,吳健富說,規模6.5以上地震常伴隨較長搖晃時間及強大低頻能量,高樓層搖晃程度相當明顯,臺北市某大樓在0403地震時,在1樓震度爲3級,但當震波進入建物後,發現在9樓的震波被放大3倍,換算成震度就達到4級,且持續時間接近20秒,若依現有警報條件則就不會發布。

至於調整國家級警報後會不會變得擾民或影響救災單位?吳健富提到,觀察2022年迄今,發生8個規模6.5以上地震,以大地震的主震爲主,若套用新條件,各縣市警報約多1.4次,仍在合理範圍內,單一縣市新增最多約4次,兼顧防救災需要及不擾民原則,新增縣市則以北部縣市居多,原因可能是場址效應,現有震度衰減公式低估地震震度。

吳健富表示,臺灣是地震頻繁發生區域,地震發生時間難預測,提醒民衆平時就要做好防震準備,若收到防震警報,要先趴下掩護,屋內傢俱、重物也要做好相關防範,在戶外也要記得先保護頭部,看看周遭環境再做相關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