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討厭香菜日! 研究揭密:喜歡與否由基因決定

今(24日)是「國際討厭香菜日」,不過有研究發現,會討厭香菜其實和特定基因「OR6A2」有關。(示意圖/Shutterstock)

香菜可謂臺灣小吃的「最佳綠葉」,其特殊味道搭配蚵仔麪線或肉羹等勾芡料理,可說是畫龍點睛,但也有不少人對香菜恨之入骨,訂定今(24)日爲「國際討厭香菜日」。不過,《自然科學雜誌》研究指出,造成香菜評價兩極的原因,其實和特定基因「OR6A2」有關,且香菜營養價值高,不僅是天然的解毒劑,也有延緩癲癇發作的效果。

今(24日)爲一年一度「國際討厭香菜日」,其起源可追溯到2013年,當時國外一羣痛恨香菜的人建立了「I Hate Coriander」(我恨香菜)粉專,並訂定每年2月24日是國際討厭香菜日,深受反香菜人士支持。

「I Hate Coriander」(我恨香菜)粉專今發佈貼文,歡慶國際討厭香菜日。(圖/翻攝自臉書社團I Hate Coriander)

不過,根據《自然科學雜誌》研究指出,其實造成香菜評價兩極的原因,與特定基因「OR6A2」有關。該研究發現,有些人體內有一個叫OR6A2的嗅覺受體基因,其受體基因可以接受到香菜中含有的「醛類物質」,導致部分的人會聞到香菜中較強烈的肥皂氣味,因此拒絕吃香菜。

此外,農業兒童網指出,香菜其實富含各種維生素及豐富的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超過蘋果、梨子等水果,胡蘿蔔素的含量也比番茄、黃瓜高10倍,不僅有助於清除體內的有毒重金屬,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可說是「天然解毒劑」。

美國加州大學也曾在《FASEB Journal》發表研究結果,表示香菜中的長鏈脂肪酸「十二烯醛」具有延緩癲癇發作的效果,雖然此研究尚未運用在人體上,不過未來深入研究,並將其運用在藥物上,或許也可成爲癲癇患者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