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1月製造業PMI 日韓兩樣情
受到景氣不佳的影響,加上產量與新訂單下滑,日本元月的這項工廠活動指標,已連續8個月都是萎縮狀態,從12月47.9微幅升至元月48,但還是低於榮枯分水嶺50的位置。
專家學者表示,遭受國內外經濟低迷打擊的日本製造業,在手訂單重寫2020年8月以來最低水位,顯示無論在售價或供應方面都有不小壓力。業者表示,由於原物料、勞動力以及燃料價格都上漲,成本愈墊愈高,紅海航行危機也造成部分供應鏈斷鏈現象。
此外,日本就業市場以及既有庫存也是此次PMI孱弱的主因之一。根據統計,日本製造業上個月新訂單大減,導致手中未完成訂單所減少的幅度,竟是3年多以來最大。
雖然大部分日企元月信心較去年12月稍微降低一點,但半導體等需求已見改善,故日本製造業還是保持樂觀態度且在平均水準之上。路透社日前的景氣短觀民調也指出,當地大型製造商元月的信心,是過去4個月來首次下降,預估還會繼續低迷一陣子。
相較於不佳的日本製造業,韓國似乎已走出陰霾,因爲出口重新成長,採購也大幅度增加,這份元月數據也顯示,工廠產出與新訂單在分別連續20個月以及18個月下滑之後,已止跌回升。
訂單雖不斷成長,但已完成的產品庫存量,去化幅度重寫5個月以來最大。另外,商品採購量的增幅,也創2022年4月以來最大。由於美國和中國大陸等主要市場對製成品的需求改善,新出口訂單是自2023年7月以來首次增加。同時,增幅也是2022年2月以來最大。
根據上週數據,因出口還是谷底,韓國這個亞洲第4大經濟體,2023年經濟成長幅度創3年來最小。不過,出口在2023年底開始復甦,預估今年成長可望明顯改善。
韓國製造業者指出,紅海情勢不穩造成原物料售價蠢蠢欲動,還有物流時程延宕。元月份投入生產的成本,不僅是3個月以來首次上升,交貨時間也連續第6個月都不準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