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合作和共同發展是必由之路
位於尼日利亞第一大城市拉各斯的尼日利亞首個現代化深水港萊基港。新華社記者 王冠森攝
日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佈了2024年12月經濟展望的初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分析了全球經濟發展狀況,認爲目前世界經濟具有較大韌性,但仍需克服諸多風險和挑戰,從而實現強勁、可持續增長。
儘管世界經濟近年來遭遇重大疫情、地緣關係緊張、能源危機等下行風險的衝擊,但仍展現出相當的韌性,經濟增長保持相對穩定。報告顯示,2024年雖然部分國家經濟出現下滑,但整體上全球經濟增長保持穩定。經合組織預計,2025年和2026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將保持3.3%的增速。
全球經濟基本面較好,主要表現在:一是通貨膨脹持續緩和。多數國家通脹率持續下降,已接近或達到央行目標水平,低通脹環境有助於實際收入增長和提振消費,爲經濟復甦提供支撐。二是全球貿易開始復甦。全球貿易量在2024年穩步回升,並且預計未來幾年將持續增長。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近期發佈的數據顯示,在服務貿易強勁表現牽引下,2024年全球貿易額較去年增長1萬億美元,超過2022年數值,再創新高。三是勞動力市場壓力緩解。多數國家的勞動力市場緊張程度有所緩解,失業率保持在歷史低點附近,尤其是移民流動性增強,爲勞動力供給提供了重要支持。四是實際收入增長。在通脹下降和就業充分的積極作用下,多數國家的家庭實際可支配收入有所增長,超過了疫情前水平,有助於提升消費者信心和消費水平。受上述積極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增長勢頭有望延續。
然而,全球經濟要在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維持長期增長,仍面臨一系列風險挑戰:一是地緣政治風險。中東地區衝突升級可能進一步破壞全球能源市場,導致能源價格上升,尤其加大了能源進口國經濟壓力;俄烏衝突的延宕也將擾亂全球能源和貿易市場;全球其他地區的地緣關係緊張局勢和潛在衝突風險,也將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二是貿易保護主義上升。全球主要經濟體實施的貿易限制措施不斷增加,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上升,可能會擾亂供應鏈,推高消費者價格並抑制經濟增長,而一些國家採取“脫鉤斷鏈”措施,限制外國直接投資,將降低全球生產率並減緩新興市場國家的發展速度。三是公共債務問題緊迫。當前許多國家的公共債務水平過高,可能會限制政府應對未來衝擊的能力,並增加財政風險;對於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和低收入國家而言,債務可持續問題尤其突出。四是金融風險較高。一些資產存在估值過高的問題,增加了金融系統的風險,而一些非銀行金融機構規模擴大和關聯性增加,也加劇了金融系統風險溢出的可能性,此外,新興市場還面臨資本外流問題,容易導致貨幣貶值,阻礙國家和地區發展。五是結構性問題突出。例如,高端人才短缺問題在信息技術等領域尤爲突出,可能導致生產成本上升,抑制經濟增長;人口老齡化趨勢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勞動力短缺問題,並增加政府養老金支出壓力。
國際合作和共同發展是應對全球經濟挑戰的關鍵所在。報告認爲,爲有效應對全球性的經濟挑戰,需要各國共同努力。在應對地緣政治風險方面,各國應加強合作,通過對話和外交手段解決爭端,減少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給全球經濟增長帶來的負面影響。面對當前局勢,國際社會應共同努力,維護全球能源安全,並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在促進國際貿易方面,各國應共同努力維護開放的國際市場和基於世貿規則的多邊貿易體系,要通過加強協調合作,減少貿易限制措施並解決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問題,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增長。在幫助低收入國家問題方面,許多低收入國家面臨高債務和財政壓力,需要國際社會幫助,尤其是國際金融機構需要提供更多資金支持,幫助這些國家改善財政狀況,增強經濟增長韌性。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各國應加強合作,採取有效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轉型,尤其是幫助發展中國家完成轉型,向其提供技術援助和資金支持。另外,爲了有效應對全球衛生安全事件,防止其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各國應加強合作,提高疾病預防和應對能力,降低全球衛生安全風險。
經合組織指出,國際合作和共同發展是解決全球經濟挑戰的必由之路,各國應加強合作,共同構建一個更加和平、繁榮、可持續的世界。(經濟日報記者 樑 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