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迷你配置奢華!部分QDII操作太詭異,防肥水外流還是利益輸送?
部分基金公司在迷你QDII產品上的奢華配置徒增成本而無實質業績貢獻。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與公募基金公司將A股迷你基金給予新兵練手不同,儘管許多QDII產品體量迷你、規模增長潛力弱,但是在基金經理人選、數量和境外投顧崗位的門面上,許多基金公司反差性地給予頂配,這種頂配帶來的業績貢獻卻遠遜於市場預期。
考慮到基金管理費包含公募基金自身的管理費和境外投資顧問的投資顧問費(如有)兩部分,業內人士認爲這種頂配更多的與公募股權結構中外資機構的利益訴求有關,而產品規模較大的內資型QDII往往因本身可產生豐厚的管理費,在境外投資顧問崗位設置上避免“肥水流向外人田”。
迷你QDII不計成本頂配崗位是何意圖?
與公募將A股迷你基金給予新兵練手不同,許多公募QDII產品體量迷你、規模增長潛力弱,但是在基金經理人選、數量和境外投顧崗位的門面上,卻反差性地給予奢華配置。
根據浦銀安盛全球智能科技QDII披露的信息,該主打海外市場的產品在去年四季度曾超過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截至去年末該產品的規模也僅有不足7000萬元。儘管該QDII對基金公司的規模貢獻幾乎可以忽略,在人才配置上卻極盡排面。
與許多面向A股的迷你基金產品的“精兵簡將”、選用一名新兵練手不同,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上述規模迷你的QDII截至目前採用雙基金經理管理:除了擁有22年投資經驗的俞瑾,另一位基金經理則是來自日本的Ikeda Kae,後者擁有24年的股票投資經驗。同時,該基金還聘用了3位境外投資顧問,包括兩位14年行業投資經驗的專家以及1位擁有25年全球股票投資經驗的投資顧問。
“兩位基金經理+3位境外投資顧問”的5人組高配,對該只規模不足7000萬元的迷你產品而言,明顯是在燒錢擡門面。根據信息披露,該產品2022年內收取的管理費僅有51萬元,2023年上半年收取的管理費爲37萬元。這也意味着,該產品管理費用完全不足以覆蓋兩位基金經理與3位境外投資支持人員的人力成本。
無獨有偶,規模5700萬元的建信新興市場優選QDII的情況也類似。該基金除了擁有18年和11年投資經驗的兩位基金經理外,還聘任了兩位境外投資顧問,後者也均擁有最少14年的全球股票投資經驗。根據披露,最近一個完整年度即2022年,該基金管理費只有26萬元,而2023年上半年收取的管理費也只有34萬元。
此外,已經聘請3位資深基金經理共同管理的交銀施羅德環球精選QDII,在2023年四季度報告中也披露還聘任了施羅德集團的一位外籍基金經理爲境外投資顧問。但該產品截至去年末的規模不足8000萬元。
高額成本投入未必換來好業績
規模迷你的公募QDII增聘境外投資顧問,高額的人力投入能帶來好業績嗎?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去年2月開始在QDII基金經理之外增設境外投資顧問的海富通中國海外QDII,2023年淨值虧損爲13%,2024年以來的淨值仍未有盈利,最近一年的累計虧損超過12%。去年2月8日,海富通基金公告,爲向投資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決定自2023年2月8日起聘請法國巴黎資產管理亞洲有限公司擔任該基金境外投資顧問,並報證監會備案。進一步的信息顯示,該QDII聘請的境外投資顧問爲一名擁有18年股票投資經驗的基金經理。該產品此前提示,自2023年11月16日至2023年12月31日已連續32個工作日出現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
成立就聘請境外投資顧問的大成中國優勢QDII,自2022年9月成立以來累計虧損已達11.62%,該產品在2023年的虧損高達19.58%。根據大成中國優勢QDII披露的境外投資顧問信息,其聘請的境外投顧人員多達3名。截至目前,該基金只剩下約2000萬元的規模。
顯然,聘任境外投資顧問爲迷你QDII帶來的不是高業績,而是更高的人力成本。根據有關規定,基金的管理費包含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費和境外投資顧問的投資顧問費(如有)兩部分,其中境外投資顧問的投資顧問費在境外投資顧問與基金管理人簽訂的《顧問協議》中進行約定,而當業績表現欠佳的背景下,多出的境外投資顧問費用不僅對公募基金公司帶來更高運營成本,也會提升基金產品和持有人的負擔。
相比之下,在基金去年四季度報告中強調“本基金未聘請境外投資顧問”的天弘全球高端製造QDII,截至目前今年收益率已達到19.75%,爲今年來全部公募QDII產品業績第一名。此外,沒有聘請境外投資顧問、只安排一位基金經理的嘉實美國成長QDII2023年收益率爲38.84%,2024年以來則也以14.17%的收益進入QDII的前四強。
更爲典型的是李耀柱單獨管理、無任何境外投資顧問的廣發全球精選QDII,該產品以66.08%的業績奪取公募2023年全市場冠軍,今年再次進入公募全市場業績前列。目前,該QDII以16.23%的年內收益排名公募QDII業績第三。
鉅額利益令大型QDII避免肥水外流
規模與利益是公募QDII在是否聘請境外投資顧問上的重要影響因素,尤其是基金公司外方股東的利益訴求。
“規模較大的QDII一般不會聘請境外投資顧問,聘任境外投資顧問的大多是外資主導型的公募機構,內資基金公司對此類操作興趣不大。”深圳地區一位公募基金海外投資負責人認爲,如果產品規模本身比較大,聘請境外投資機構實際上相當於將非常可觀的管理費與境外投資機構進行分享,而這些境外投資顧問對產品的業績貢獻也並無預期中那麼大。
這位負責人分析,隨着基金公司本土人才的培養,以及對海外上市公司研究的深入,聘請境外投資顧問在很大程度上除了提高成本,未必能帶來顯著的業績貢獻。上述人士進一步指出,爲QDII設置境外投資顧問崗位大多與基金公司股東方中外資機構的利益訴求有關,這涉及QDII產品帶來的利益分成。
據悉,內資公募尤其是旗下QDII較大的基金公司,往往避免“肥水流向外人田”。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包括廣發全球精選、南方全球精選、易方達亞洲基金等規模較大的QDII產品均由本土基金經理管理,且基金經理崗位均只有一人,更無設立境外投資顧問崗位之舉。
以廣發全球精選QDII產品爲例,考慮到該QDII的業績和資產規模快速崛起,沒有爲該產品聘任境外投資顧問爲廣發基金與QDII持有人節省了極大的一筆資金。根據廣發全球精選QDII資產規模與管理費收入之間的關係,因該產品在2021年的管理費收入約爲8300萬元,2022年管理費收入爲4400萬元,而2023年的規模大幅度超越2022年並高度接近2021年的頂峰規模,推測廣發全球精選QDII在2023年的管理費收入或在7000萬至8000萬元之間。
境外投資顧問收取的費用實際上正是來自基金資產,並以納入基金管理費的形式出現,因此上述單隻QDII產品高達8000萬元的管理費收入,若聘請境外投資顧問,意味着要將鉅額利益拱手與境外投資機構分享,也必然增加基金持有人的費用成本。
張坤管理的易方達亞洲精選QDII亦是如此,該產品規模較大,2021年的管理費收入爲5436萬元,2022年管理費收入爲7240萬元,2023年上半年的管理費收入爲3856萬元。儘管該產品截至2023年12月末持有的美國上市公司倉位高達33.52%,但該基金仍無興趣聘請境外投資顧問。
責編:桂衍民
校對:王蔚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755-83514034
郵箱:bwb@s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