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婦變月嫂,高管送外賣?中產家庭的失業噩夢……

最近,電視劇《凡人歌》戳中了好多中產家庭的肺管子,尤其是那偉和沈琳這對夫妻,更是演繹了何謂中產家庭、中年夫妻的恐怖故事。

那偉家裡有兩個孩子,大女兒上小學、小兒子嗷嗷待哺。那偉的妻子沈琳原是一家公司的高管,扣除五險一金後,每月的稅後工資能有兩萬多塊。但因爲要備孕二胎,連帶着照顧女兒的生活起居,她選擇辭職當起了全職媽媽。

當然,她敢這麼做也是因爲老公那偉能賺。那偉在一傢俬企工作了15年,當初老闆創業時他就跟着幹,是原始員工,所以隨着公司發展壯大他收入也不菲,每年拿着50萬的年薪加上千萬期權,一肩挑起房貸和全家開銷。可沒想到“中年風暴”來得猝不及防,公司老闆換人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年過四十歲的那偉“喜提”裁員,全家一朝陷入經濟危機。

圖源電視劇《凡人歌》

那偉想創業,創業失敗,老婆沈琳也不得不重回職場。無奈頂着中年女性+多年空窗期這兩張職場大忌標籤,她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最後,那偉這位曾經得副總現在只能當小工發傳單、妻子沈琳去當月嫂。

#凡人歌貴婦變月嫂老公變小工#迅速登上熱搜,許多網友表態:電視劇照進現實。

這兩年,有一種說法是中年男性的再就業出路是外賣員、網約司機;中年女性的再就業出路是視頻賣貨、賣保險。尤其是曾經光鮮一時的中產家庭,物資高配,人到中年、突然失業,於全家而言堪稱滅頂之災,而這種“滅頂之災”不分國界,是全世界中產家庭、中年人的噩夢。

恐怖故事:中產、中年失業

看到熱搜後,我和老公認真盤算過,要是現在的工作有一天做不下去了,我倆能幹啥?

送外賣、開網約車這種幹體力活,他沒戲。從小到大隻會讀書的他是典型的書生體質,在實驗室站着拿小老鼠做幾小時實驗回家都要喊很久腰痠背痛,真去做苦力估計他賺的錢還不夠醫藥費;炒股、搞投資,既沒本錢也沒頭腦。想來想去,他的再就業道路靠譜點的也只有去教培行業。但這兩年,提起教培整個行業都是淚,他這位中年大叔想要佔個坑兒,太難。

至於我,作爲一名文字工作者,會碼字、能出書,這些年確實積累了不少經驗。但論能力和成就,也是芸芸衆生之一,而且這些年短視頻當道、未來這趨勢也不會削弱,閱讀正在成爲一門消亡的藝術,電商平臺一年要來好幾波9.9元秒殺促銷活動,圖書行業和教培業一樣都是夕陽產業。去帶貨吧,沒有粉絲積累、形象普通;去賣保險,笨嘴拙舌且看到數字就暈,肯定會被客戶嫌棄。唯一能拿出手的,也就是我有倆娃的歷練,能吃苦耐勞,估計最後的出路也是月嫂吧。

真是越想越絕望。過去,以爲中年人生前面處處是坑,你摔進去,總能爬上來接着走。現在,才發現中年人生前面是一堵牆,你除了在牆根下抓耳撓腮、對沒有無出路的前方仰屋興嘆外,毫無他解。

圖源pexels

像這種中產家庭擔心中年失業並不是國內特有現象,也不是咱們東亞人特有的危機感,美國家庭也一樣。

我以前居住的小區,有一家鄰居,普通白人中產,女的是幼教、男的曾是建築業的項目管理者。倆人有一個五歲的兒子,三歲時確診患有自閉症。女方本想辭職全職照顧孩子,但因爲老公突然失業,只能繼續工作。

男方失業後想找老本行做回項目管理,但前兩年受疫情影響美國就業環境太糟,一直未遂願。後來花了一段時間考出了貨車司機駕照,現在跑長途送貨。好在這裡的運輸行業比較正規、貨車司機待遇不錯,他朝九晚五、吃住都在貨車上,做半個月連休四天,年薪到手7萬美金左右。

家裡經濟狀況總算好一些了,但女方還是不敢辭職,因爲長途運輸也挺高危的,她家承受不住“一條腿走路”的風險,所以女的只能繼續一邊工作、一邊一人全力承擔起家庭和育兒的重擔。

普通家庭擔心裁員,不敢讓一個人承擔家庭的所有經濟風險,就算是含金量足的中高產家庭,碰上這兩年的裁員潮,也沒辦法高枕無憂。

這兩天我刷到Lois Kim的新聞,Lois Kim曾是谷歌的高管,在谷歌工作了30年,坐到全球通信總監的位置。結果去年年初55歲的她成爲公司裁員12000人名單上的其中之一。

東亞女性+55歲+科技公司高管,集三張在美國互聯網科技行業buff疊滿的標籤於一身,想要同等條件上岸太難。

Lois Kim只好迅速調整好心態,十天後就開啓了兼職模式。她目前做網約車司機、星巴克和超市收營員三份兼職,55歲的她在採訪中覺得感受還不錯。

圖源Business Insider

當然,作爲曾經的谷歌高管,Lois Kim應該不至於爲生計發愁去做這些兼職,做這些工作除了爲了體驗不一樣的工作環境,估計也是因爲自己常年忙碌的慣性。

雖然Lois Kim心態好,不介意從過去的金字塔尖放下身段去做體力勞動,但現在“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也是事實,中年失業的噩夢也籠罩在發達國家的普通人生活上。

中年不易,失業後少PUA自己

中年失業後,讓人痛苦的不只是家庭經濟危機,還會伴隨着嚴重自我懷疑:我是不是沒用了?被時代淘汰了?成爲一個廢人了?很多言論也會將失業問題歸咎於失業者本身。就像劇中那偉的弟弟說的一段話:作爲老臣,體力和創造力都不如年輕人的情況下,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呀?

圖源電視劇《凡人歌》

“你被裁是因爲你曾經守着一份安逸的工作混吃等死”“你沒有真技術,你只是把一項技能重複了十年”類似的言論我們聽過很多,一言以蔽之:中年“活該”被裁。

不可否認,一些人失業確實有自身不思進取的問題。但失業更多是結構性等一個複雜的問題,無數大廠程序員、房地產員工、金融行業從業者已經向我們證實了不是你努力、上進就能避免被裁的命運。甚至很多時候,越努力、越貧窮。

正如David K. Shipler在其著作《窮忙》一書中說到的:

貧窮的成因都有一部分經濟原因,一部分心理因素;一部分個人因素,一部分社會原因;一部分過去的影響,一部分現在的情況。

脫貧致富看來是需要萬事俱備的。你需要一整套技術,合理的起薪,晉升的機會,這些都是先決條件。但這些並不夠,你還需要有清晰的目標,十足的勇氣,強烈的自尊心,沒有鉅額債務、疾病或者毒癮纏身,還要有支持你發展的家庭,品行端正的朋友,以及私人或是政府機構的妥善幫助。這一系列條件缺一不可。

窮,永遠都是一個“系統”問題,不能把所有問題都推動到被裁員工一個人身上。

那偉15年前跟着老闆創業“出生入死”,用最大的忠誠陪老闆走過15年,那些優厚的待遇是他應得的。他說自己最大的競爭力是忠誠,這對一家企業是無比重要的。帶着這份忠誠,他才能繼續做好企業的“牛馬”、把自己的後半身交付到這裡。

所以,失業的中年人先停止pua自己,想要緩和、解決中年失業的困境,沒有結構和政策層面的託底,單靠一人發力是無法做到的。

雖然外國人也怕失業,但有着相對完善的再就業體系,中年失業不至於寸步難行。以美國爲例,這套“再就業體系”包括:

一、年齡歧視輕一些。

招聘時除非特殊情況,否則問聘用者年齡、婚姻、和生育狀態嚴重點的情況下應聘者是可以告僱主的。在傳統的行政崗位、服務行業、教育行業,40、50歲以上的中年身影非常多。

二、高人力成本下的託底。

如果你沒有real skills,想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收入達到中產人均收入、能買得起比較好的醫保、公司幫你繳納不錯的401賬戶——可能不容易。但西方人力成本高,去做建築工人/開Uber/當服務員可以作爲一些託底選項,日子能正常運轉下去。

稍微好一點的,學一些技術,去做水電工、洗牙師、護士、長途貨車司機等,甚至可以過上標準的中產生活。根據去年的數據統計顯示,美國藍領的平均年薪超過5.3萬美金。

從2017年至今,藍領的薪資一直在上升。

三、有更爲完善的職業教育。

我在Reddit上看到一位網友十個月前發帖,大吐苦水說自己35歲中年失業多慘,現在只能靠着開uber賺點零花錢。

評論區高讚的一位網友留言:八年前36歲的自己遭遇了類似的經歷,一度精神崩潰。後來去技校(trade school)學數控加工(CNC machining)。現在八年過去了,他過着不用回郵件、不用打電話,坐在恆溫工程裡一邊聽有聲書、一邊組裝零部件、時薪30美金的愜意生活。

評論區曾經失業的中年人紛紛冒泡:可不是嘛,自己坐辦公室做了十多年,中年在trade school培訓後換賽道實現再就業,時薪年年看漲、沒有亂七八糟的辦公室鬥爭、自己有一門技術傍身踏實,是真香啊!

如果是對學歷有追求的人,也可以通過完善的職業教育培訓換賽道進入起點更高的職場。

我認識的一戶白人家庭,女的一直做全職媽媽,三個孩子開始上小學後她去學職校讀護理專業,38歲畢業找到一份工作,接着一邊工作(醫院護士)、一邊繼續去大學讀書。最後,她拿到護理學碩士和高等教育管理碩士雙學位,48歲時獲得了一所社區大學全職助理教授的offer。

在國外,中年人轉行成功不再少數,但前提是完善的職業培訓體系、低年齡歧視和託底較高的人力成本缺一不可。

但,託底能託多久呢?

那爲什麼在這樣一個相對完善的環境裡,我們——尤其海外華人——爲什麼還是會擔心裁員、找不到工作呢?

首先,從“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小鎮做題家到願意俯身拉車的駱駝祥子,靠着自己會學習、會考試的頭腦在海外闖出一畝三分地的東亞人在觀念上需要轉變週期。

孔乙己的長衫脫下一時不難,難的是在自己年齡越高、體力越弱、技能越少的未來,能不能一直脫下去是個問題。

其次,藍領世界的融入問題、有無職場歧視也是攤在我們面前要去克服和解決的問題。在同等技術水平和薪資下,一個身強體壯的中年“紅脖子”和一個瘦小的華人中年男子,僱主更傾向於聘用誰大家心裡有數。

最後,還是因爲現在社會發展太迅速了,你不知道現在托住的底十年後會不會失效、未來的職場發展超出很多人想象。

就拿現在討論熱度很高的人工智能來說,像那位前谷歌高管目前從事的超市收營員、網約車司機這樣的工作在不久的將來被取代是可以預見的。

開車實現無人駕駛,像Waymo這種robotaxi遍地跑也就是若干年內實現的事,網約車司機的用武之地會越來越少。而如今像Amazon Go!、Amazon Fresh這樣的黑科技無人便利店已經在部分區域成熟使用,從進超市、買東西、結算到離開,刷卡或者一輛智能購物車就能全部搞定,全程無需人力服務,想當收營員無門的時代就在不遠的將來。

Amazon Fresh的智能購物車

至於月嫂,極有可能會因爲低生育率出現無娃可照顧的局面。

沒辦法,一生都沒啥安全感的東亞人,習慣了與危機作伴。我能想到的將就辦法就是做好兩點:

01

再就業轉行這件事上,還是要做一些稍有技術含量的事情,不能純拼體力,得用好職業學校這塊磚。就算以後真幹不動了,也起碼能當個有技能可以傳授的老師傅吧

02

趁早改變消費習慣,開始像我們的父母那輩人一樣,學會把一分錢掰成兩分去花、還要從牙縫裡擠出半分攢起來。

-每日教育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