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聚焦:雙減後,校內教育如何“質效雙增”
探索科創、享受藝術、投身運動……
“雙減”後,校內教育如何“質效雙增”
光明日報記者 周世祥
時值暑期,北京市匯文中學課程中心負責人尚寶山已經開始籌劃下學期開學後的一件事——課後服務。
2021年7月,教育部表示,9月開學後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要實現課後服務全覆蓋,每週5天、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結束時間要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並努力實現有需要的學生全覆蓋。近日發佈的“雙減”意見,更加明確提出了保證課後服務時間、提高課後服務質量、拓展課後服務渠道等舉措。
如何將“雙減”意見要求變成紮紮實實的校園行動?和很多學校的課程安排負責人一樣,尚寶山面臨新問題。體育運動、科技探索、社團活動、各類講座……一門門課程、一項項活動的安排正在經過精挑細選,列在日程計劃上。
河北石家莊市橋西區裕華西路小學內,參加課後託管的學生在進行體育訓練。新華社發
自願參與,興趣先導
年近六旬的江西蘆溪縣宣風鎮中心學校教師李學戰又該往他的大皮箱裡填東西了——他在思考,如何將身邊的廢舊材料利用起來,教孩子們進行手工小製作。
“前些日子還有家長給我打電話,問我會不會開一個‘創客班’。現在,學校已經將我的課排到暑期託管課程裡了。”李學戰的語氣帶着期待和興奮,“讓平時看似無用的廢品,‘搖身一變’成爲一個個玩具。孩子們對這樣的課程非常感興趣。”
從2008年學校成立科技製作興趣小組起,李學戰一直擔任指導老師。每次看到合適的手工製作材料,他都會放進一個大皮箱裡。他摸索總結了“誘、學、做、玩、思、創”的六步創客教學法。日積月累,他帶領師生創作了近千件科技創新作品,選送的作品獲市級以上獎勵的有一百多件,在全國性創意大賽中屢獲佳績。
“雙減”意見提出,充分用好課後服務時間,爲學有餘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這爲像李學戰這樣的老師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除了科技製作班,李學戰所在的學校還開設了寫作、編程等豐富的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們都是按照興趣來報名的。”李學戰說,“只要是自願參加、有興趣做下去就不是負擔。上學期我帶領同學們做橋樑主題手工,和他們一同設計橋、製作橋、美化橋、展示橋,有時下課時間到了,作品還沒完成,學生們都不願意走,要等家長催他們才肯回去。”
課後服務如何不變成變相補課,不變成學生的新負擔?“自主自願”是大家的共識。
“是否參加課後服務,完全由教師、學生、家長自己決定。各中小學校制定實施方案、創造性落實;廣大家長主動配合、積極參與;社會機構招標進入,提供高質量服務;學生自主選擇、自主申報、自主學習、自主體驗。”深圳市教育局局長陳秋明介紹該市開展課後服務的做法。
自主體現在可選內容的多樣性。長春吉大附中力旺實驗小學充分挖掘學科教師專業特長,開設課程門類156種、各類社團208個,詩聯創作、思維導圖、主題電影等熱門社團的招募選課“一位難求”。
自主還體現在時間安排的彈性。北京密雲區部分中小學校從今年3月開始的課後服務試點中,必修單元安排體育鍛煉,保證“校內1小時”鍛鍊時間;選修單元安排科學實踐、勞動教育、美育活動、課業輔導等,由學生自主選擇。
“課後服務‘5+2’,學生有更寬鬆的時間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社團了。”內蒙古科右前旗教師發展中心美術教研員王豔梅說,該旗小學之前是在一週中的某天下午安排兩課時的社團或興趣小組課,“9月課後服務開始後,一個學生就可選多個社團,例如週一上了剪紙,週二還可以上泥塑,拓展藝術體驗。”
江西宜春市宜豐縣花橋鄉中心小學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舞獅的動作要領。周亮攝/光明圖片
做好銜接,打造特色
“課後服務供給的重點,是把課後服務納入學校教育教學整體規劃,使其成爲校內教育教學的有效延伸,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劉宇輝表示。
如何統籌課內外,讓課後服務成爲課堂的有效銜接與補充?
李學戰認爲,課後服務教師要有意識地做遷移和引導,通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帶動學科學習。“動手操作會讓學生的手越來越靈巧,思路越來越活躍,而且製作過程會涉及很多數學、物理知識。”李學戰經常要求學生使用不同材料製作同一物品,“這可以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
李學戰舉例,小學科學課上學生對慣性、摩擦力會有認識。在創客班他便教同學們用竹筒、光盤做拉線轉盤,其原理是拉動細線,光盤轉動,並因爲慣性而持續一段時間,由於摩擦力又會最終停下來。“我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改變其中的幾個部件,開發出功能更豐富的玩具。六年級學生郭夢晨用瓶子代替竹筒,橫向裝置旋轉體,帶動牙籤盤轉動;彭鑫熠同學用竹筷取代光盤,改變拉線方向,自創出不同樣式的拉線轉盤。他們對自己的製作很欣喜,越發感受到科學的神奇和動手的快樂。”
“興趣小組的活動開發了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印象很深的是,有次李老師在路邊撿起了一隻被丟棄的燈,居然拆解改造成了小玩具的一部分。很幸運能遇到這樣的老師。”江西省蘆溪縣蘆溪中學高三學生溫詩雨回憶說。
除了智育,課後服務也給美育、體育開闢了新的空間。湖南師範大學教授、全國高校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郭聲健認爲,學校藝術課程主要提供基本素養教育,而課後藝術教育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的藝術學習需求,更側重於興趣學習和特長培養,“二者互相促進,缺一不可”。
在科右前旗部分小學的興趣社團,剪紙、泥塑、裝飾畫、國畫課程都很受歡迎。王豔梅介紹,在該旗不少學校的課程建設規劃裡,課後服務將作爲課堂的延伸,“在社團,出於同樣興趣的學生聚在一起,教師能拓展寬度、延伸度,學生也能有更大的動手操作空間。”
“老師在體育課上教會學生運動技能,而課後服務保證了學生有時間去‘勤練’,只有‘勤練’了,技能提高了,纔可能‘常賽’,通過比賽來檢驗成果,讓學生獲得體育運動的成就感。”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劉波分析道,“除了教學生鍛鍊身體的技能、提高身體素質之外,還可以把體育育人的作用發揮出來,在科學訓練中幫助學生磨鍊堅強意志、培養健全人格,實現全面發展。”
此外,記者注意到,爲了保證課後服務的精準化、針對性,不少學校計劃走精品、小班路線。北京大興區多所小學在低年級課後託管試點中每班不超過20人。對於即將全面覆蓋的課後服務,尚寶山也表示,匯文中學將根據課程內容充分利用室內外場地,班額不超過行政班人數。作業輔導、學習研討等環節也實行小班化、精品化。
在福建福州市烏山小學,學生在參加課後書法興趣班。新華社發
引入資源,拓展空間
“有了‘雙減’政策,我覺得參與科創班的學生可能會更多,但是也不能一味樂觀。現在創新創客傾向於智能編程,好多老師想做,但上不了手。不少教師主課教學負擔已比較重,也難以騰出時間去鑽研。”李學戰表示。
課外服務開展起來,教育資源配套能跟上嗎?
一面挖掘自身潛力,一面引入社會資源,很多學校都在努力。
“爲了設計滿足學生需求的特色課程和活動,儘量讓學生多運動、多體驗、多探索,在師資方面,匯文中學會立足校內資源,適當引入優質校外資源,同時充分調動家校共育機制和高校資源,例如引入行業精英、專家學者開展專題講座。”尚寶山說。
社會資源的有序加入,賦予了課後服務新的可能。在長春吉大附中力旺實驗小學校長溫劍看來,開展好課後服務,家長資源是鮮活生動的“教科書”,社會各界力量是有力的“助推器”。“我們邀請科學家、公安幹警以及各行各業的家長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爲學校課後服務工作提供了源頭活水。”
“兩辦印發的美育文件和教育部有關文件都提出要培養學生一至兩項藝術特長,如果僅靠課堂,實現這樣的目標並非易事。而較之於學科類培訓,校外藝術類培訓學費往往比較高,這是因爲藝術類培訓需要特定的器材設備,長期以來已經形成了高價格水平。我想,依靠課後服務和託管,可以發揮好學校藝術教師的作用,也可以讓合規的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參與進來,一方面把高學費適當降低,另一方面也能把好的藝術教育理念引入校外藝術培訓,有效促進其教學改革。”郭聲健分析道。
同時,郭聲健特別強調了對校外培訓機構參與的遴選和監管機制:“以藝術培訓爲例,一是要明確培訓機構的准入門檻,包括師資、場地、器材設備等軟件硬件,應由教育行政部門審批;二是主管部門要組織專家研製好教學基本規範或要求,並以此爲依據進行督查,重點考查任課教師的師德規範,以及專業和教學水平;三是教育行政部門和物價部門要聯合制定收費標準並嚴格執行。”
面對一些學校開展體育類課後服務器材、場地、人力有限的問題,劉波認爲,政府應當做資源整合的牽頭者。“教育系統可能資源有限,但學校具備相應活動的組織條件;體育系統有很多優質資源。如果能建立相應機制進行資源整合,或許可以爲學校體育類課後服務提供新的思路。”
“課後服務還應該進一步利用好教育信息化資源。‘雙減’文件中提出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我想,鼓勵公辦學校優秀教師在區域內教研平臺的支持下進行資源整合,以慕課和公開課的形式向社會網絡平臺開放共享課程資源,是促進教育均衡、滿足學生課後學習需求的重要舉措。要提高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建設信息化平臺的效率,同時注意保護教師的知識產權,提高教師待遇和參與積極性。”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訂評價組專家李煜暉表示。
《光明日報》( 2021年08月20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