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巨頭扎堆出海中東,大佬發聲呼籲加強創新,光伏概念股集體反彈

今年以來,中東一躍成爲中國光伏企業出海的“新目的地”。

去年,天合光能、協鑫科技、TCL中環等光伏企業先後公佈了中東建廠的計劃。而今年,光伏企業的中東計劃明顯加速。本月,晶科能源、TCL中環與沙特方都簽署了《股東協議》,確定在中東建立合資公司並建廠。此前,陽光電源、協鑫科技、鈞達股份等企業也相繼在中東地區加快投資步伐。

爲什麼進軍中東地區?事實上,這與美國商務部對進口自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晶體硅光伏電池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有關。同時,美國又宣佈自6月6日起取消自東南亞進口的雙面光伏組件所享受的201關稅豁免。

原本,東南亞是中國光伏企業在海外最大的產業集羣地。但受此影響,這些企業不得不考慮取消東南亞的產能,而轉向其他地區。此時,中東地區進入了這些企業的視線。一方面,中東對落地當地的製造業企業提供政策優待;另一方面,中東地區正在大力推動能源結構轉型。此外,中東地區優越的地理位置,還有助於中國企業輻射歐洲和非洲等其他地區。

更重要的是,沙特等中東資本近期與中國頻繁互動,還投資了大量中國企業,其中就有不少有關能源轉型、新能源的企業。

與此同時,針對同質化嚴重等問題,光伏行業也積極應對。在7月24日舉辦的2024光伏行業供應鏈發展(溫州)會議上,“出海”“創新”“產能出清”成爲關鍵詞,其中“創新”在大佬發言中多次出現。

協鑫科技聯席首席執行官蘭天石認爲,未來國家會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同時會保護企業家,使其更願意將利潤投入到研發、創新、改善中去。在這種情況下形成正態的企業環境,即知識產權的安全感後,行業會越來越健康,資本只是進入行業的前提條件,不是最優條件。

福斯特董事長林建華認爲,目前光伏行業最掙錢的是有資源及做電站的企業,製造端是最爲辛苦的,本質是同質化太嚴重,企業應去做差異化產品。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曹仁賢表示,隨着光伏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市場規模的擴大,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問題日益凸顯。光伏行業正經歷着新一輪產業波動,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產品價格下行,利潤空間壓縮,部分企業庫存高企。他還認爲,光伏行業構建更加高效、協同、可持續的光伏供應鏈體系成爲焦點,應該通過技術創新、優化供應鏈管理等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

7月25日,光伏概念股集體反彈。截止發稿,禾邁股份超10%,福萊特漲9%,海優新材、昱能科技、銘利達等漲幅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