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2022年中國經濟運行前低後高

管清友預測:最壞的時間已經過去(來源:C位觀察)

7月16日,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本站財經、本站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2022本站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在北京舉行。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在會上表示,從2022年的情況來看,基本上和去年年底大家的預判差不多,就是整個經濟運行前低後高。現在看我們也低估了今年疫情防控的這種複雜形勢,整個上半年的經濟確實下行壓力是比較大。

關於中美未來的一段精闢解釋 建議耐心看完(來源:C位觀察)

以下爲演講實錄:

管清友:大家好,我是管清友,很高興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我們對於經濟走勢、政策選擇和市場運行的一些研判。我自己總結,我們現在經濟所處的狀態,我稱之爲叫雙重轉換。什麼叫雙重轉換?就是我們處在經濟週期的錯位和世界體系重置,這兩重轉換的過程當中。

我稍微給大家解釋一下,經濟週期的錯位大家都看到了,當前中美之間的貨幣、金融、經濟週期都是錯位的,他們在收緊貨幣,我們在寬鬆;他們在考慮經濟未來衰退的問題,現在就業情況表現非常好,我們在考慮穩增長的問題。整個發達經濟體總體上處於一個加息週期,中國處在一個降息週期。所以我們在三重週期上都是錯位的。

根據以往我們經歷過這種錯位,我們就分析,中美之間爲什麼出現這種錯位,以及這種錯位對兩個經濟體之間到底有什麼影響。現在看,當中國經濟體量小的時候,我們總體是一個跟隨者。當我們的體量越來越大了,我們本身就是對世界經濟有重要影響重要貢獻的這樣一個經濟體,所以這種錯位我覺得也可以理解,也是很正常的。當然在這個錯位過程當中,由於不同政策實施的方式,對相互之間的市場經濟運行都會產生一系列的影響。

我之所以把雙重轉換的第一重定義成經濟週期的錯位,很重要一個原因是過去的經濟週期運行當中,當中美之間或者當發達經濟體進入到一個緊縮週期收縮貨幣的週期過程當中,往往會出現發展中國家爆發危機,整個國際資本流動出現大的反覆,大量的資本流向美國。儘管我們現在看,整個世界經濟的表現都比較弱,美國也已經在考慮是不是會在明年出現所謂衰退的跡象,但是美元表現卻非常強,美元指數創了20年以來的新高。同時我們看美國的通脹都破9了,創了40年以來的新高。

這種情況在以往出現過,就是發達經濟體進入加息週期,發展中國家爆發貨幣金融債務甚至經濟危機。這一次是不是還會這樣?實際上我們看無論是土耳其還是阿根廷,還是我們看到的斯里蘭卡,都是在這一輪經濟週期錯位過程當中,不同經濟體的表現形式不一樣,但都跟這個週期的錯位有很大的關係,當然也跟我說的第二個轉換,就是世界體系的重置有關,我後面解釋。

在這樣一個經濟週期錯位的時候,即便是考慮過去的經驗,我們都要從經濟的穩定性、資本流動的穩定性、市場的穩定性,等諸多方面去考慮減少發達國家政策週期對我們的衝擊。更何況今天我們面臨疫情防控這樣一個國內政策選擇,我們也面臨在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到中高速增長的這樣一個過程,中國也正處在一個經濟升級轉型的關鍵時刻。

所以今年我們外部環境的變化,對外部挑戰的這種應對,要比以往任務更艱鉅。從市場的角度來看,你會發現市場的波動性大大提高了,經濟的不確定性大大提高了。甚至我們可以這樣說,這一次的錯位我們遇到的挑戰,我們需要做出的預判也好,準備也好,比以往的任務要艱鉅得多。市場本身可能更加動盪,整個國際大宗商品現在又處在高位水平,對我們中下游的這種擠壓也是非常明顯的。這在過去兩三年的經濟運行當中已經看到了這種跡象。

好在現在中國經濟的體量已經和10年前、2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我們的柔韌性、抗衝擊能力也更強。在這樣一個週期錯位當中,只要我們的經濟政策不出現大的偏差,保持經濟的可持續性,提升人民羣衆的信心,我想我們就能夠抵禦住這種衝擊。

但是我反覆強調,從市場維度來講,我們要重視現在這個市場的波動性要比以往更大了,從投資的角度,我們需要考慮安全優先安全第一。過去我們講,寧可做錯不能錯過。現在我們講寧可錯過不要做錯。

我們從中長期的視角回到今年一個短期視角,從2022年的情況來看,基本上和去年年底大家的預判差不多,就是整個經濟運行“前低後高”。

當然了,現在看我們也低估了今年疫情防控的這種複雜形勢,整個上半年的經濟確實下行壓力是比較大。但站在今天這樣一個時點,可以說最壞的時間過去了,一系列穩增長措施的出臺,再加上疫情防控政策更加人性化,中國經濟正在逐步的轉向恢復。所以我們在7月份看到6月份的數據,無論是出口還是社融,這些數據都逐漸向好。我們相信三季度整個經濟的恢復會比較好,同時三季度可能也是我們年內經濟增長的一個高點,四季度可能比第三季度略差,或者持平,整個全年的經濟增長前低後高,經濟慢慢在恢復。

現在的中國經濟如果沒有突發的內外部的因素,我想會逐漸地進入到一個恢復修復過程當中。需要提示的風險我想來自於內外兩個方面:

第一個風險來自於美聯儲更加強硬的加息所導致的資本市場以及匯率等等對我們國內的衝擊。第二個就是我們要高度重視近期出現的房地產領域、金融領域這些風險,防止局部性的風險的蔓延成全局性的風險。

但從長期來看,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思路、正確的方向,中國經濟的潛力空間仍然是非常之大的。

這是我們想說的,現在我們處在一個經濟週期的錯位,我們面臨的實際上是一個不確定性增加,波動性增加的這樣一種經濟和市場的狀態。

第二種轉換是我們恰恰處在一個世界體系的重置期,這種重置,甚至是要比我們現在經歷的經濟週期的轉換要更深,對我們的影響更長期,它的不確定性更大。什麼是世界體系的重置?其實我們可以從不同的維度去劃分,這也不是一個標準教科書意義的定義。但毫無疑問,以中美關係的質變爲代表,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從中國的角度去看世界,我們經歷了過去40年的改革開放,也經歷了全球化,我們也經歷了中美關係磕磕絆絆的一個比較好的時期。而現在這個體系正在發生變化,以2018年中美之間貿易摩擦爲起始點,我們可以說這個世界體系從鐘擺的這一端,正在轉向另外一端。我們處在這個轉換的過程當中。

在這個轉換的過程當中,我們經歷了貿易摩擦、經歷了中美關係的逐漸清晰的質變、也經歷了今年以來俄烏之間的衝突、經歷了美歐中歐等等這些大國大的團體之間關係的這種微妙的變化。未來這個鐘擺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今天還無法完全定義,我們只知道再回不到過去了。

就像有一年有一個地方的高考作文題目我覺得講得特別好,叫“回頭卻不是從前”今天我們所有的人,無論是我們的企業家還是我們的學者還是我們投資者,都要適應這種變化。我剛纔講,與經濟週期的這種錯位相比,世界體系的重置,對我們的影響更加深層次,更加深遠,更加長期,甚至說可能需要幾代人、幾十年的時間完成這個轉換。而今天我們並不清楚這個轉換的終極狀態是什麼,我今天還無法完全定義。

好多人說有這麼玄乎嗎?稍微熟悉一點經濟史和金融史的人都知道,簡單做一個參照,我們今天的狀態有點像上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之後,整個世界的這種變化。我們經歷過1973年的石油危機,也經歷過1973年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經歷過1979年的石油危機,經歷過1984年國際油價從高位持續接近20年的下跌週期,也經歷了1991年蘇聯解體。

當然中國人一定意義上是受益於上一次世界體系的重置的,因爲西方的滯脹,大量的產業被擠壓出去,中國這個時候恰好打開了國門,我們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承接了西方大量的產業,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我們融入全球化,成爲世界工廠,我們也頂住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

如果以2018年的貿易戰作爲一個起點,這個世界體系可以說從70年代以來的這40年時間,正式發生變化了。這個過程我們發現,和過去40年有很大的不同:中美關係不一樣、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不一樣、中國的國力不一樣、中國現在所面臨的任務,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不一樣。

這有點像我們很多企業家講到的,今天的中國就像一個特別大的創新型的企業,進入的一種所謂的無人區的狀態,很多東西我們需要自己去摸索,真的沒有現成的經驗。很多挑戰我們只能自己扛過去,自己去解決。你要解決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問題,要解決產業農業結構的升級問題,要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要解決外部的非經濟因素的壓力問題。

我去翻看這些經濟史的時候有點感觸,有的時候一個國家的發展或者跨越就好好像一個學生升學,大部分人都很難升入特別好的學校,一個班上可能只有幾個人能升入985、能考入清北,國家也是如此。我們翻看了很多成功的案例,也要看到了很多失敗的案例,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應該繼續保持一個謙虛謹慎向上的狀態,去總結過去一些成功的學霸的經驗,當然也要注意規避一些學渣的教訓。

在這一輪中美經濟週期,貨幣金融週期錯位的過程當中,我們要保證我們的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防止出現內外的金融風險,防止在過去我們經歷過的這些週期裡頭,有一些國家成爲代價成爲炮灰的這種情況出現。而從更長一個週期來看,在世界體系重置過程當中,我們需要靈活地處理中美關係,靈活地處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以維護國家利益爲最高任務,穩妥地度過這個週期。在這個週期當中,我們應該趨利避害、規避風險、抓住機會。

從歷史的長河當中,中國在過去幾千年裡經歷過各種各樣的風險挑戰,我們有過輝煌,也有過很多教訓。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中國已經站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樣一個地位之上,我們面臨的任務是更高的任務,我們面臨的目標是更高的目標。我們需要繼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穩妥地衝過去,實現這驚險的一躍。這個話說得有點大,但如果你拉長曆史週期看,要穩妥地度過世界體系的重置,難度還是不小的。

所以簡單總結,短期來看,中國經濟2022最壞的時候過去了,現在經濟在修復過程當中,未來會有外部的風險內部的風險,我們要堅決地處置,堅決頂住。從中長期來看,經濟週期的這種切換正在進行當中,世界體系的重置也剛剛開頭,我們以得足夠的勇氣,當然也得有足夠聰明的做法,跨過這個週期。

我相信中國人能夠實現這驚險的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