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淨值比的玄機
臺股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金龍年股市開紅盤的新春團拜,證交所董事長提出要提升臺灣在資本市場的關鍵地位。其中,「將鼓勵公司檢視自身股價淨值比」的訊息最引人關注。市場人士多判讀這是政府持續做多股市的重要訊號,投資人期盼今年又將荷包滿滿。
證交所提點公司要注意股價淨值比,應是仿自東京證交所振興股市的策略。去年3月東證所根據日本公司治理規則,並回應國際投資公司建議,要求上市企業要重視股價淨值比,並且限期提升比率至1以上。東證所的政策被認爲是促成日股強勢反彈,甚至有機會攻克股市「失落30年」,創造歷史新高的重要因素。
股價淨值比做爲投資的參考指標早被學界「認證」超過30年。不過,東證所將之作爲交易平臺門檻,則被認爲是創新之舉。東證所的論證是,如果股價淨值比低於1,代表市場評估企業獲利能力不如營運資金成本,公司因此有必要重新規劃資源配置,以獲得投資人認同。
自從日本經濟泡沫化後,上市公司股價淨值比低落就是嚴重問題。在東證所採取行動前,有近一半主板與六成標準板公司的股價淨值比低於1,連著名的豐田汽車與軟銀都名列其中。銀行業更是慘不忍睹,79家上市銀行中,只有四家股價淨值比高於1,其中前三大銀行集團的比值甚至低於0.7。
面對股價低迷窘境,東證所提升上市公司股價淨值比的策略可以理解。在日本寬鬆貨幣政策環境下,上市公司紛紛調整經營策略,購入庫藏股提升股東權益報酬率,而吸引大量外資與流通在外資金迴流。東證所提升股價策略一舉成功,創造一年的多頭市場榮景。
臺灣上市櫃公司股價淨值比低落的嚴重性遠較日本緩和。今年1月底,大盤與櫃買的股價淨值比分別爲2.12與2.79倍,其中只有水泥工業、窯制及航運類股的比值低於1。另外,大盤與櫃買共有235家公司的股價淨值比低於1,佔全體公司13%,比率介於美國與歐洲市場之間。
不過,臺股指數屢創新高是靠大型電子股的拉拔,而表現平庸的類股仍比比皆是。觀察臺灣股市,無論是以殖利率、本益比與股價淨值比做比較基礎,類股中的電器電纜、建材營造、金融保險以及其他電子的股票皆未受惠於股市上漲紅利;對照數位雲端與半導體類的股價飆漲,傳統產業顯然遭到投資人的冷落。
坐擁護國神山的半導體產業固然是臺股特色,但確保傳產籌資管道順暢,政府也需重視。證交所「公司檢視自身股價淨值比」的呼籲,至少點醒經營者要關切投資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公司。的確,公司股價淨值比長期低於1,代表同樣資本用在別處會更好,經營者理應爲資金運用不利而汗顏。
提升公司股價淨值比的做法,除了改善投資與經營績效外,亦可透過買回自家股票提升股價。以美國爲例,去年S&P所涵蓋的1,500家公司就有近70%曾買回自家的股票;今年2月的前七天,美國上市公司宣告庫藏股的金額甚至高達1,050億美元。反觀臺灣上市櫃公司卻完全忽視庫藏股操作;去年所有上市櫃公司只有33家實施庫藏股,比率竟不到2%。
股價高於淨值是投資人肯定企業營運表現的重要指標。臺灣一些特定類股或個別公司仍有低股價的困境。證交所若關心此現象,而僅止於由「公司自行檢視」,恐無法積極提升股價。建議證交所與櫃買中心研議修正「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當股價持續低於淨值時,股東會應增列改善股價策略的討論事項。
企業若能正面迴應證交所關心的股價淨值比,股價將會因啓動庫藏股而得以維護,公司也會因審慎投資而提升資本運用的績效。投資人期待證交所落實新春宣示,最終能讓臺灣股市成爲分配社會資源的效率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