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羽絨服之前,這些知識瞭解一下|科技觀察
封面新聞記者 張崢
入冬後,怎能少了一件抵禦寒冷的羽絨服?
不過近日,關於羽絨服的一些新聞讓花錢買溫暖的老百姓有些心塞。直播網購,買來的卻是充絨量爲0%的羽絨服。關於羽絨服,大家都想了解一下,裡面到底填充了些什麼物質?爲什麼有的羽絨服保暖、有的扛不住凍?到底什麼樣的羽絨服才能“血拼”下手?11月28日,封面新聞採訪了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鋒林。
01
絨子含量大於50%的
才能成爲羽絨
什麼樣的衣服才能被“定義”爲羽絨服?填充哪些材料纔是貨真價實的羽絨服?黃鋒林提到了“絨子含量”這個界定標準。
“對於羽絨服內的填充物,我國有明確的標準,也就是國標GB/T 14272-2021,這個標準明確規範了羽絨服的填充物一定是羽絨的絨子佔主體成分,也就是說羽絨絨子的含量不低於50%。”
呈蒲公英小傘狀、非常蓬鬆的絨子,是羽絨中最優質的部分,通常位於水禽(如鵝和鴨)的胸腹部。
爲什麼國標中用了“絨子”這個名詞——是爲了區分羽絨和羽毛兩個名詞,一般只有絨子含量大於50%的才能成爲羽絨。他解釋說,對於羽絨的絨子的種類,一般有鴨絨和鵝絨兩大類,而且絨子的種類一般需要清晰標識。
老百姓瞭解的羽絨服,有鴨絨、鵝絨,單鴨絨還分有白鴨絨、灰鴨絨。這些材料是如何分類、收集、加工、成爲一件羽絨服成品的?需要多少道工序?
對此,黃鋒林解釋,對於鴨絨的種類,國家標準裡沒有進行限定,國標中提及的鴨絨,一般就是灰鴨絨。“的確,市場上有羽絨製品的企業將鴨絨進行了分類,比如灰鴨絨和白鴨絨,這是企業自身爲了產品差異化進行的宣傳。”
從羽絨到羽絨服,需要經過很多道工序,才能達到產品相應標準。比如,羽絨本身的加工就需要經過預分、除灰、精分、洗滌、脫水、烘乾、冷卻、檢驗和包裝等工序。從羽絨到服裝,又需要經過選料、裁剪、縫製、充絨、熨燙、檢驗和包裝等工序。
02
羽絨服的保暖效果
如何測評?
不同的紡織材料,如羽絨等的保暖效果,是通過一系列專業測試方法得出的,這些測試方法遵循相關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
這些標準詳細規定了紡織品保暖性能測試的方法、儀器設備、測試條件和評定要求,確保了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比性。此外,國際上也有相應的紡織品保暖性測試標準,如ISO和ASTM等標準。
對消費者來說,羽絨製品中羽絨的量和質是影響其保暖性的主要指標。什麼是含絨量?羽絨服的保暖性好壞往往取決於充絨數量,一般是用克重數來標識;以及充絨的羽絨本身的質量,用絨子含量來標識,用百分數來表示。前者是“量”,後者是“質”。
關於“量”的計算方法,也就是充絨量的計算方法,黃鋒林介紹說,對於有內膽的羽絨服,要拆出羽絨包裹物,稱羽絨包裹物的總質量,然後將包裹物羽絨填充物取出;對於無內膽的羽絨服,要稱取羽絨服的總質量,然後也是將內部羽絨填充物取出,稱取取出羽絨後的剩餘部分的質量,兩者質量之差也就是充絨量。
一些戶外羽絨服品牌,有蓬鬆數等標準,這是如何測算出來的?黃鋒林介紹,羽絨服的蓬鬆度指在一定條件下,每一盎司(約等於28.35克或30克,具體依據不同標準可能有所差異)羽絨所佔體積的立方英寸數,例如,一盎司的羽絨所佔的空間爲600立方英寸,則稱該羽絨的蓬鬆度爲600。羽絨服的蓬鬆度越高,說明在同樣充絨量下的羽絨可以固定更大體積的空氣層來保溫和隔熱,因此羽絨的保暖性越好。
03
羽絨服也有“科技狠活”
在提高羽絨服保暖度方面,我們現在的最新研究有哪些?
其實,在羽絨服領域,也有不少的技術革新,除了填充物、含絨量、蓬鬆度等方面的優化外,還包括一些新型紡織材料的應用和設計創新。
黃鋒林介紹,比如應用氣凝膠等新型保暖材料,以及絎縫、可拆卸、拼接和截短式等設計創新。在新型保暖材料方面,氣凝膠因極低密度和卓越隔熱性能備受矚目,實驗顯示其熱阻優於傳統羽絨服。同時,羽絨服也融入智能化元素,如智能溫控系統和健康監測功能,爲用戶提供更全面的保暖和健康保障。這些新技術和設計推動羽絨服行業不斷升級。
04
“看外觀、觸羽毛”
辨別合格羽絨服
除了看標籤上的質檢標準,老百姓如何通過肉眼、觸覺來分辨質量合格的羽絨服?封面新聞記者也請教了黃鋒林。他建議,看外觀、觸羽毛。
看外觀是要觀察羽絨服的外觀是否整潔,有無明顯的瑕疵、污漬或破損;縫製工藝是否精細,針腳是否均勻,有無漏針或跳針現象。
觸羽毛是指觸摸羽絨填充物是否柔軟(也就是絨朵的量),是否有毛梗,有沒有明顯的顆粒感,回彈性是不是好。
除了“看”和“摸”以外,還可以聞氣味。如果有明顯的異味,那麼就有可能填充了劣質的羽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