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攜專家 盼打造虛擬電廠生態鏈

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表示,虛擬電廠是可以協助穩定供電、提高電力系統韌性的技術選項。工研院長期以來協助政府及臺電開發虛擬電廠技術,使用聚合商模式整合多元負載與分散式能源,現正在量販店進行技術驗證。

另外,也運用智慧家電及班班有冷氣的校園能管ADR,讓住商冷氣也可成爲穩定電力供需要角,且讓參與的用電戶得到回饋,工研院與臺電合作的這些虛擬電廠實證案例,讓臺灣需求面管理方案更能蓬勃發展,電力系統更具調整彈性,並協助達到高再生能源佔比下的穩定電網目標。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過往在電力供需上,多是由供電方儘可能滿足用電方需求,但隨着再生能源、儲能等新興科技導入,用電戶已從純Consumer(消費者)轉換成Prosumer(產消者)角色,可透過虛擬電廠等方式爲電力盡份心力。所謂虛擬電廠是指將多個分散能源,例如再生能源、儲能、需量反應等,整合成爲可調控的電力,以「螞蟻雄兵」之力幫助供電穩定。以德國Next Kraftwerke爲例,該公司整合超過1萬個分散能源,市場版圖涵蓋歐洲等八國,提供電量超過9800MW,近約九座大型電廠發電量。日本近年積極投入虛擬電廠發展,在2019年時進入虛擬電廠起飛元年,國內外產業踊躍投入,包括日本國內大廠東芝就與東京電力合作虛擬電廠的建置,國外則吸引義大利、德國等廠商進行技術合作。

臺電副總經理吳進忠表示,臺電所推出的虛擬電廠服務,主要整合的資源包括用戶需量反應、自備發電機及儲能系統等,均可依其特性自由彈性報價,由電力交易平臺進行最佳化作業排程,配置虛擬電廠資源於調度日的使用時段與使用量,以因應再生能源變動性,並且提高系統調度彈性。